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生物 高中

想請教A選項染色體套數跟DNA量之間有什麼關係(一直以為是分開看ㄉ)🙇🏻‍♀️🙇🏻‍♀️🧬

52.~54. 題為題組 [無合成分裂〕 自從 1835 年德國植物學家馮莫爾(Hugo von Mohl)在綠藻的研究中發現細胞分裂以來, 細胞的分裂已被廣泛研究。目前已知的生物細胞分裂包含有絲分裂、減數分裂與無絲分裂,在 進入分裂期之前都須經過遺傳物質(DNA)的複製,確保新生成的子細胞具備母細胞的遺傳訊 息。 翔於天際 2 然而在 2022 年 4 月,國際期刊《自然〉刊登了一篇由臺灣中研院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 提到脊椎動物斑馬魚的表皮細胞,可在未經 DNA 複製的狀態下進行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由 於沒有經過 DNA複製階段,新生成的子細胞皆不具備完整的母細胞 DNA。此一特殊的細胞分 裂被研究團隊稱為「無合成分裂」,其產生的子細胞型態較小、較扁,且僅發生在斑馬魚體表 最表面一層的表皮細胞;再往內一層的表皮細胞可以進行正常的有絲分裂。這個現象讓研究人 員十分納悶。 ( 經過對斑馬魚生活史的了解,研究人員認為在斑馬魚幼魚早期生長階段,體長變化十分快 速,需要更多的表皮細胞覆蓋身體表面以提供保護,進行無合成分裂可快速增加表皮細胞數 量。目前已知,連續進行兩次無合成分裂,可提升表皮細胞數量達6成的體表覆蓋率。相較 於一般有絲分裂,可以在身體資源有限的早期發育階段,更快速、更有效率地增加表皮細胞數 量。請根據本文回答下列問題。 52. 有關本文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斑馬魚可利用無合成分裂完成無性生殖 \(B)表皮細胞的覆蓋速度提升,有助於體型的增長 (1) 無合成分裂是斑馬魚增加表皮細胞的唯一方法 (D)斑馬魚的表皮細胞也會進行有絲分裂 (每個染色體完整的細胞僅能進行一次無合成分裂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PromotionBanner
生物 高中

請問我這幾題都寫對嗎 22超級不確定

o (A)觀察细胞的構造皆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 (B)圖中所指的細胞是來自原核生物的細胞 (C)画 中的高爾基體應是高基氏體,其功能敘述有誤 (D)此解說牌的內容符合植物的細胞構造 (E)網 緣關係鑑定可藉由檢驗核糖體 DNA 來判定。 二、題組題(每題2.9分,共 28.6分) 第19~22. 為題組 流式細胞儀是一種可讓細胞懸浮於流體中,並觀測及記錄個別細胞特質的儀器。這項技術的發展主要是來自顯 微鏡的技術發展、血球計數儀器的技術演進。1960年代發展出一種以顯微鏡為基礎的分光光度計。使我們首次得 以在每秒超過500 顆細胞通過顯微鏡觀察點的速度下,對流過光學或電子檢測器的一個個細胞進行連續的多種參 数分析,包含細胞的體積和形態複雜程度、細胞中的色素、DNA、RNA、蛋白質和細胞表面抗原等参数。 流式細胞儀的基本原理是當細胞經過孔洞時,會排擠等張生理食鹽水溶液而提高電阻,大的細胞排出的等張 生理食鹽水的體積大,因此產生的電阻也大於小的細胞經過孔洞時產生的電阻。依據電阻的改變次数及大小,即 可記錄通過的細胞数目及細胞的相對大小尺寸,更可以透過特定細胞被雷射光激發後產生的光學訊號,再轉換成 電子訊號由電腦分析細胞的特性。這些讓流式細胞儀具備下列特性:能使單一細胞一個接一個的快速通過孔洞、 能以電子訊號來偵測細胞與具有訊號分析的自動化。 為了進一步將細胞分離,流式細胞儀結合了原先設計給電腦噴墨印表機使用的噴墨技術,而發展出第一臺具 有篩選功能的流式細胞篩選儀。噴墨技術的基本原理即是利用高頻率振盪的噴嘴,將水柱分裂成水滴並使打算篩 選的水滴帶上電荷,再利用高壓電場使水滴產生偏折而被導入收集管中。後來再加以改進,使含有細胞的水滴帶 電,再依照機器测量到的電子訊號來決定給子含有特定細胞大小的水滴帶電,再利用電場使之偏折,如此即可分 離出特定的細胞種類。 ) . o o 若某科學家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鈣離子的有無對細胞的生長是否有影響,實驗流程如下所示,結果如圖甲中 2

待回答 回答數: 0
生物 高中

不好意思,想請教第二題為什麼是C??

自然考科 第1 頁 共 19 頁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72 分) 說明:第 1. 題至第36. 題,含單選題及多選題,每題2分。 | 3 3 > 1、2、題為題組 抗生素的發明與應用,是拯救人類性命最重要的里程碑,參與此項發明與運用的三位科學 家於1945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開啟了盤尼西林(一種抗生素)的應用之路。最後讓此藥物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得以商業化,救助許多受細菌感染的軍人,而成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幕後 推手。 然而,微生物也是另一類的生命體,它也在尋找其出路。微生物擁有幾項人類所沒有的優 勢,例如:它們是百萬大軍,加上它們分裂產生下一代所需的時間極短,如大腸桿菌約數十分 鐘就可以分裂產生下一代,即可利用較高的突變頻率,以適應外在隨時變化且惡劣的生存條 件。只要有少數具抗藥性的微生物能存活,就可能讓抗生素之治療失效;微生物間存在基因分 享工具,當微生物互相接觸就有機會產生接合管,分享彼此的基因,包括抗藥基因或毒性基因 等,讓彼此變得更強壯且適合生存。 種種優勢使具抗藥性之微生物也迅速出現,因此人類逐漸面臨所謂「後抗生素時代」,亦 即人類可能面臨遭遇俗稱「超級細菌」(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卻沒有抗生素可用的困境。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與時間賽跑,努力推廣所謂「抗生素管理計畫」,希望藉由各種適當管 理機制,减少不必要之抗生素濫用,進而減緩抗藥性產生的速度,甚至與微生物化敵為友,皆 在在需要更多人類智慧的投入。 1.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由於抗生素的滥用,使抗藥性菌種的比例持續增加,下列何者為較合 理的解釋? CA 多使用抗生素可訓練人體細胞,增加對病菌的抵抗力 (B)濫用抗生素,使細菌為了生存而發生突變,產生抗藥性 (C) 具有抗藥性的細胞,本來就存在於病患體內 (D)抗生素的滥用,使人體細胞產生抗藥性,是一種人擇的結果 (E)濫用抗生素,造成抗藥菌種比例增加,是一種天擇的結果 > E 1 已知某種大腸桿菌每2小時分裂一次,平時放在有放射性元素的培養液中培養,今天將它 移至沒有放射性元素的培養液中培養,10 小時後將細菌取出並進行分析,請問此時所測得 有放射性的大腸桿菌占總大腸桿菌的比例為何? (A) 0 (四) | y = =) 32 cs; 16 Ô @ (E) 1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