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這題幫忙一下:(

80 新大滿貫複習講義、地球科學 4. 臺灣板塊運動的觀測實例——以108 學年度學測題為例 由布設在臺灣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面觀測站,可 以估算臺灣現今的地殼變形量。右圖中之箭頭為各測站相對於澎 湖測站S01R的移動速度。測站2、3、4及5分別位於花東縱谷斷 層的兩側。地殼變形的速率非常緩慢,地球科學家常以兩測站的 速率差值除以測站距離,得到應變率,單位為1/秒,可估算地 殼的變形速率。 120" 121° 122. 25° 24° SOIR (B)(D) 1 根據右圖測站的移動速度,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3" 2項) 熱點火山( 所有包 例如:登 「感夷群無 (A)所有的測站都向大陸靠近,因為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 約8公分的速度向歐亞板塊碰撞(B)測站6和7之間的 距離加大,此區域以伸張變形為主(C)測站4和5之間 的距離加大,縱谷斷層以伸張變形為主(D)測站2和3之間的距離減小,縱谷斷層以動 變形為主(E)臺灣地區地殼變形狀況很均匀一致,東部與西部無明顯差異。 函物質在 平移動 夷火山 22" 50mm/yr 120° 121 122 [答對率:52) 圖:(A)以題圖的比例尺來看,大部分的測站移動速度大於1 5公分/年,但測站6、7、8很明顯其移動速度小於5 公分/年。(B)測站6和7間的狀態,就如右圖①、6、 甲 表示甲、乙間水平方向距離加大 甲 表示甲、乙間水平方向距減小 7測站間的水平距離加大,為伸張變形為主。(C)(D)測站 ② 4和5、測站2和3的狀態,就如右圖②,兩測站間的 水平距離減小,以壓縮變形為主。(E)臺灣地區地殼變 形狀況並非完全均勻一致,東部形變量大,以壓縮變形為主;西部的形變量較 小,且有些測站的移動方向與東部不同,如測站10;而東北部的蘭陽平原,移動 方向不同且以伸張變形為主。 測站比較 ①2和3 ② 4和5 ③6和7 花東縱谷斷層 花東縱谷斷層 7 69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地科:請問這題如何判斷“只有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

很速度驟 (E)約在Y深處,由於物質 物理狀態變化,再出現S波傳遞 ◎18~19題為題組: 除了地下岩層斷裂之外,火山活動、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塊隕石墜落、核彈試爆等,也都會造成地震,然 而最近臺灣科學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震成因。理論上1999年921大地震後,車籠埔斷層累積的 應力應該已經全部釋放,短期內不會再引發地震,可是數年後地震學家卻在斷層下方一千多公尺深處,測到了很多 次芮氏規模小於1.5的極微小地震,而且這些極微小地震都只產生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地震學家立刻聯想到核彈 試爆的地震波,爆炸衝擊會壓縮四周物質,壓縮波從一點向四面八方傳出,沒有剪切破裂。 但如何才會在特定深度,引起無數次像微小爆炸一樣的地震?由於這些特殊的震源大部分都位於含水量相當高、以 砂岩與頁岩為主的桂竹林層內,地震學家推論1999年車籠埔斷層錯動時,強大的作用力把斷層面磨成極細的不透水 斷層泥,阻礙地下水流動,使該處液壓不斷累積,最後將積水區周圍的岩石瞬間撐裂出2~5公分的裂縫,引發只有 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的極微小地震,這項推論是這種地震最有可能的解釋,研究已發表在2012年7月27日的《科 學》(Science)。(參考來源:地下水壓造成的極微小地震。科學人期刊:2012/10/05) 2-2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想請問這個題組😭不會算(答案是D/C

55-56為題組 圖 17 為智慧手機之內,加速度感測器的放大示意圖,可以簡單看作中央有一個質量為M 的物 體經由力常數為k的兩條相同彈簧,與固定端與②相連接,感測器平放於水平面(紙面)時, 兩彈簧的自然長度各為己,將手機靜止直立並使其長邊沿著鉛垂線時,質量 M 的物體會像彈簧 秤上的重物一樣,先輕微上下振盪,然後達成靜止平衡。人們透過無線傳送的方式,可遠端監 視加速度感測器所測得的加速度。某生於時間t=0時,懸空拿著手機(在上、②在下),並 使手機的長邊沿著鉛垂線,在保持靜止一小段時間後釋放,以進行手機沿著鉛垂線方向運動的 實驗,依據感測器的讀數紀錄,彈簧力作用於質量為M 的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 圖 18 所示。在本題組中,重力與彈簧力以外的作用力均可忽略。依據以上資訊,回答 55-56題。 ①固定端 | d₁ 質量 M d₂ ②固定端 圖 17 加速度(5) 40 30 20 10 0 0 時如甲 0.5 時 時刻乙 时刻 圖 18 1.0 時 1244 時刻戊 1.5 時間(s) 55. 直立靜止的智慧手機可用來測量重力加速度。如果質量為 M 的物體維持靜止時,手機內加速度 感測器的上下兩彈簧的長度分別為d與d且d ≠d,則該處的重力加速度,其量值為下列何者? (A) 2(d, -d₂)M/k (B) (d, -d₂)M/k (C) (d, -d₂)k/(2M) (D) (d, -d₂)k/M (E) 2kM/(d, -d₂) 56. 若圖 18 中五條虛線分別代表五個不同時刻,則下列哪一個時刻前後約0.1s之間,質量 M 的物 體是在作手機被放手後的自由落體運動?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 12 -

待回答 回答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