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第三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的國文語練 不曉得這題答案是什麼 拜託大家求解ㄌ~

五 閱讀測驗 sp 請閱讀甲、乙二文,回答問題。 乙 「缺陷的美」,美學上有這麼一句術語。意思是說:過分的均勻會破壞藝術的美, 有點缺陷,反而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有些暴露在外,有些隱藏在內。可是,這些缺陷者 不妨礙一個人的真正成就,反而會激勵他走上成功之路。 有些心理學家和優生學者還鄭重指出:一個人先天的缺陷,往往能造成他後天在某 一方面——品德、學術,或事業上更大的成就。因此,這些學者對這樣的缺陷,稱讚為 高貴的缺陷。 歷史上不少這種「高貴的缺陷」的人,他們的身體某部分機能的缺陷卻帶來極大的 成就,留下更深刻的腳印,給後人更大的追慕與憧憬□□□因眼睛失明而作《國 語》,□□因被朋足而作《兵法》,□□□因受宮刑而作《史記》。□□□從小口 吃,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乃發憤學書,終於書法冠絕古今,成為書聖。白居易曾經留下 很多美麗的詩篇,可是根據他自己的形容:生來體弱多病,又乾又瘦,頭上白髮很多, 掉了許多牙,而且近視得很厲害, 這些文武的曠世奇才,都是不幸的殘廢者,但殘廢未曾扼殺他們的天才,反而使他 們成就輝煌,登峰造極。 所以說,缺陷固然不幸,但並不等於絕望;倘若屈服在自己的缺陷之下,那才是耽 誤了自己呢! (陳火泉〈缺陷的美〉) 注釋:1刖足:一種古代的刑罰,砍掉犯人的腳。別,音ㄩㄝˋ,砍斷雙腳。 蓋詩文至近代而卑極矣,文則必欲準於秦漢,詩則必欲準於盛唐,剿襲 模擬,影 響步趨,見人有一語不相肖者,則共指以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準秦漢矣,秦漢人喝 嘗字字學《六經》歟?詩準盛唐矣,盛唐人曷嘗字字學漢魏歟?秦漢而學《六經》,豈 復有秦漢之文?盛唐而學漢魏,豈復有盛唐之詩?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極其 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原不可以優劣論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則必不可無,必不 可無,雖欲廢焉而不能;雷同則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則雖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謂今之 詩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 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任性而發,尚能宣 於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節錄自袁宏道〈敘小修詩〉)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剛剛查到六才子書對應儒家六經,想請問他們的對應關係是有依據的嗎?

11:05 365 知 2007 KB/S 金聖歎行書手跡 金聖歎最大貢獻在於文學批評。明代李贊曾把 司馬遷《史記》、杜甫詩集、蘇軾集、《李獻 吉集》和《水滸傳》 定為天下間五大奇書。 受本支 複製 分享 全選 網頁搜尋 翻譯 一刻 Anth+m+ Z 吉日 1 0 《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7/175、173,有意 把「六才子書」與儒家六經相對應, 《離 騷》比作《易經》 181588 ,把《水滸傳》比作 《春秋》,把《西廂記》比作《詩經》 11:307。 他亦非常欣賞《左傳》 常把《左傳》與《史 記》相提並論189175、173,卻不甚欣賞《三國演 義》及《西遊記》兩部小說[]145 。金聖歎認為 文章最高典範是「精嚴」18188,深思熟慮,無 多餘的一字一句。這可能受八股文影響,八股 文正講求結構嚴密,文筆精練,毫無聲 詞]-41。不論什麼體裁,他都重視作品的起承 轉合181-91,認為文學應表現人內心的真感情, 而不應受古人創作模式束縛,主張實寫不如虚 寫曲寫,提倡「烘雲托月」的襯托技巧,讀書 時,必須思索作品的寫作手法,才能欣賞其真 精神[11-9、110、42 。 金聖歎吸收了明代士人評點古文、史書,尤其 是八股文的手法。除了《水滸傳》、《西廂 記》和唐詩,他也評點過八股文81-91-92 。明代 古文與小說戲曲的評點,大多只是在文音妙處

待回答 回答數: 0
高職國英數 高中

請問哪句看得出范蠡是受害者呢?

HAVET (C)相較網紅推出的個人品牌,餐廳業者因有名廚掛保證,民眾購買的意願較高 (D)結合興趣、特長進入包裝食品業的名人網紅,大多數將其視為主業投入經營 閱讀下文,回答第22-24 題 在諸葛亮之前有張良,其後有劉基,這三個人扮演了同樣的歷史角色,儘管諸葛亮近中韓法家, 張良近黃石公道家;劉基精於天文兵法近乎陰陽家,思想道術各不相近,但都成了中國知識分子衷 心嚮往的人物,因為他們三位都是王者之師。 古今歷史中,人品、節操、才幹有如此相似的,真是少見。三位都有光明俊偉、偶營系落的器 宇;三位都有超然神逸、不讓富貴繫住心志的見識;三位都有從草莽中崛起,爭奪中原,辅佐英主 成就帝業的才略;三位都從隱退的平民地位,憑智慧的「三寸舌,運籌帷幄,安定江山,成為王者 之師。如果說文臣是「股肱,武將是「爪牙,這三位王者之師,都是帝者的「腹心。 探討這三位英傑,為什麼受到後世最高的崇拜?這就觸及了「中國心靈」的特殊處,原來中 國心靈」一向是崇拜「王者之師」勝於崇拜居帝位的權威者。 …中國知識分子都想做王者之師, 居輔佐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做皇帝。 然而在無數的「王者之師」中,為什麼又以這三位最為傑出呢?這便更深入地觸及「中國心靈, 因為中國人品論人物,是以「身死不辭」的受難者,與「功成不居」的隱士,兩者合鑄而成的人品, 最受到禮敬。張良為韓報仇,椎擊暴秦,可說是受難者;待到功成,辟穀自苦,願從赤松子遂,便是 隱士。孔明高隆中,不求聞達,真是隱士,一朝許身國家,鞠躬盡瘁,便是受難者。劉基也是出身 布衣,以討賊為己任,待到天下盛平,不肯就任相位,死後焚屍揚灰,連個葬所都不貪。他們受難時 寧靜從容,隱退時淡泊蕭灑,受難者是「提得起,隱士是「放得下」,兩者合而成的豪傑品格,就 成為「中國心靈」中最受崇拜的人物。(黃永武〈王者之師〉,《愛感小品,勵志》洪範書店) (四 2. 關於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中國心靈崇拜居帝位的權威者勝於狂王者之師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麻煩幫我解釋謝謝🙇‍♀️ 這回篇閱讀測驗錯很多🤧

6孔孟黃仁宇 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 有《 孟子》。孔日「成仁」,孟曰「取」,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孟子 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做蘇格拉底,孟子卻可以比做柏拉圖。 但是我們仔細比較他們,卻也發現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論語》中所敘述的 孔子,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不如孟子凡事緊張。所以大成至聖能夠以「(甲)」的 風格,避免「Z」的態度去保持他的優間。孔子令門人言志,只有曾暂最得他的 許。而曾暂所說的,大致等於我們今天的郊遊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這種態度截然相對的是孟子 「)」的主張。孔子還說飯菜不做好,這樣不吃那樣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 式。孟子卻毫不忌諱地提出「庖有肥肉,廢有肥馬,民有饥色,野有饿享」。而且「老赢 轉乎溝壑壯者散之四方」等辭句也經常出現在他的嘴中。 孔子對「禮」非常尊重。孔子雖然稱讚管仲對國事有貢獻,但仍毫不遲疑地攻擊他 器用排場超過人臣的限度。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徒,他死時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卻 根據「禮」的原則反對顏淵厚葬;又因為「禮」的需要,孔子見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 高興。孔子雖不值陽貨的為人,但為了禮尚往來,他仍想趁著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回拜 他。孟子就沒有這樣的耐性。齊宣王稱病,他也稱病。他見了梁襄王,出來就說:「望之 不似人君。」魯平公沒有來拜訪他,他也不去見魯平公。他對各國國君的贈儀,或受或 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齊國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國,卻始終不對副使談及出使一事。 (節錄) 1. 本文以孔子與孟子並提討論,最先揭示的重點為何? (A)孔、孟學說與實踐的同中存異 B孔、孟學說與實踐的異中有同 (C) 確立孔、孟並提討論的合宜性 孔、孟「禮」學觀點的一致性 2. 引文末段論及孔子和孟子對於「禮」的不同態度,下列說明最恰當的選項是: (A)孔子重視「禮」的程度高於孟子 (B孔子看待「禮」的觀點較具變通 (C孟子看待「禮」的施行因人制宜 D孟子重視「禮」的實踐就事論事 CA CA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求解

堅刀紀 類 者 其一 , 3 發生過的 二憶人二殉人we昌 分。第25題,每格3分) 全 六入名竹文林呈現過此 有些文本是根據歷史學術研究方法 以所 並過的方式加g 擴事實的歷史和敘述,例如神話、傳說與詳廚。歷史、神話、 以所謂歷史偉人或若名信物放訓訓條人世人 人 以想想科學史中的牛頓。他是科學凍 人主我們可以先簡單知道真實、非真實、護舍之問的動系關係~我們林 師》當政治史中的政治人物, 如如店 下全 ,但後來卻也搖身一變成為《最後全位煉金術 開优六全多歷 責避計宮 選曾從反清的亂臣農子變成後來反清復明的亞平邦王,y/抽誠張的當然 2 涯 # 的假, 傳遞久遠竟也變成了 1 7 評裡的‧互文」關係了學者襲腑程在《記回 真 ! 這種小說與歷史互相指涉的緊張關係簡直就是交學批 居然出現在大陸。,恩徐授華山 《武藝 : 俠的武術功法薩談》一者中指出 ,《笑做江湖 裡的華山派, 據 光 假他 還 由九劍,密傳華山紫震功呢 般史成為小說養分。小說嗓回頭成為現實的『證 張」”具 各假,假假 歷史真假的考究在歷史學研究裡有大家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程是,我們也知道每個人都無法成為所有主 題的專家之特別是對大眾來說,如果獲得百科全書式的正確歷擴知識是不可能之事。那麼學術歷史或歷史教學 全 列屋全 六交全于于 現在。許多社會都期待以定於一的正確歷史來禾育 友馮 大眾,這樣的傳遞歷史。,長期來看,恐怕千 丈 有絕對正確不變) 也nm和9了二, An文 人 滲汪 (上陳恆安〈後宮團團轉 : 歷史劇裡的真真假假, 到底有多重要? 全 下 提起

待回答 回答數: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