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歷史 高中

第7題 E選項 會館不是明清時期的嗎 為什麼不能選呢

防禦原住民族有關? (A)頭份 (B)七張 (E)土城 木柵 ((D)頭圍 AD C 7. 某段史料指出:「查商賈捐資,建設會館,所以便往還而通貿易,或存貨於 斯,或客栖於斯,誠為集商經營交易時不可缺之所。若借作公館,使客貨 反無依歸,勢必另為覓地安頓,良多未便,甚非恤商之道。」由前述可 知: 會館常設在水陸交通要道 (B)官方常將會館出借商人使用 ABC (C)會館多由商人出資興建 (E)此應為明清時期的史料 (D)會館類似今日的同業公會 8.1936 年鮮滿拓殖株式會社成立,目的是推動朝鮮人移居滿洲。當時朝鮮人 口過多,經濟不佳,移居滿洲可能可以帶來更好的社會地位或者是商機, 也因此發生了「滿洲熱潮」,不少人主動移入,但也有被迫從事鐵路工程的 朝鮮人。此外,日本也在滿洲設立了由朝鮮人成立的治安部隊一間島特設 隊,負責鎮壓滿洲境內抗日活動,肅清反對勢力,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朝 鮮、滿洲之間的多層關係。根據題幹,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推動朝鮮人移居東北以舒緩朝鮮的人口壓力 (B)間島特設隊的設立代表日本人利用朝鮮人協助殖民當地 (C)朝鮮人移居滿洲的情況有經濟誘因也有政府強迫移入 (D)鮮滿拓殖株式會社成立目的是為了讓朝鮮人鎮壓滿洲抗日勢力

已解決 回答數: 1
歷史 高中

請問第21題的B為什麼對,鄭氏不是把台灣當做反清復明的地方嗎?為什麼是以台灣為貿易轉運站?

(C)當時天的出口商品以米、糖為大宗 (D)甲在開港後成為重要的茶葉加工製造地 至清治時期結束,臺灣都僅開放甲乙丙三個通商口岸 (三)21.比較荷治與鄭氏時期臺灣的貿易發展,請問兩者的相似之處為何? A均以樟腦與糖作為 B 臺灣重要出口商品 (B)均以臺灣為貿易轉運站 (C)皆與英國締結貿易商約 D均與中國進 行大量直接的貿易 (E)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均為日本 20-2 三、混合題組題(共16分) 以下是一位臺灣歷史人物的自述,閱讀完後請回答下列問題: 我是文良,出生於 1655 年,今年三十歲。我的祖父住在一個偏遠的漁村,那時正處兵荒馬亂的年代,討生 活不容易。當時村子裡經常有一群叫「紅毛」的怪人來招工種田。好多鄰居都跟著他們出海到臺灣,祖父 也離開了家鄉,來到現在居住的地方。過了幾年,一支上萬人的軍隊占領了這裡,雖然軍人會自己耕田, 但也常向民眾徵收糧食,我們一家有十幾人,日子過得並不輕鬆。後來換了新的政府,推行了一個政策: 甜相机記,就可以獲得執照,成為「業主」,開墾無主土地。話雖如此,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開 (A)荷蘭聯合東印 墾,因為要找到一大群人來耕種,沒有那麼容易,不過這個政策仍帶來賺錢的機會,很吸引我。 根據文章,文中所述「上萬人的軍隊」應是指下列何者的軍隊?(單選4分)

已解決 回答數: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