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生物 高中

請問47.的D、E怎麼判斷的?

第11頁 共14頁 -3.6 46-48題為題組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 自然考科 DNA是生物細胞內攜帶遺傳訊息的物質,當DNA發生變異時,會影響基因的表現進而 改變性狀/但很多生物也可以在不改變 DNA的情況下調節基因表現影響性狀,此方式 稱為表觀遺傳調控,其中常見的機制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小分子RNA等。 「DNA甲基化」為在DNA特定位置上添加甲基的化學修飾,當基因前端的區域——啟 動子被高度甲基化時,常會導致基因表現量較低。而「組蛋白修飾」是針對被 DNA 纏 繞的蛋白質——組蛋白,在其尾端上做的各種修飾,如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等,這 些修飾會影響DNA纏繞的緊密程度,進而加強或抑制基因表現。另外,由長度約為18 也會抑制基因表現。 到30個核苷酸構成的「小分子RNA」 當應用於作物改良時,偵測表觀遺傳變異與性狀之間的關係為首要任務,其中一種用 由於每 來偵測表觀遺傳變異的策略仰賴的是近年才逐漸普遍化的「全基因體定序」 個作物的基因體序列不同,需逐一檢視不同作物在各種逆境條件下產生的表觀遺傳變 異。 表觀遺傳變異與基因變異主要的不同在於其不穩定性,由於細胞有自我修復機制,因 此表觀遺傳變異在細胞複製前、後未必能維持;此外,世代遺傳間的「表觀遺傳重組」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會重置表觀遺傳的分布,使得親代的變異未必能完整保留 到子代。 應用表觀遺傳在作物改良上需特別確認變異在跨世代間的一致性;植株進行處理後所 產生的表觀遺傳變異,是否能在性狀植株或甚至下一代重現,以確保有效的作物改良。 目前主流的基因改造工程,在食品、環境、與生物安全上有著錯綜複雜的影響,僅透 過調控基因表現以達到性狀改良的表觀遺傳,更能消除大眾對於作物改良的疑慮。現 今對於表觀遺傳的研究資料已經越來越多,在植物面臨逆境時,表觀遺傳能有效且迅 速地幫助植物適應環境。在未來環境更加極端的情況下,生產作物將會面臨更嚴峻的 挑戰,如何繼續維持高產量,成為農民及研究者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46. 由文中可知,作物的表觀遺傳調控與下列何者相關? (A)基因突變 (B)遺傳工程 (e) 異種雜交 (D)基因表現的調控 (E)染色體數目異常 47. 文中提及表觀遺傳調控中「甲基化修飾」可出現在細胞中的哪些分子或構造上?(應 選2項) (A)醣類 CD (B)脂質 (C) DNA DHD) 核糖體 (E)蛋白質

已解決 回答數: 1
生物 高中

求解E為何是對的

[無合成分裂] 巧 細胞分裂是所有生命延續的基礎,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細胞分裂方式有兩種:一是體細 胞進行「有絲分裂」,主要目的是要讓個體發育生長。二是則是透過「減數分裂」產生生殖細 胞,有性繁殖才有可能發生。 陳振輝的團隊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長期深入探索生物再生過程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研發 多顏色活細胞標誌工具(Palmskin),用上百種不同顏色來標誌不同的表皮細胞,並能即時、 高解析度的觀測方法追蹤斑馬魚體表所有皮膚細胞的動態行為。團隊意外發現,當斑馬魚在個 體發育的特定階段,最表層的皮膚細胞(原被認為是不會分裂增生的體細胞)竟然可以分裂: 而分裂前並沒有複製DNA,因而將此分裂稱為「無合成分裂」。 , 陳振輝研究員認為,無合成分裂可能是表皮細胞增加的一種臨時方案,目的只是因應快速 生長期間迅速增長的表皮覆蓋需求,透過Palmskin 追蹤,團隊也證實無合成分裂確實在幼魚發 育的快速成長期達到最高峰,在這段期間,表層體細胞的單一母細胞最多可以分裂2次,產生 最多4個子細胞,儘管子細胞更小、更扁平也不具有完整 DNA,這些子細胞卻能提供更大的 表皮覆蓋面積。幾週後成長漸趨穩定,這些未攜帶完整DNA的「臨時工」也逐漸被正常細胞 所取代。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49. 若以斑馬魚細胞為例,下列3種分裂方式的比較,何者正確? 有絲分裂 (A)分裂過程中細胞內是否出現二分體 是 減數分裂 無合成分裂 是 是 (B)分裂過程是否發生聯會現象 是 (C)分裂一次產生的子細胞數 2 4 否 42 (D)子細胞的染色體套數 (E)子細胞是否有同源染色體存在 2 N 1 N 1/2N 是 否 不一定 X判断

待回答 回答數: 0
生物 高中

發酵作用不會產生水吧???

AC (A)在400倍倍率下,可觀察到細胞質中的內質 質(B)甲為液泡,可用來排除體內過多水分 (C)細胞中一顆顆/ 圓形的構造為葉綠體(D)將其放在海水中,其細胞會萎縮變小/ (E)經亞甲藍液染色後,可看到細胞核,故可判定為真核細胞。 2. 下列有關植物固碳反應的敘述,哪些正確? (A)發生在葉綠體的基質 (B)主要在夜晚時進行(C)過程中會消耗ATP (D)過程中會形 成NADPH(E)最終產物為O,和葡萄糖。 3. 下列有關真核細胞有氧呼吸與發酵作用的比較,哪些正確 KA GE - )有氧呼吸完全在粒線體中進行,發酵作用完全在細胞質液中進行(B)有氧呼吸的 過程中會產生丙酮酸,發酵作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丙酮酸 (C)有氧呼吸的過程中 有 Oz 參與,發酵作用的過程中無 O2參與 (D) 有氧呼吸與發酵作用皆會產生H2O (E)有氧呼吸產生的ATP較多,發酵作用產生的ATP較少。 4. 下列與減數分裂有關的現象,哪些僅發生在減數分裂第一階段? W同源染色體互相分離 (B)同源染色體聯會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D)姊妹染色 BCE 分體互相分離 (E)染色體套數減半。 5.某種二倍體動物的體細胞具有4條染色體,分別以1、16、2、2°表示,其中1、2分 二○別代表大小不同的染色體,a、b分別代表來自父方和母方則此種動物所產生的精 子, 子,可能具有哪些不同的染色體組合? b (A)1°、1°(B)1、2° (C)1、2°(D)1°、2" (B) 2.20 6. 下列有關女性生殖細胞形成的敘述,哪些正確?

待回答 回答數: 0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