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物理 高中

第二小題的厚度為何是體積除面積

範例4買量 航海時如果遇到大風大浪,據說水手們會將油水倒在海面上以安 撫海妖,這個傳說如同我們在課堂上說提到的富蘭克林實驗。富蘭克 林曾經將油倒在湖面上,接著油便迅速地在湖面上擴張開來,直到覆 蓋約半畝的湖面,此時湖面上猶如一層相當薄的油膜覆蓋。倘若油膜 相當地薄,大約只有一個分子厚。若將油分子的外觀想像成一個正立 方體,依照文章所述,回答下列問題:ad d 1. 關於油膜擴張的問題,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項) (A)理論上油會一直擴張,所以倒下的油可以覆蓋住任意面積的湖面全部 (B)當油所覆蓋的湖面面積 愈大,油膜的厚度愈厚 (C)油在擴張的過程中,油分子與湖面上的水分子之間有著電磁作用 (D)油 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油分子最終會分解為原子 (E)觀察油膜擴張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光藉由油膜 產生的干涉現象 大量買 2. 「半畝方塘一鑑開」,半畝大約為300m²,若富蘭克林倒下體積約為0.6 cm'的油,依照上文,0.6 cm²的油大約有多少個油分子? 13000000cm² (A) 1020 (B) 1018 (C) 1016 (D) 1014 (E) 1012 7m² 25 0 0343 3. 若油的平均分子量約為192,且油的密度約為0.6g/cm²,按此數據估算一莫耳的油約有多少個分子” 答:1.(C)(E);2.(A);3.4×1022 得分攻略 (C) 1. :1. (A)(B)皆錯誤,當油擴張的時候,由於體積不變,但面積變大,所以厚度變小,可是厚度有分子本身 小的限制,厚度不可能小於原子的大小;(C)正確,分子與分子間因為外圍電子影響而存在電磁 用;(D)錯誤,分子間存在電磁作用力,不可能輕易分解成原子;(E)正確,此為薄膜干涉現象。故通 (E)。 2. (1)文章說明將油分子視為正立方體,且油膜厚度僅為一個分子厚,假設厚度為d。 ( C 原三 原,衰 A (A (C 體積 0.6 cm² (2)d= 面積 300×104 cm² ☆=2×10-7cm。 0.6 cm² 0.6 (3)分子個數= (2×107 cm) 3 3. (1)1莫耳的油約192克,其體積=質量/密度=192/0.6=320cm²。 X10"=7.5×10個。故選(A)。 (2)分子個數= 320 cm² 3 320 (2×10-7cm 3 X10"=4×102個。 8

已解決 回答數: 1
PromotionBanner
物理 高中

求解

21 9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2018 年 8 月在南臺灣,「淹水」彷 彿快變成各地的共同風貌。日本東京地區因瀕海的關係,也曾飽受淹水之苦,因此東京都政 府在 1992 年規劃著手興建地下水庫(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並於 2007 年竣工,正式名稱 為「首都圈外郭放水路」 為防止因暴雨而可能出現的洪災,讓整個大東京地區避免受水災 侵襲。地下水庫利用全長 6.3公里的排水系統隧道,在地下 50 公尺深處,由五個混凝土立 坑串接組成,每個混凝土立坑(豎井)有 65 公尺高(約 22 層樓高) 32公尺寬,遠看很 像巨大罐頭。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巨型調壓水槽,高 25.4 公尺(約8層樓高)、長 177 公尺、 寬 78 公尺,內有 59 支混凝土支柱,總貯水量為 67 萬立方公尺,也能當地下水庫蓄水,容 量大小如臺北翡翠水庫一般,可同時解決「缺水」和「淹水」的兩大問題。有 1 DI 根據上述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AND SCOOL HA ▸ )1. 根據文章內容推算每個混凝土立坑(豎井)的貯水量約爲若干立方公尺? (A)27000 (B)52250 (C)100000 (D)134000 (E) 208999 立方公尺。 En 192 voi XA MEN Al ari Nor N 2.某城市市長想利用上述規格的混凝土立坑(豎井)來解決瞬間暴雨演水問題,已 知該城市面積大約 26 萬平方公尺,暴雨時雨量為每小時 40 公釐,若設置一個立 坑,大約可承受幾小時的暴雨侵襲? (A) 5.0 (B) 5.5 (C) 6.0 (D) 6.5 (E) 7.0

待回答 回答數: 0
物理 高中

請問一下第8題,我是從文章推VI的,這樣不行嗎?

處 O 圖 北 朵 白. 8. 電功率=VI=能量/J/S = K(m/s) m ◎7-9 題為題組 ZAM kg 3 kg. 1889 年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利用鉑銥合金製作了質量原器,當年在巴黎的原始公斤原 器與其他放在世界各國的複製品,經過一百多年後,科學家發現這些公斤原器彼此的質量會有差 異,最多相差達十萬分之五公克。因此科學界對「1公斤」新的定義已於 2019 年 5 月 20 日生效, 從此以後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將全部由物理常數定義。 此實驗是利用「瓦特天平」來測量,瓦特天平的秤重模式是在天平的一端加質量為m 的砝碼, 另一端是在輻射狀的磁場B中放置長度L的線圈,當線圈通以電流I可以使天平達到靜力平衡,因此 可得 mg = BLI,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量值;速度模式是讓線圈以等速移動則產生感應電動勢V, 此可得)=BLu 。 接著利用量子霍爾效應就可用普朗克常數h定義質量。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7. 由題文所知,近年來巴黎的原始公斤原器與其他複製品原始公斤原器,彼此的質量最多 相差達到多少? (A)5Gg (B)0.5Mg (C)5mg ((D)50µg (E)500ng D50 AQ ABE② 1451 mkg ASOC (B)m·- 8. 請問感應電動勢()與電流(1)乘積(即 VI)的單位為下列何者? (A) kg.- kg? (E)m· 3 J=hf, W=³² F₁S=m³ h=Js = ² kg⋅mi Btx = wav 已知物體熱輻射之電磁波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能量叫作能量,每 秀 | 一份能量子的能量等於f,f為輻射電磁波的頻落,為普朗克常數。國際度量衡大會 透過普朗克常數h來重新定義公斤,以獲得好的質量單位定義,下列選項的各項符號抱 為物理量單位,請選出哪些可以表示普朗克常數h?(應選2項) = kg⋅ = 3 -1 (A)Jxs (B)kgxm'xs (C)kg××s-²(D)kg?xm?xs-1 (Exkgxmxs-13 2 測驗時間:50分鐘 20 m (C) kg - (D) s. m 100000 = 5×10 g/ASA VI = 50g mwg = I = Blumng 此 104

已解決 回答數: 1
物理 高中

請問第19題~

◎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TARD 17~20題為題組 FO 1925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法蘭克與古斯塔夫·赫茲兩人,以褒揚兩人的實驗成 果,對量子物理作出重大的貢獻。(古斯塔夫·赫茲是電磁波存在證實者赫茲的姪子) 以下是有關法蘭克-赫茲實驗的介紹:如圖(一)所示,真空管內有汞蒸汽,管中陰極 C 與柵極 G 之間加有可以連續調整的正向電壓V,使由加熱燈絲所發出的電子,經此電場加 速而獲得動能。但在柵極G 與板極P之間則有一甚小的反向電壓 V.,使透出柵極的電子減 速。安培計 @ 用以偵測抵達板極的電子流大小,電壓V 由零開始增加,並同時記錄安培計 所顯示的電流,所得電流對電壓的關係曲線,如圖二所示。 由圖(二)可看出,電壓V 由零開始增加時,電流隨之增大,但電壓增至4.9 伏特時,電流 卻突然下降。當電壓V 續增時,電流恢復增加,但當電壓續增至 9.8 伏特時,電流又再突 降。像這樣電壓V 每增加 4.9 伏特,電流就會再突降,同樣的情形重複出現。 在後來的實驗中,發現電壓V未達 4.9 伏特以前,真空管中的汞蒸汽所輻射光譜中,沒 有出現任何亮線,但當電壓V 達到或超過 4.9 伏特以後,光譜中就會出現波長為 253.7 奈米 的亮線。根據上文敘述,回答下列問題: 燈絲 汞蒸汽 BCLDB O 46 C G P 99170 (A) ACTION ww 非 圖(一) 第 18 單元 原子結構與原子核 283 4:9 200 EM 100- 5 10 電壓(伏特) 圖国际 2537 /12400 10148 22520 電 300 17. 波長為 253.7 奈米的光子,其能量約為 下列有關法蘭克-赫茲實驗的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9 1240 49 電子伏特。 2537 (A)汞原子基態時的能量為-4.9 電子伏特 可是內建推理 (B)當電壓V增至或超過 14.7 伏特時,電子有三次機會將汞原子激發 ev (2)汞原子第一受激態與基態之間的能階差約為 4.9 電子伏特 D法蘭克-赫茲的實驗證實汞原子定態的存在,並提供一種測量原子能階差的方法 15 (E)法蘭克-赫茲的實驗中,汞原子因被電場加速而躍遷 當電壓V 為 10 伏特時,抵達柵極G的電子,其能量可能為何?(多選) (A) 10 電子伏特 Wint (B) 9.8 電子伏特 (C) 5.1 電子伏特 (D) 4.9 電子伏特 (5) 0.2 電子伏特 (F) 0 20. 寫出兩種方法,可將基態的原子激發至受激態。 將加速设的电子跟原子碰撞 光照射原子 10-4-9 = 5 ) 10-4-9x2=0-2 10-0=10

已解決 回答數: 1
物理 高中

請問怎麼算?

跳繩的功率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為響應教育部體育署學生每週在校運動 150 分鐘「SH150 (Sport & Health 150)」方案,自103 學年起全面推動「國民小學跳繩運動推動 計畫」,目前已逐年培育超過五百名種子教師,帶領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跳繩,105 學年度國小學生達到 SH150 方案比率高達97%。 根據專業的研究結果顯示,適當跳繩運動的介入有助於提升國小學童健康體適 能、平衡能力及動作協調能力,且能增進動作技能學習的效率,以減少運動傷害的 產生,進而奠定日後發展更高層次運動技能的基礎。 合宜的跳繩運動方式如右圖所示, 為預防運動傷害,參與者應穿著運動 鞋,彈跳高度不宜過高,以3~5公分 為宜;地面以軟度表面材質為佳,以減 低因著地對下肢所產生的撞擊力。 現在有一位高中生小翰想利用所學 的物理知識估計自己跳繩(不計繩重) 時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所以他進行了以下的測量與計算: (1)用體重計測量自己的質量 m=50公斤。 (2)估測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5公分。 (3)用碼表記錄跳 120 次所用的時間t=50秒。 |跳繩處方箋 運動時間 |跳躍頻率 運動頻率 30分鐘/次 60~150次/分鐘 3~5次/週 持續時間 8~12週以上 3~5公分 根據上述文章,請回答下列問題:(重力加速度g=10公尺/秒) 20 假設小翰離地之後的運動,可視為只受重力作用的等加速運動,由其測量之數據,試 估算小翰每一次跳躍在空中停留的時間(即雙腳離開地面後至又落回地面的時間)約 為多少秒? (A) 0.1 (B) 0.15 (C) 0.2 (D) 0.25 (E) 0.3图 21 小翰每次跳起時,雙腳需要屈膝用力蹬地,對他自己的身體作功。假設此功之量值就 等於他增加的重力位能,試估算每一次跳躍,小翰需要作功多少焦耳? 图 22 小翰利用某一節下課時間,以文章中所記錄的跳繩頻率持續跳繩5分鐘,試估算在這 5分鐘所作的總功為多少焦耳?在這5分鐘內小翰的平均功率為多少瓦特?

待回答 回答數: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