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請問這題的選項A要從文章哪裡推知?

9~1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1題。 我們上一次通信的時候,你提到詩和社會參與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因為那是 我這些年來無時或忘的一件心事——如何以詩做為我們的憑藉,參與社會活動,體驗生息,有 效地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維持了藝術家的理想,而在某一重要關頭,尚且全身而退,不被動 地為浩蕩濁流所吞噬,或主動地變成權利鬥爭的打手,為虎作倀,遂失去了當初所謂參與的原 意。 SEEKOR KE FRA ...... 有人覺得眼前的現代詩風,未曾以政治社會為關懷的中心,詩人向 詩人向來很少直接執筆粉飾或 批判現實問題,反而時常為一些和民生甘苦無關的私事費神;言下之意,似乎是說軍士本來應 該執干戈以衛社稷,卻掉轉矛頭,搖動社稷委付給他的武器去從事不法行徑,以飽私囊,而詩 人之抒自我胸懷,處理的主題又不與公共事務掛鉤,其自私自利如腐敗的官兵,是非常可議 的。持這觀念的人,志行非為不高,只怕是眼界狹窄了一些,正如白居易談詩的效用,總忘不 了諷諭,忘不了詩的 journalistic purpose(報導目的),否則他怎麼會說出這樣一席話呢? 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 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古今,靦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新安 吏」,「石壕吏」,「潼關吏」,「塞蘆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 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 這就是我所說的一些要求和責備,詩之豪者如李杜猶不能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論者太 以個人的概念為惟一的真理,太珍惜個人設計發明的尺度,其結果當然「十無一焉」,不但李 杜的詩出問題,連他自己的詩也出了問題:「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與〈長恨歌〉 (楊牧〈社會參與〉) 靦縷:委曲詳述,極力刻劃。 以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 下列法文,是符会上立中「社會參與」理念的是: 0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請幫我解釋這題🙏❗

5柳侯祠 余秋雨 口口口是趕了長路來到這裡的。他的被貶,還在十年之前,貶放地是湖南永。他 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過得孤寂而荒涼。親族朋友不來理睬,地方官員時時監視。災難 使他十分狼狽,一度蓬頭垢面,喪魂落魄。但是,災難也給了他一分寧靜,使他有足夠 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於是,他進入了最佳寫作狀態,中國文化史擁有了《永 州八記》和其他篇什,華夏文學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構建。 照理,他可以心滿意足,不再顧慮仕途枯榮。但是,他是中國人,他是中國文人, 他是封建時代的中國文人。他已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卻又迷惘著自己的價值。永州歸還 給他一顆比较完整的靈魂,但靈魂的薄殼外還隱伏著無數誘惑。這年年初,一紙詔書命 他返回長安,他還是按捺不住,欣喜萬狀,急急趕去。 當然會經過汨羅江,AA的形貌立即與自己交疊起來。他隨口吟道: 南來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柱明時。(《羅遇風》) 這樣的詩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師之手,讀著總讓人不舒服。他提到了AA,有意無意 地寫成了「楚臣」,倒也沒有大錯。同是汨羅江畔,當年悲悲戚戚的AA與今天喜氣洋洋 口口口,心境不同,心態相仿。 個人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王朝氣之之的臣吏,只有父親的兒子或兒子的父親,只 有朋友間親疏網絡中的一點,只有頭燦在眾口交继下的疲軟肉體,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 幾的座標,只有社會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種種倫理觀念的組合和會聚。不應有生命 實體,不應有個體靈魂。 到得長安,免頭一盆冷水,朝廷厲聲宣告,他被貶到了更為邊遠的柳川。 朝廷像在給他做遊戲,在大一統的版圖上來移去。不能讓你在一處滞留太久,以 免對應著穩定的山水構建起獨立的人格。多讓你在長途上顛顛簸簸吧,讓你記住:你不 是你。 這年他四十三歲,正當盛年。但他預料,這個陌生的柳州會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求23.24詳解~

* 23-25 為閱讀題組,閱讀下文,選出適當的選項: 赢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複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複還幽蔽。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踊清風,高舉尋吾契。 23.關於〈桃花源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形式上是樂府詩,內容主要描寫桃花源內的社會制度和特點 (B)「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可見桃花源內政治紛擾、民不聊生 (C)「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可見桃花源內的居民的與外界往來頻繁,相處極為融洽 (D)「淳薄既異源,旋複還幽蔽」說明後人尋訪桃花源卻不可得的原因 24.關於〈桃花源詩〉與〈桃花源記〉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先寫避世原因,再寫桃花源內環境景致,後者反之 (B)二者均藉漁人與桃花源居民互動情形,表現桃花源的純樸安詳 (C)前者提到的「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意同於後者所謂的「黃髮垂,並怡然自樂」 (D)前者寫於後者之後,用以補充說明「後遂無問津者」的狀況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請幫我解釋這題謝謝

5身體與服裝 蔣勳 我們居住的地方其實算是亞熱帶,如果觀察一下原住民的文化,譬如說我到蘭嶼看 到達悟族的朋友,他們穿一件丁字褲,就可以過一整年。丁字裤就是他的服裝,因為天 氣非常地熱,他們又要常常到海裡去捕魚和勞動,所以任何加在身上的紡織品,可能都 變成了障礙。 大概二、三十年前,我在蘭嶼看到達悟族女性朋友的一些舞蹈,像頭髮舞,就生出 一種感動。那感動不只是對頭髮而已,甚至包括她們上半身身體那種豐富、那種健康。 他們在陽光下、在海洋裡、在大自然當中,身體曬到古銅色的感覺,你會覺得非常非常 漂亮。 我們來追溯人類久遠的服裝歷史,看看服裝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在寒帶地區,人們 打獵以後會把動物的皮毛剝下來禦寒,可是這個答案不能夠解答熱帶地區的問題,像埃 及、希臘、印度這幾個古老的文明,都不在特別寒冷的地區。所以為什麼希臘會有許多 裸體的雕像,是因為當地炙熱,希臘人運動時會把外面所罩的布匹整個解掉,裸體做運 動,所以我們看到包括運動員、神像一如阿波羅、維納斯等,也都是裸體呈現。 在義大利時我常常看到名牌店裡很多日本觀光客試穿衣服,我覺得他們沒有注意到 這家名牌跟他自己身體文化之間的關係。東方人的下半身其實是比西方人短,所以穿上 一個要強調下半身長度的衣服時,效果其實剛好適得其反。這個名牌不但不能夠襯托出 他身體的美,反而變成有一點怪異。 什麼叫做「美」?美,絕對包含創意在內。 一個人把別人完成的東西毫不思考的放在自己身上,這個人絕對不是有創意的人; 包括花很貴的錢去買名牌包裝自己,如果並不合適,仍然談不上是創意,談不上有美感。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