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速度驟
(E)約在Y深處,由於物質
物理狀態變化,再出現S波傳遞
◎18~19題為題組:
除了地下岩層斷裂之外,火山活動、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塊隕石墜落、核彈試爆等,也都會造成地震,然
而最近臺灣科學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震成因。理論上1999年921大地震後,車籠埔斷層累積的
應力應該已經全部釋放,短期內不會再引發地震,可是數年後地震學家卻在斷層下方一千多公尺深處,測到了很多
次芮氏規模小於1.5的極微小地震,而且這些極微小地震都只產生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地震學家立刻聯想到核彈
試爆的地震波,爆炸衝擊會壓縮四周物質,壓縮波從一點向四面八方傳出,沒有剪切破裂。
但如何才會在特定深度,引起無數次像微小爆炸一樣的地震?由於這些特殊的震源大部分都位於含水量相當高、以
砂岩與頁岩為主的桂竹林層內,地震學家推論1999年車籠埔斷層錯動時,強大的作用力把斷層面磨成極細的不透水
斷層泥,阻礙地下水流動,使該處液壓不斷累積,最後將積水區周圍的岩石瞬間撐裂出2~5公分的裂縫,引發只有
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的極微小地震,這項推論是這種地震最有可能的解釋,研究已發表在2012年7月27日的《科
學》(Science)。(參考來源:地下水壓造成的極微小地震。科學人期刊:2012/10/0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