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生物 高中

43的B、48的BC、50求解!謝謝🙏

A 不正確? (A)所有動植物細胞皆有(B)內含物主要是微管 (C)細胞 未分裂時即存在 (D)細胞分裂時亦分裂為二。 B 42. 在細胞之胞器構造中屬於內膜系統的是: (A)葉綠體(B)粒線體 (C)高基氏體 (D)過氧化 體。 43. 討論擴散與滲透,下列何者正確? (A)二者皆要通過一層膜 (B)後者是討論水分子的主動 移動 (C)二杯溶液中,濃度愈大的滲透壓會愈大 (D)植物細胞才可討論滲透壓。 44. 下列何者最容易以簡易擴散通過細胞膜: (A)脂溶性低的極性分子 (B)脂溶性高的非極性 分子 (C)脂溶性低的高極性分子 (D)脂溶性低的非極性分子。 45. 有關質離現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水蘊草置蒸餾水中 (B)蛙的紅血球置蒸餾水中 A (C)洋蔥表皮細胞置濃鹽水中 (D)人的口腔皮膜細胞置濃鹽水中。 A 46. 有關高張溶液、低張溶液及等張溶液的敘述何者正確? (A)醫院病患應注射0.7%NaCl 的生 理食鹽水‘(B)0.95%NaCl 為兩生類青蛙的高張溶液(C)蜜餞、醃漬法等是以低張溶液使細 菌漲破、防腐 (D)腹瀉嚴重的人缺乏營養,故應補充高濃度的葡萄糖水溶液。 47. 將洋蔥表皮細胞置於濃鹽水中,有關表皮細胞中的O.P.與T.P.的相互關係應該是: (A)前者 上升,後者下降 (B)前者下降,後者上升 (C)二者皆下降 (D)二者皆上升。 48. 徐老師在淡水池塘中找到一種變形蟲,其伸缩泡每分鐘伸縮13次,若將之置於淡水河紅樹林 區,伸縮泡每分鐘伸縮次數: (A)太於13次,因為變形蟲生活在更低張溶液中 (B)大於13 次,因為變形蟲生活在較高張溶液中(C)小於13次,因為變形蟲生活於更高張溶液中(D) 小於13 次,因為變形蟲生活於更低張溶液中。 149.將洋蔥表皮置於10%蔗糖水中,十分鐘後如右圖所示,試問A處的溶液為: (A)純水 (B)<10%蔗糖水 (C)>10%蔗糖水 (D)等於10%蔗糖水。 50. 在細胞膜的運輸作用中,何者功能不易達到飽和: (A)通道蛋白擴散 (B) 主動運輸 (C)簡易擴散 (D)載體蛋白擴散。 A 51.滲透作用之實驗,其有關敘述何者錯誤? (A)2%NaCl溶液是雞血球之高張溶液(B)將水 蘊草葉片置於 1M 蔗糖水中,水會滲出細胞,使細胞質之滲透壓下降(C)置於蒸餾水中的水 蘊草葉片細胞,因水分滲入膨壓會變大 (D)由實驗可知,動物細胞必須置於林格氏液中,才 不致變形。

已解決 回答數: 1
生物 高中

想請教第8題,謝謝! 題目範圍:統測衛護類-生物 生態學

02(B)消費者和分解者 (C)分解者和生產者 (D)清除者和分解者 水 ☆ 下列有關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達到動態平衡的生態系,對環境變動的忍受力較弱 (B) 生態系中的生物生存受環境的影響,生物也可改變生活環境 () 短期的氣候變化對生態 系的發展影響很大 (1) 生態系在外來壓力超過自我調節能力的界限時,將呈現規律的族群波動 B)4. 若同生態系的兩生物,其生態地位非常相近,兩者生物最可能的關係為何? (A) 掠食 (B) 競爭 (C) 天敵 (D)附生 A) 5. 下列有關生物在自然生態系中所扮演角色的敘述,何者錯誤?(A)土壤中的硝化細菌屬於分 解者(紅樹林的招潮蟹撿食泥土中的碎屑,屬於清除者(C)土狼可爲清除者也可爲掠食 者 (D) 鳥巢蕨附生於樹幹上,屬於生產者 物體向循環利用的關鍵? (A) 生產者和消費者 > B)6.下列生物的組成層次:甲、生態系;乙:族群;丙:個體;丁、群集,由小至大排列,依序 為何? (A)乙丙丁甲 (B)丙乙丁甲 (C)丙丁乙甲 (D)丙乙甲丁 ( 3 ) 7. 下列何者可視為一個生態系? ()月球上的寧靜海 (B) 大甲溪水域 (C) 高雄柴山的獼猴群()) 哈盆保留區的闊葉樹 C (D)。 附圖爲自然界碳、氫、氧循環的簡圖,甲至乙的作用名稱,稱爲什麼?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 攝食作用 (D) 光合作用 CO2 H₂O 臺灣農民在農田休耕期間常種植太陽麻、羽扇豆等豆科植物,其主要用意為何?(A)充分利 2 用土地,作為蔬菜食用 (B) 固定太陽能,以促進能量流動 (C) 增加生物種類,以維持生態 平衡 (D)固定氮肥,增進土壤肥沃力 (D)10. 目前世界的糧食供應實不足應付快速增長的人口,依能量流轉理論,若要在有限面積的土地 上養活較多的人,應採取何種飲食習慣? (A)多吃肉食,肉食可將植物中養分高度濃縮,減 少物質流失 (B) 多吃肉食,增加食物鏈長度,使生態穩定 (C) 多吃素,因植物含纖維素 可產生較蛋白質多的熱量 (D)多吃素,以減少能量在食物階層轉換中的散失 三 M 依食物鏈的觀念判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及「狡兔死,走

已解決 回答數: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