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請問E為啥是對的?後面那句跟④的收厚利有啥關係啊?不是應該跟①才有關係嗎?

金補貫發出,去不 明(A) 甲 「連接詞」在語文當中雖然是不具實質意思的虛詞,卻具有連接詞句的功能,例 如「曹操與楊脩」當中的「與」便將兩位人物並列成為同一個主語;句子與句子之間如 中的人物, Cumul.com (D) 19.關於甲 (A) —010 果使用連接詞,除了表示並列關係外,還可以表示接續或轉折、先後次序、因果關係、 補充解釋、倒反對比等。如果在句子前後加上「蓋」、「固」或是句首的發語詞、句尾感 SEJAUSTA(8) 嘆詞,又可以產生微妙的語氣或隱含之意,讓文章猶如一篇美妙的交響樂章。 (3) 44 I 乙 鹽田之築,肇自近年。日本官吏,②固云欲以阜鹿民也;③f 而其究竟,④則實 民間之輸巨貲以供官府之收厚利而已。5且因是而阻水不行,山潦之來,鹿港人家半入 洪浸;屋廬之日就頹毀,人民之日即離散,有由然矣。(洪繻〈鹿港乘桴記〉) (A)當中「肇」是表示接續關係的連接詞 BD 27 根據甲文所述,關於乙文分析適當的是: 总站 120.根 (A) 的「固」指「堅決地」,對後句產生暗示作用 (B)② (C)的「而」表示與前句有先後次序的層次 9 (D)運的「則」配合句末的而已與②產生倒反比較 的 (E)5⑤的「且」表示是對④的補充解釋歲人甚聊遲並訓覺 【真情代 文 父有(A)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請問這題為什麼可以選b 謝謝

186 肌园园口 ********* 9 9 65 B 20閱讀下文,依據馬帝對教育的看法,判斷馬帝最可能認同的觀念是: 我又幾度和赫爾辛基大學博士班學生馬帝見面聊天。他說:「我每 不了臺灣的教授和大學生。」他一點生氣的語氣都沒有。「舉個實例好 嗎?」我笑笑地問。 「比方說,一個題目出來,我們芬蘭的學生會很簡要的提出一些相 關的理論和見解,然後把重點放在我們自己的看法。臺灣不一樣。比方 說,我提出四個已經有的理論。他們馬上會說,不對,有五個,你少富 了一個。還有的會告訴你該去讀什麼書和什麼書,還有七個、八個理論 和說法。他們並不關心你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只告訴你,你書讀得不夠 多。只要書讀得夠多,引經據典,不要漏了,就會有高分。有沒有自己 獨到的見解,不是那麼重要。」馬帝越說語調反而越平靜溫和。 (吳祥輝《芬蘭驚艷: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 o 0 2 o 2 9 9 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 *BA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 的一大貢獻 C教育的投資再大,學校的軟硬體再好,學生的資質再高,如果沒有好老師,則 一切的投資都是枉然。、台湾省有张耳饰 的 台南 聰明的年輕人以為:「如果承認已經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 創性」,我認為年輕人的想法是錯誤的 (E)發表自己的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一個真理更有意義;在第一種情況 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過是只鸚鵡 9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第16題 ,A為什麼是冒題法,而不是開門見山法?

v 懷疑那個時代的日本小兵是否能有效地利用 心可從中感受到當時臺灣農家生活的清貧狀況 网書中描述了不少有趣又獨到的野菜食用方式 15-16為題組 閱讀甲、乙二文,回答 15-16題。 电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珠 玉,請仙關詩學之源;節奏铿端,蔡女撰胡菀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張李 德和〈畫莉自序〉) z 項寄生日:「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慕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 葛孔明起魔中。方二人之味味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 奇景。人知之者,其調與井之蛙何異?」(歸有光〈項脊軒志〉) A 15. 下列有關甲、乙二文的寫作手法,最適當的解說是: A中文藉「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引證其天賦與堅持 (B)乙文藉「人知之者,其謂與培井之蛙何異」嘲諷他人見識淺陋 (C)甲、乙二文皆模仿《史記》的論贊筆法,抒懷明志,深自期許 (D)甲、乙二文皆採取駢文體式,並列舉男女兩性的事例以抒己志 16.下表為甲、乙二文的文章分析,說明適切的是: 選項 文句 說明 (4) 中文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以開門法 各有專長 點 題目服 是故咳唾珠玉,請仙關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菀之拍。此以論據推論 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結 (C)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盛。劉玄德與曹操爭以抒情的筆調 天下,諸葛孔明起備中。方二人之味味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言志 乙文 (D) 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培井以自我否定的 之蛙何異 語氣抒懷 10

已解決 回答數: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