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這題幫忙一下:(

80 新大滿貫複習講義、地球科學 4. 臺灣板塊運動的觀測實例——以108 學年度學測題為例 由布設在臺灣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面觀測站,可 以估算臺灣現今的地殼變形量。右圖中之箭頭為各測站相對於澎 湖測站S01R的移動速度。測站2、3、4及5分別位於花東縱谷斷 層的兩側。地殼變形的速率非常緩慢,地球科學家常以兩測站的 速率差值除以測站距離,得到應變率,單位為1/秒,可估算地 殼的變形速率。 120" 121° 122. 25° 24° SOIR (B)(D) 1 根據右圖測站的移動速度,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3" 2項) 熱點火山( 所有包 例如:登 「感夷群無 (A)所有的測站都向大陸靠近,因為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 約8公分的速度向歐亞板塊碰撞(B)測站6和7之間的 距離加大,此區域以伸張變形為主(C)測站4和5之間 的距離加大,縱谷斷層以伸張變形為主(D)測站2和3之間的距離減小,縱谷斷層以動 變形為主(E)臺灣地區地殼變形狀況很均匀一致,東部與西部無明顯差異。 函物質在 平移動 夷火山 22" 50mm/yr 120° 121 122 [答對率:52) 圖:(A)以題圖的比例尺來看,大部分的測站移動速度大於1 5公分/年,但測站6、7、8很明顯其移動速度小於5 公分/年。(B)測站6和7間的狀態,就如右圖①、6、 甲 表示甲、乙間水平方向距離加大 甲 表示甲、乙間水平方向距減小 7測站間的水平距離加大,為伸張變形為主。(C)(D)測站 ② 4和5、測站2和3的狀態,就如右圖②,兩測站間的 水平距離減小,以壓縮變形為主。(E)臺灣地區地殼變 形狀況並非完全均勻一致,東部形變量大,以壓縮變形為主;西部的形變量較 小,且有些測站的移動方向與東部不同,如測站10;而東北部的蘭陽平原,移動 方向不同且以伸張變形為主。 測站比較 ①2和3 ② 4和5 ③6和7 花東縱谷斷層 花東縱谷斷層 7 69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請問第60題怎麼算?

地球的構造與活動 59-60題為題組 類題演練 S 地殼浮在地函之上,因地殼之密度與厚度各處不同而在地表上會有不同程度的起 伏,分別有普拉特與艾里兩位學者提出的「地殼均衡」理論來解釋。普拉特將「補償 「深度」訂在同一深度;而艾里則假設補償深度在各地高低不同 。 如圖26(a),不同厚度的木塊浮在水面。補償深度就是等壓面的概念,也就是較短 的木塊之下,藉由水的壓力補償,使得其餘較長的木塊底部壓力相同。若在較短的木 塊上置放冰塊,則因為重量增加,木塊會下沉一些,等到冰塊融化後,木塊又會上 浮。因此,冰河時期之後,冰層融化,岩石圈慢慢回彈上升,提供了地殼均衡很好的 例證 ° 木頭 深度(公里) 【111第一次詮達】 海洋地殼(平均密度 : 2.9~3.2g/cm²) 1. 3 3 10 20 30 40 50 圖 26 大陸地殼 (平均密度:2.7~2.8g/cm²) 山根 (b) 59.如圖26(b),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浮在地函之上,就像木頭漂浮在水面一樣。已知 大陸地殼密度為2.7克/立方公分,地函密度3.3克/立方公分。請問:冰河時期,某韃 塊上有4公里的冰層,當此冰層融化後,依地殼均衡的理論計算此處陸塊,應該會抬 升幾公里?(冰塊的密度為0.9克/立方公分) 60. 如果原來冰層頂部的海拔高度為3公里,當冰層融化後,此地的海拔高度為何? C (A)-1000 公尺 (B)-600公尺) (C)90公尺 59. 4 x 0.9 = 3.3 x => x = 33-11-1.09 km (E)1600 公尺) (D)120公尺 =) 36 1.09km 60 109 11km 3,3cm xx 100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想請問21D 22A 25E怎麼解 然後25E看不太懂 謝謝🥹

FH VA D 範圍:基礎地科(全)CH3~4-2.2 全年度第二學期 高一全組 試題卷有3張,共6頁,本頁為第3頁 地球科學科 適用班級:101~106.112.115 班 科目代號:10 22. 氣候是長時間尺度下,地球系統中能量交換後呈現的現象。討論氣候變遷時的重點即是地球系統能量的收支平衡。下 列有關能量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冬季時,高緯度溫度較低緯度寒冷,主要是因為距離太陽較遠,單位面積接 收到的能量較少(B)地球能量主要靠傳導散入外太空(C)地表吸收到的能量除了以紅外線輻射散出,也藉由潛熱的 方式加上空氣的運動帶到大氣中 (D)溫室氣體主要是透過吸吸吸的破壞地球能量的收支平衡 (E)地表吸收太 陽光後會反射短波輻射 23. 參考附圖,下列對於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溫度(℃) 10 20 30 溫度(°C) 10 20 30 溫度(℃) 10 20 30 c. a為低緯度地區,b為中緯度,為高緯度(B)甲層海水受到波浪 及海流攪動,水溫在垂直方向變化不大(C)高緯度區域上下層海水溫差 不大,故乙層較不明顯(D)乙層海水來自甲層及丙層海水的混合,稱為混 合層(E)乙層為海洋中溫度隨深度遞減率最大的一層 EA 日本 24 右圖為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典型路徑,根據圖片,下列何者正確? (A)若要使颱風登陸台 灣,則太平洋高壓的強度需比北轉至日本時更強 (B)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較強,則颱 風路徑易向北偏轉,如路徑A (C)若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較弱,則颱風路徑易經過菲 中國 太平洋 律賓,如路徑 B (D)B路徑主要是因西南季風減弱的影響,所以颱風可直線前行 下左圖為溫鹽環流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位於北大西洋格陵蘭附近的海水溫度低、不斷蒸發導致海水密度變 大,所以海水會向下沉(下層海水有一部分往東進入太平洋後逐漸上升 (C)環繞一圈約需千年以上的時間(D)可 以輸送巨大能量,對於全球系統影響極為重要(E)是由於行星風系吹拂而形成之環繞全球各緯度與各大洋間的海流 A BE SON 9 30N 305 (°C) A "B r30 20 (g/cm³) (0) 1.028匚 736 10 1.026- 35 太平洋 h 1.024 1.022 - 34 -33 12 1.020 m>m

待回答 回答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