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第二題的D選項要從哪裡看呢?謝謝

(三) AI 來了學什麼?從工業革命 4.0 談教育轉型 十八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啟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方式進入以動力機械取代手工勞動。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和生產線的出現、規模化生產,機器與自動化系統取代重複性高的勞力 工作。第三次工業革命,半導體技術、個人電腦、網路等發展,帶著人類進入數位時代,時至今 日,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出現,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式來臨。 電腦發展出思考能力,稱之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意味著腦力工 作者也承受著被取代的風險。學者專家評估未來三十年將有很多職業被 AT 取代,導致失業率增 加。面對挑戰,如何成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二〇一二年成立的密涅瓦大學,顛覆舊有的教育想像,以「世界為校園」,成功穿梭線上線 下:學生第一年在總部學習基礎核心課程,所有課程都在學校建立的線上「主動學習平臺」;從 大二開始,分別前往英國倫敦、德國柏林、韓國首爾、印度班加羅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以: 及臺北等六個城市上課,並從生活中進行實地專題研究。 此外,法國電信集團 Free 創辦人澤維爾,尼爾打造的「School 42」,打破現有高等教育的 屏障,實現高等教育創新實驗學習:沒有教授、沒有課表、沒有上課時間限制、不需支付任何學 費,甚至沒有學歷申請門檻,只要年齡介於十八歲至三十歲者都可以申請。其理念就是為破除傳 統僵化的教育體制與要求學生追求正確答案的規則,讓學生透過「做中學」及「同儕學習」來破 關,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開創與問題解決能力。 (一) 下列有關密涅瓦大學與 (School 42 辦學的創新之處的敘述,適當的是:(多選) (A)前者學生善用城市的資源進行專題研究 第二課師說 33 (B)前者打破教育藩籬,結合線上課程與線下移地教學 120(大)皆採取菁英政策,網羅專家學者,培養人道觀國際觀 (D)後者透過操作學習,同學討論激盪,累積知識技能與創新 (E)後者著重實驗學習,強調既有能力,條件因系所而異,以適性揚才 )推想數位時代下,教育發展趨勢會是:(多選) (A)舊傳統 (B)新技術 (E)隨時享樂 (F)高度細節性 尚 (V)高度融合 (G)高度聯結性 (D)終身學習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請問這題的選項A要從文章哪裡推知?

9~1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1題。 我們上一次通信的時候,你提到詩和社會參與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因為那是 我這些年來無時或忘的一件心事——如何以詩做為我們的憑藉,參與社會活動,體驗生息,有 效地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維持了藝術家的理想,而在某一重要關頭,尚且全身而退,不被動 地為浩蕩濁流所吞噬,或主動地變成權利鬥爭的打手,為虎作倀,遂失去了當初所謂參與的原 意。 SEEKOR KE FRA ...... 有人覺得眼前的現代詩風,未曾以政治社會為關懷的中心,詩人向 詩人向來很少直接執筆粉飾或 批判現實問題,反而時常為一些和民生甘苦無關的私事費神;言下之意,似乎是說軍士本來應 該執干戈以衛社稷,卻掉轉矛頭,搖動社稷委付給他的武器去從事不法行徑,以飽私囊,而詩 人之抒自我胸懷,處理的主題又不與公共事務掛鉤,其自私自利如腐敗的官兵,是非常可議 的。持這觀念的人,志行非為不高,只怕是眼界狹窄了一些,正如白居易談詩的效用,總忘不 了諷諭,忘不了詩的 journalistic purpose(報導目的),否則他怎麼會說出這樣一席話呢? 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 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古今,靦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新安 吏」,「石壕吏」,「潼關吏」,「塞蘆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 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 這就是我所說的一些要求和責備,詩之豪者如李杜猶不能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論者太 以個人的概念為惟一的真理,太珍惜個人設計發明的尺度,其結果當然「十無一焉」,不但李 杜的詩出問題,連他自己的詩也出了問題:「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與〈長恨歌〉 (楊牧〈社會參與〉) 靦縷:委曲詳述,極力刻劃。 以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 下列法文,是符会上立中「社會參與」理念的是: 0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求救🆘 哪個比較有說服力? 這兩個草稿我知道贅詞超多 而且超多意義不明 不斷重複的話 所以到時候會在修改 寫到最後完全不知道是哪一派的🤷🏻‍♀️而且超像槓精😂

幾年前,我的設計公司搬到一棟美式老別墅,二樓有一個向外延伸長約兩米的大平臺,有同仁提醒,因 為平臺盡頭沒有欄杆,可能導致有人因此從二樓跌落到院子,於是,我便找人在平臺設置圍欄,但另一位從 英國念設計的同仁,卻反對這個決定。 這位設計師反對的理由是,裝上欄杆只會把這棟別墅的美感給破壞殆盡;至於安全問題,他提出的觀點 是,每個人原本就應對身處環境的潛在風險,具備一定的警覺性,而不是因為可能存在危險,就動輒設置保 護設施。 同事提出的這個設計觀點,帶給我極為深刻的反省,也讓我注意到,特別是在臺灣,許多公共設計甚至 政策思維,都充斥著過度保護的媽寶設計與思維。 舉例來說,臺灣的捷運和高鐵,因為避免民眾跌落月臺,幾乎每一站都普設月臺門,列車進站時旅客要 通過兩道門才能上車,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媽寶設計。因為,這樣的設計在鐵道發達的歐洲基本上是看不 到,就連運量驚人的日本地鐵,固然常有醉漢失足跌落月臺的意外事故,但並沒有為此就特別加裝月臺門, 並非國外鐵道公司,不知道裝設月臺門可以減少傷亡,而是背後的思維不同,他們認為,在月臺上保持應有 的警覺性,是每個人自我該負起的基本責任。 另外,在臺灣經常引發爭議的颱風假該不該放,也反映相同的思維盲點。在日本,不管颳大風或下大 雪,政府並不會統一宣布是否該停班停課,而是由公司行號或個人,依自身所處環境的天候狀況做出判斷, 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反觀臺灣,人們則是仰賴縣市首長的英明判斷,做為該不該上班或出門的依據。 不管是捷運月臺門或颱風假,從設計者的觀點,想特別提醒的是,這類媽寶設計與思維,因為使用者過 度被保護、依賴他人做判斷,導致最麻煩的問題在於,不但因此剝奪了人們對環境的覺察力與風險意識,更 容易讓原本該自我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形成一旦發生意外,就動輒怪罪他人,或反射性罵政府的 奇怪風氣。若無法從設計思考扭轉這個心態,長此以往,臺灣會不會成為許多網友所形容的集體媽寶社會, 確實頗令人擔心。 (謝榮雅〈媽寶設計〉)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媽寶思維」指的是什麼?請舉例簡要說明。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行)。(占4 分) 問題(二):關於作者對「媽寶設計」的看法,你是否認同?請撰寫一篇文章,擇一立場表態,並說明你的看法 與理由。文長限 500 字以內(至多 23 行) (占21 分)

尚未解決 回答數: 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