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生物 高中

請問B選項的解析為什麼是說明微生物可在沒氧氣的環境存活,但題目是說微生物無法在有氧氣的環境存活,這樣解析沒有解釋到B選項吧?

難易度:中 46. 下列關於乳酪製作過程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過程中的發酵反應需要氧氣參與才能進行 (B)促使發酵反應的微生物無法在有氧氣的環境中存活 (C)隨著發酵反應的進行,溶液的pH 值會逐漸回升至6.6 (D)酪蛋白的親水性會隨 pH 值而有所改變 (E)乳清蛋白在酸性條件下較酪蛋白更易溶於水 答案:(D)(E) 命題出處:化學(全)第5章 生活化學(情境素養試題) 生物(全)第1章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測驗目標:測驗考生是否能融合生物與化學兩學科知識,能否分析題目來進行判讀 詳 解:在生物(全)第1章1-3 細胞與能量中有介紹:「乳酸發酵可見於乳酸菌和動 物體缺氧的骨骼肌細胞,最終產物為乳酸」。此外,同時可由同題組的第 47. 題式1反應推知,乳糖發酵形成乳酸的過程可以在不需要氧氣的參與下進行。 (A)由課程內容與題目分析,乳酪製作過程中的發酵反應是不需要氧氣參與的。 (B)在生物課程中提到:乳糖發酵可以在缺氧的動物肌細胞中進行,所以此題中 可使乳糖進行發酵的微生物也可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存活,故(B)錯誤。 「市售 (C)依據題目引導與第 45. 題:「隨著發酵過程乳酸濃度的上升……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生物 高中

不好意思,想請教第二題為什麼是C??

自然考科 第1 頁 共 19 頁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72 分) 說明:第 1. 題至第36. 題,含單選題及多選題,每題2分。 | 3 3 > 1、2、題為題組 抗生素的發明與應用,是拯救人類性命最重要的里程碑,參與此項發明與運用的三位科學 家於1945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開啟了盤尼西林(一種抗生素)的應用之路。最後讓此藥物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得以商業化,救助許多受細菌感染的軍人,而成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幕後 推手。 然而,微生物也是另一類的生命體,它也在尋找其出路。微生物擁有幾項人類所沒有的優 勢,例如:它們是百萬大軍,加上它們分裂產生下一代所需的時間極短,如大腸桿菌約數十分 鐘就可以分裂產生下一代,即可利用較高的突變頻率,以適應外在隨時變化且惡劣的生存條 件。只要有少數具抗藥性的微生物能存活,就可能讓抗生素之治療失效;微生物間存在基因分 享工具,當微生物互相接觸就有機會產生接合管,分享彼此的基因,包括抗藥基因或毒性基因 等,讓彼此變得更強壯且適合生存。 種種優勢使具抗藥性之微生物也迅速出現,因此人類逐漸面臨所謂「後抗生素時代」,亦 即人類可能面臨遭遇俗稱「超級細菌」(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卻沒有抗生素可用的困境。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與時間賽跑,努力推廣所謂「抗生素管理計畫」,希望藉由各種適當管 理機制,减少不必要之抗生素濫用,進而減緩抗藥性產生的速度,甚至與微生物化敵為友,皆 在在需要更多人類智慧的投入。 1.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由於抗生素的滥用,使抗藥性菌種的比例持續增加,下列何者為較合 理的解釋? CA 多使用抗生素可訓練人體細胞,增加對病菌的抵抗力 (B)濫用抗生素,使細菌為了生存而發生突變,產生抗藥性 (C) 具有抗藥性的細胞,本來就存在於病患體內 (D)抗生素的滥用,使人體細胞產生抗藥性,是一種人擇的結果 (E)濫用抗生素,造成抗藥菌種比例增加,是一種天擇的結果 > E 1 已知某種大腸桿菌每2小時分裂一次,平時放在有放射性元素的培養液中培養,今天將它 移至沒有放射性元素的培養液中培養,10 小時後將細菌取出並進行分析,請問此時所測得 有放射性的大腸桿菌占總大腸桿菌的比例為何? (A) 0 (四) | y = =) 32 cs; 16 Ô @ (E) 1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生物 高中

請問這題怎麼判別?

抗体 閱讀一 免疫系統會積極抵抗微生物的感染,同時又允許大量共生菌群長期定居在腸道。科學 家研究健康人腸道時,發現在糞便中活的共生菌都是和免疫球蛋白A(IgA)結合的複合體。 因此,IgA和共生菌如何交互作用使細菌在腸道形成穩定菌落,是近年來熱門的研究議題。 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lis)是人類腸道優勢菌,科學家發現此菌有一基因座 (genetic locus),稱之為共生定殖因子(commensal colonization factors; ccfABCDE),形成 下述的CCF系統,此系統除了可誘發人體產生能與共生菌結合的特異性IgA,亦可調節菌體 表面構型,使IgA經由特異性免疫辨識與之結合,進而促進細菌黏附和定殖在腸黏膜上。科 學家研究菌體表面構型改變的分子機制時,發現CCF系統所調控的基因,是與脆弱擬桿菌 莢膜聚酯(polysaccharide;PS)的合成與利用的基因座群(loci)有關。若 ccfABCDE 基因座 有缺失(Accf;入指基因表現缺失)時,則突變菌株菌體的莢膜層厚度較野生型菌株(WT) 薄外,也發現此突變株莢膜的聚酶C(PSC)下降,而聚酶A(PSA)增加。若將PSC合成缺, 失(APSC)的脆弱擬桿菌突變株殖入小鼠,發現此突變株在直腸黏膜定殖菌落量比野生 型菌株有顯著下降的趨勢;反之若將APSA殖入小鼠,則其定殖菌落量和野生型菌株相近。 (以上研究顯示脆弱擬桿菌和其他共生菌株同樣需要IgA的反應,排斥外來的競爭者並使共 生菌穩定定殖在腸黏膜特定棲所。因此,IgA除了具有清除病原體的作用之外,也可強化宿 主-微生菌共生的作用。依據上文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36-38題: 36. IgA是由下列哪種細胞產生? (A) T細胞 (B) B細胞 (C)肥大細胞 (D)巨噬細胞 BX opsc cf} -7. OPSA = P3

已解決 回答數: 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