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物理 高中

想問這三題答案🥲有點急🥲

A 卷 HA 高中物理(全) 基礎測驗 (占70分) l to sit by the window with handphone 班級 座號: 姓名: 2-3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尊重智慧財產 請勿拷貝翻印 得分 2 ■選擇題(含單選題及多選題,每題7分) ) 1.質量為24公斤的小孩,在木星表面的重量約為600牛頓,則質量72公斤的大 人,當其在距木星表面高度為2倍木星半徑處的太空梭裡,其受到木星的萬有引 力量值約為若干牛頓? (A) 100 (B) 200 (C) 600 (D) 1800 (E) 5400 2 有關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多個質子可以穩定存在於原子核中,主要是因為質子與質子間存在著互相吸引 的萬有引力(B)太陽因為電磁力作用的關係,所以表面持續發射出電磁波 物 體在粗糙面上運動,受到摩擦力作用,使物體運動變慢,故摩擦力屬於萬有引力 (D)弱核力是一種距離極短的作用力(E)原子核中的中子不帶電,但中子與中子之 間仍存在著互相吸引的作用力。 ( ) 3. 右圖為地球的示意圖,其中L、L。兩條虛線分別是地球自轉軸與地 磁的磁軸,兩條虛線夾角為0,A、B兩點為磁軸與地表的交點。下 列對於圖中地磁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應選2項) (A)A點稱為地磁南極或地磁S極(B)B點稱為地磁南極或地磁 N 極(CB點附近的磁力線方向由地球內部穿過地表,並射向地表上 空(D)0稱為磁傾角(E)0稱為磁偏角。 南半球 18

待回答 回答數: 0
物理 高中

{1-1科學的態度~2-2原子的尺度與結構} 求詳解!

-4 -8 6↑ 科學的進步往往不是一蹴可幾,而是許多科學家在理論或實驗上的重大貢獻,一點一滴習積 而成的結果。下列關於科學家與其在科學界上的重要貢獻,哪些正確(應選3項) (A)笛卡兒提出以太陽為中心的行星理論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解釋天體運行 衛焦耳首 創動能與位能的概念,並提出能量守恆律,馬克士威整理電磁學的四大方程式,並預測電 磁波的存在 石之一。 (B)普朗克提出量子論,成功解決黑體輻射的問題,成為後來近代物理的理論基 會有感應電流(B)功與熱可以互相轉換 支 運動 C量子論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選線圈在 13& 4. 物理學上「壓力」的定義為單位面積所受到作用力之量值,可記作壓力= 問壓力的單位應為下列何者? 作用力 接觸面積 (A) kg m.s kg kg・m kg・s (B) (D) kg・m² (E) m.s m D A B 5. 下列關於各物理量的導出單位,哪些正確?(應選2項) ④ 力:kg・m/s² (B)速度:m/s (6)能量:kg·m㎡/s²(D)密度:kg/m (加速度: kg·m²/s 。 ) 6. 英國植物學家布朗所觀察到的「布朗運動」在科學界上之重要性為何? 100% (A)證明了原子的存在 (B)確立了花粉的電性 (C)測出液體的折射率 (D)證實了水的極性 問請 Et (E)觀察到光電效應 ) 7. 下列關於三態的描述,何者正確? (A)在三態之中分子間吸引力以液態最強 (B)固態粒子間的作用力最弱 液態的體積與形狀 皆可改變 (D)氣態的形狀可改變但有固定體積(E)固態粒子可在固定的位置上來回振動但不 可自由移動。 x6 C⑧ 右圖為某原子的示意圖,若其中p代表質子而n代表中子,此原子應為下

已解決 回答數: 1
物理 高中

為什麼答案是B?

2022 年著假小峭隨者家人到英國倫敦旅行,一行人在夏至的 一大早來到倫敦市郊埃姆斯伯里(北緯51°、西經 1°)的巨石 陣參觀,巨石陣也叫做圓形石林,由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 【圈,以矽化過的砂岩為主,其中一些巨石高達六、七公尺,每 到夏至當天,就可以看到太陽以東偏北 40°方向升起,會跟 「Heel Stone」形成一直線(如圖25),反方向看就是冬至太 陽落下的方位。 Heel Stone 圖 25 在西元1986 年,巨石陣與相關遺址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根據放射性碳14定年法的結論,推 |測巨石陣可能是西元前2500年到西元前2000年之間石器時代晚期建成的。 由於岩石的成分中會含有一些有機物,可以利用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之 B 衰變結果,來做為測定岩石 年齡的方法,稱為放射性碳14定年法。其原理是來自宇宙射線高能中子會與高空大氣中之穩定的氮反 應,產生放射性碳 “C,這些“C 與大氣中的氧結合防二氧化碳,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圈,再被 動物吃入體 , 所有生物終其一生都與大自然不斷交換著 “C,維持“C含量定值,直到死亡為止,“C 「的含量會因為 B衰變,而開始逐漸減少,若已知“C的半衰期大約為5730年,下列何者為產生“C的 反應式?【111 北模】 (A)16C + 2ón 14C (B) 14N + ồn → 14C + *H (C) 13N + -e ->>> 14C D 12C + 2H → 14C+2 (E) 13C + n→ 14C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