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化學 高中

問20題!! 求各位大神解惑

類別:116-118 科目名稱:化學 林園市立內壢高級中學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定期考查试卷 科目代號:12 座號: 781 17-18 All 88 字面的兩個恒圈中有一個為水,另一個則為二氧化破,請先判斷後,再回答下列問題: P 力 00.. (stem) 1 14.V 73 九 (46) $2 -78-57 17.下關茶花何者正確? (A)乾冰熔化時,體積會有膨脹的現象 溫度(℃) (B)增加壓力會使液態二氧化碳沸點上升、熔點下降 B 溫度(°C) (C) E點為二氧化碳的三相點,在此點可觀察到固、液、氣三態共存 (2)F點為二氧化碳的臨界點,當溫度、壓力大於此點時可成為超臨界流體 (E) 常溫(25°C)、常壓(1atm)下,對二氧化碳氣體加壓至70 atm可得到乾冰 下列關於水相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溫度大於-57℃、壓力大於5.2 atm時,即可成為H2O(aq) -18 (B)若壓力愈大,液態水存在的溫度範圍愈大 (C) 由圖可知在高山上烹煮食物能較快煮熟 (D)若壓力升高,水的凝固點、沸點上升 19~20為題組題 (E) 由A點至B點體積會膨脹,是因粒子數變多 層析是分離混合物的一種簡便方法。其中以薄層層析(TLC)矽膠片作為固定相者,稱為薄層層析法。常見操作 步驟如下圖;首先用鉛筆在TLC片上,距上、下綠適當距離處(約0.5公分)各劃一條細線,然後用毛細管 點好樣品後,再放入裝有適當展開液之展開槽中進行分離。實驗結束後,科學家們常會使用比移植(Rf值, retention factor value)進行結果分析,它的計算方式是利用各呈色點的中心位置移動距離為分子,展開劑移動 距離為分母所得到的一個比值。Rf值為該化合物於此展開劑的特性,可藉此與他人比較、判斷物質的種類。 Solvent front B 19. 下列有關於此實驗操作流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7.2 8.4 乙 (A) 滴到 TLC片起始線上的液滴大小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B) 若使用易揮發溶劑進行層析,需準備一密閉式容器,以免溶劑揮發影響實驗結果 (C)待物質甲移至所設定的終點線後即可將TLC片取出並記錄時間 (D) 點樣前劃線的筆改為水性原子筆,可使跑片後的結果更加清晰 (E) 點樣時,應使用毛細管點在起始線下方,不可高於起始線 20. 根據上述文章與實驗結果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此混合物是由甲、乙兩種純物質所構成 C (B)物質乙的R值約為0.17,代表其與展開劑溶解度較差 (C)物質甲的Rf值約為0.42,此值不會因展開劑移動距離而改變 (D) TLC 片是藉由毛細現象將燒杯內的展開劑吸附至濾紙上方 Baseline 11.4 選 手 (E) 層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質之沸點不同而分離 二、多選題(每題4分,共40分,錯1個選項得2.4分,錯2個選項得0.8分,錯3個選項以上及未作答者得 21. 下列哪些物質在常溫常壓下加熱時會發生昇華的現象? (A) 汞(B)碘(C) 乾冰 (D) 萘丸(E) 碳酸鈣, -1.6 2019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化學 高中

求詳解 謝謝謝謝

年級:一組別:110-118科目名稱:化學 17~18為超級題 下面的兩個相圖中有一個為水,另一個則為二氧化碳,請先判斷後,再回答下列問題; (02 力 力 (atm) (atm) 臨界點 73. 固類 液態 5.2 E A • B 溫度(℃) -18-57 31溫度(℃) 7、下列關於二氧化碳的敘述,何者正確? (A)乾冰熔化時,體積會有膨脹的現象 (B)增加壓力會使液態二氧化碳沸點上升、熔點下降 (C)E點為二氧化碳的三相點,在此點可觀察到固、液、氯三態共存 (D)F點為二氧化碳的臨界點,當溫度、壓力大於此點時可成為超臨界流體 (E)常溫(25°C)、常壓(1am)下,對二氧化碳氣體加壓至70 atm可得到乾冰 18. 下列關於水相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溫度大於-S7℃、壓力大於52am詩,即可成為H.C(a) 低氣壓 (B)若壓力愈大,液態水存在的溫度範圍愈大 (C)由图可知在高山上烹煮食物能較快煮熟 (D)若壓力升高,水的凝固點、沸點上升 19-20為題組題 (E)由A點至B點體積會膨脹,是因粒子數變多 層析是分離混合物的一種簡便方法。其中以薄層層析(TLC)矽膠片作為固定相者,稱為薄層層析法。常見操作 步驟如下圖:首先用鉛筆在 TLC片上,距上、下綠適當距離處(約0.5公分)各劃一條細線,然後用毛細管 點好樣品後,再放入裝有適當展開液之展開槽中進行分部。實驗結束後,科學家們常會使用比移植(Re值, retention factor value)進行結果分析,它的計算方式是利用各呈色點的中心位置移動距離為分子,展開劑移動 距離為分母所得到的一個比值,R值為該化合物於此展開劑的特性,可藉此與他人比較、判斷物質的種類。 展開 7.2 8.4 甲 Solvent front 19. 下列有關於此實驗操作流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滴到TLC片起始線上的液滴大小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B (B)若使用易揮發溶劑進行層析,需準備一密閉式容器,以免溶劑揮發影響實驗結果 (C)將物質甲移至所設定的終點線後即可將TLC片取出並記錄時間 (D)點樣前劃線的筆改為水性原子筆,可使跑片後的結果更加清晰 (E)點樣時,應使用毛細管點在起始線下方,不可高於起始線 20.根據上述文章與實驗結果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混合物是由甲、乙兩種純物質所構成 (B)物質乙的R值約為0.17·代表其與展開劑溶解度較差 (C)物質甲的R:值約為0.42,此值不會因展開劑移動距離而改變 | Baseline (D)TLC片是籍由毛細現象將燒杯內的展開劑吸附至濾紙上方 (EY 層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質之端點不同而分離 二、多選題(每題4分,共40分,錯1個選項得2.4分,錯2個選項得0.8分,錯3個選項以上及未作答者得0分) 21. 下列哪些物質在常温、常壓下加熱時會發生昇您的現象? 2018 (A) 汞(B)(C)乾冰(D)茶丸(E)碳酸鈣 CD.B Kr 18 8114

已解決 回答數: 1
物理 高中

問個 為什麼氣泡會往上浮啊?氣泡的蒸氣壓造成的力不是四面皆同嗎 那它為什麼會往上浮?

三、沸騰 定義:1.當液體在容器中被加熱,通常在容器底部加熱處形成氣泡(bubbles),當溫度 到達某一程度,蒸氣氣泡形成,經由底部上升至液面破裂,此時,我們說此液 體正在沸騰(boiling) 。 2. 液體沸騰的溫度決定於作用其上的壓力,如下圖所示。對於一個氣泡而言,為了 溫度處於能形成和長大,其內之壓力P,至少須等於P,而後才能上升接近液面,不過, 弗腾. 簡直是液體的蒸氣壓,所以我們得結論:當液體的溫度處於其蒸氣壓等於作用於 其液面的外壓時,此液體就可沸騰。壓力1atm(即101.3kPa)時,液體沸騰的 溫度,稱為正常沸點(normal boiling point),例如,水的正常沸點是100℃,而 苯的正常沸點則稍低,80℃。水的正常沸點100℃ 表示水在100℃時之蒸氣壓 為760 torr;酒精的正常沸點 78.4℃表示乙醇在78.4°C時之蒸氣壓為 760 torr; 二乙醚的正常沸點34.6℃表示二乙醚在34.6℃時之蒸氣壓為760 torr。 S P2 每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 液面 液面 ·液體的氣泡 蒸氣分子撞 頸蒸 三 擊氣泡界面 意識器容空氣泡- 而向外推壓 a 蔬果 Pi 高炎 (a) ④當P大於P時,液體沸騰,氣泡由底部上升至液面,氣泡的壓力至少要等於 外壓,才能存在。 大氣壓力經液體向氣泡推壓 (b)

尚未解決 回答數: 0
化學 高中

請問這幾題怎麼解 第一題在物理歷屆看到 化學也看到 這算跨科嗎 還有素養題通常都一定要讀完才能解題嗎?有沒有什麼隱藏方法

3.西元1808年,道耳頓提出原子說,主張物質是由原子所組成,其後,亞佛加厥提 出分子的概念。然而原子與分子到底有多大?究竟1克的氫氣有多少個原子?用現 在的說法,1莫耳的原子或分子是多少?這個問題,早已由美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 科學家富蘭克林,在西元1773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及。他曾將1茶匙的油倒 在湖面上,發現油會迅速擴張,直到蓋住約半畝的湖面就不再擴張了。 假設油分子的形狀是正立方體,此實驗中1茶匙油的體積約為5.0立方公分,半畝 湖面的面積約為2.0×10平方公分,油的密度約為0.95克/立方公分,回答第(1)~ (3)題。 (1)假設覆蓋在湖面的油層只有1個分子厚,代表油層的高度即為1個分子的大小, 2(1A=10-8cm) 25月 則1個油分子的大小約為多少?(1Å=10-8cm) (112)苹(A) (12) JAR (A) ( PA (2)湖面上約有多少個油分子? (A) 1020 (B) 1021 (C) 1022 (D) 1023 (E) 1024 8 。 她有莫產臭(8) (3)假設油分子的質量為每莫耳200克,根據富蘭克林的觀察做估算,下列何者 最接近莫耳油中所含分子的數目? $3 (A) 1020 (B) 1021 (C),102 6.02X10 (D) 1023 (E) 10240 1200 二() 禮拜莫麵品 一聲再見面包 【91 學測補考】 比較之下四個例之中質量的大小。(田 2個NO分子、(7)2個水分子(丙)

待回答 回答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