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地科 求解救命🥹

CD 6.鋒面系統的示意圖,其中右上圖為地面天氣圖上常見的冷鋒與暖鋒;右下為沿PQRS 線的 垂直剖面圖,其上的曲線與斜線分別代表冷暖空氣的交界面。有關Q、R兩點的鋒面型態與 甲、乙、丙三個區域的地面空氣相對溫度高低,則下列何者正確? 【102學測】 選項 Q點為 R 點為 甲、乙、丙三個區域的 地面空氣相對溫度高低 (A) 暖鋒 冷鋒 (B) 暖鋒 冷鋒 (C) 冷鋒 暖鋒 暖、冷、暖 冷、暖、暖 冷、暖、冷 (D) 冷鋒 暖鋒 暖、冷、冷 (E) 冷鋒 暖鋒 暖、暖、冷 R 甲 乙 丙 P Q R → 7. 下圖中的甲、乙、丙為2013年5月連續一段時間的地面天氣圖,依據鋒面及周圍天氣系統的 發展和移動,判斷這三張天氣圖時間的先後次序為何?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乙、甲、丙(E)丙、甲、乙 (F)丙、乙、甲。 【105學測】 甲 ( ) 8.2010年10月21日梅姬颱風侵臺之際,正值東北季風盛行, 120 125 AE.當天宜蘭各地出現強降雨現象,部分地區更因地勢低窪,且 25 24 小時內累積雨量達432毫米,已達大豪雨標準,致使水淹 路面,人車受阻。請問當天宜蘭降下大豪雨的原因為何,試參 考梅姬颱風路徑,選出正確的敘述。(應選2項) 10/23 10/22 20 10/21 10/20 (A) 宜蘭地區受到旺盛西南氣流的影響 (B) 宜蘭地區降下大豪 雨,是因颱風在宜蘭登陸所致(C)因為宜蘭地區位於東北季 風的迎風面 (D)因為宜蘭位於颱風外圍環流的背風處,降雨 量稀少(E)因為颱風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致使宜蘭地 區降下大豪雨。 【改自102學測】 10/18 10/19 15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這題幫忙一下:(

80 新大滿貫複習講義、地球科學 4. 臺灣板塊運動的觀測實例——以108 學年度學測題為例 由布設在臺灣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面觀測站,可 以估算臺灣現今的地殼變形量。右圖中之箭頭為各測站相對於澎 湖測站S01R的移動速度。測站2、3、4及5分別位於花東縱谷斷 層的兩側。地殼變形的速率非常緩慢,地球科學家常以兩測站的 速率差值除以測站距離,得到應變率,單位為1/秒,可估算地 殼的變形速率。 120" 121° 122. 25° 24° SOIR (B)(D) 1 根據右圖測站的移動速度,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3" 2項) 熱點火山( 所有包 例如:登 「感夷群無 (A)所有的測站都向大陸靠近,因為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 約8公分的速度向歐亞板塊碰撞(B)測站6和7之間的 距離加大,此區域以伸張變形為主(C)測站4和5之間 的距離加大,縱谷斷層以伸張變形為主(D)測站2和3之間的距離減小,縱谷斷層以動 變形為主(E)臺灣地區地殼變形狀況很均匀一致,東部與西部無明顯差異。 函物質在 平移動 夷火山 22" 50mm/yr 120° 121 122 [答對率:52) 圖:(A)以題圖的比例尺來看,大部分的測站移動速度大於1 5公分/年,但測站6、7、8很明顯其移動速度小於5 公分/年。(B)測站6和7間的狀態,就如右圖①、6、 甲 表示甲、乙間水平方向距離加大 甲 表示甲、乙間水平方向距減小 7測站間的水平距離加大,為伸張變形為主。(C)(D)測站 ② 4和5、測站2和3的狀態,就如右圖②,兩測站間的 水平距離減小,以壓縮變形為主。(E)臺灣地區地殼變 形狀況並非完全均勻一致,東部形變量大,以壓縮變形為主;西部的形變量較 小,且有些測站的移動方向與東部不同,如測站10;而東北部的蘭陽平原,移動 方向不同且以伸張變形為主。 測站比較 ①2和3 ② 4和5 ③6和7 花東縱谷斷層 花東縱谷斷層 7 69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請問第60題怎麼算?

地球的構造與活動 59-60題為題組 類題演練 S 地殼浮在地函之上,因地殼之密度與厚度各處不同而在地表上會有不同程度的起 伏,分別有普拉特與艾里兩位學者提出的「地殼均衡」理論來解釋。普拉特將「補償 「深度」訂在同一深度;而艾里則假設補償深度在各地高低不同 。 如圖26(a),不同厚度的木塊浮在水面。補償深度就是等壓面的概念,也就是較短 的木塊之下,藉由水的壓力補償,使得其餘較長的木塊底部壓力相同。若在較短的木 塊上置放冰塊,則因為重量增加,木塊會下沉一些,等到冰塊融化後,木塊又會上 浮。因此,冰河時期之後,冰層融化,岩石圈慢慢回彈上升,提供了地殼均衡很好的 例證 ° 木頭 深度(公里) 【111第一次詮達】 海洋地殼(平均密度 : 2.9~3.2g/cm²) 1. 3 3 10 20 30 40 50 圖 26 大陸地殼 (平均密度:2.7~2.8g/cm²) 山根 (b) 59.如圖26(b),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浮在地函之上,就像木頭漂浮在水面一樣。已知 大陸地殼密度為2.7克/立方公分,地函密度3.3克/立方公分。請問:冰河時期,某韃 塊上有4公里的冰層,當此冰層融化後,依地殼均衡的理論計算此處陸塊,應該會抬 升幾公里?(冰塊的密度為0.9克/立方公分) 60. 如果原來冰層頂部的海拔高度為3公里,當冰層融化後,此地的海拔高度為何? C (A)-1000 公尺 (B)-600公尺) (C)90公尺 59. 4 x 0.9 = 3.3 x => x = 33-11-1.09 km (E)1600 公尺) (D)120公尺 =) 36 1.09km 60 109 11km 3,3cm xx 100

待回答 回答數: 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