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歷史 高中

#高一歷史 這兩題不會希望能幫我解釋一下‪( ߹-߹ ) 21.比較不懂這些法條不同的點還有改變的一些契機這些很細節的點 謝謝!!

业逐漸波及全臺。」此事件應如何解讀? 造成更多涉案者被捕, (A)發生於日治中葉的左派革命 IA (B)二二八事件的「清鄉」運動 (C)政府遷臺後的白色恐怖事件 下 (D)美麗島事件後政府全島檢肅 20. 右表為臺灣貿易依存度(一國的進、出口總額佔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 變化趨勢,請問:1996年的貿易依存度突然降低,可能原因為何? 13 (A)退出聯合國導致國貿衰退 西元年 1952 1971 1986 1996 2011 (B)臺海局勢緊張造成經濟不安 貿易依存度 18% 50% 78% 65% 123% (C)勞力密集的產業優勢不再 (D)正進入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 (C)21 20世紀有一重要文件,主要內容如下:(1)任何以非和平之手段,包括抵制及封鎖,來決定臺 灣未來的企圖,將被認為係對西太平洋的和平與安定之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2)當臺灣 人民的安全及社會制度、經濟受到威脅時,以及因而危害到美國的利益之時,總統必須通知國 會,決定對付這些危險所需採取的適當行動;(3)美國總統及國會,可依法定程序,獨立判斷 臺灣的需要而決定防衛性物資及防衛性服務的種類及數量。請問上述是下列何者的內容? (A)《對華關係白皮書》 (B)《舊金山和約》 (D)《臺灣關係法》 150 (C)《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22 1950年代,臺灣各地城市的週邊,或整治河川的新生地,出現了許多以簡單建材搭建、外圍以 「竹籬笆」的新聚落,命名為「干城」、「凌雲」、「憲光」、「自強」、「忠貞」或「克 婦聯會等組織的資助而以「慈光」、「慈暉」、「慈恩」等命名。請問這些聚落

已解決 回答數: 1
歷史 高中

這大題解答好像給的怪怪的 想請問「乙公約」是什麼? 然後第9題解釋~ 謝謝回覆🙏

9 9 o 以下是二次世界大戰後訂立的兩份公約,且表現出兩個陣營之間的對立: 甲公約:「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北美其中一個或多個締約國的軍事攻擊,應 視為對締約國全體的攻擊。因此,締約國同意如此種武裝攻擊發生,每 一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所承認之單獨或集體自衛權利 7 之行使締約國應單獨並會同其他締約國採取必要行動,包括使用武 力,協助被攻擊的國家,以恢復並維持北大西洋區域的安全。」 乙公約:「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進攻, ON 每一締約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 其实利,立即給予援助。」 (B) 8 請問這兩個公約是何種背景下的產物?(A)一戰後同盟國與軸心國間的 對抗(B)二戰後民主與共產陣營間的對立(C) 195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 後拉攏各盟國(D)冷戰結束後反美和親美陣營的對立 9.關於這兩份公約的簽署問題,哪一選項敘述正確? (AW公約是以美國 美国 大西洋 * 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B)乙公約是為了對抗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 (C)甲、乙兩公約目前都仍有其效力(D)甲、乙兩公約皆採取經濟上的對 抗方式 | D 9 事事

已解決 回答數: 1
歷史 高中

請問資料一要怎麼判斷是甚麼事件?謝謝🙏

1 O 1 1 0 2. 請閱讀以下關於中國現代史的資料並回答問題: 資料一:綜觀當時各國政府對此一事件的態度,也反映各方對 中國局勢的立場。日本一方面表示反對中國政府可能走向與共 產勢力合作,另一方面則希望中國因此出現分裂,藉以從中獲 得更多利益。至於蘇聯方面,因為慮及來自日本的潛在威脅, 不希望中國因為這次事件走向分裂,也認為當前的中國除蔣中 正以外並無具備領導威信的人選,因此要求中共方面務必和平 解決此事。至於英、美等國的立場,也期望此次事件能夠順 利、和平解決。 資料二:由於國軍在上海的戰局不利,軍事委員會計畫將閘北 的部隊撤退至上海的西郊。為牽制日軍、掩護撤退行動,及影 響國際視聽的關注並爭取支持,軍委會決定留下少部分的軍力 繼續抵禦日軍。當時負責這項任務的軍隊,雖然號稱為「八百 壯士」以壯聲勢,實際僅有四百多人。駐守的據點「四行倉 庫」鄰近公共租界,原為國軍第八十八師的師部。此即為「四 行倉庫庫保衛戰」的由來。國軍在四日的艱苦戰鬥中,多次擊退 日軍攻勢。後由於租界方面希望停戰,軍委會也認為戰鬥目的 已達成,國軍按軍委會指示轉入租界。這次戰鬥對中國日 精神的振奮與凝聚,也產生相當的鼓舞作用。 1 o o ) 1 0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