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物理 高中

超級矛盾 中子由2d u夸克組成 質子是2u d夸克組成 啊夸克是基本粒子 電子也基本粒子 結果中子衰變成質子 阿然後附帶中子

單元3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山 強核力 主題 Z6 強核力與弱核力 (3) 強核力的特性 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在1935年提出強交互作用(strong interaction)的 理論,他認為在質子與質子間,質子與中子間,以及中子與中子間有一 種新的形式的力,和之前已知的力截然不同,這種力是很強的吸引 力,甚至強過庫侖靜電力一百倍,因此稱為強核力,亦稱為強作用、強 交互作用或强力(早期亦稱為核力):強核力的大小足以將質子與中子 束縛在一起,形成穩定的原子核(如圖所示)。湯川秀樹的理論後來獲 得實驗證實。 ② 夸克間的作用力 質子 + 原子核 強力F 質子 由於我們已經知道買子與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夸克所組成的,所以夸克之間也必然有某種力,將3 個夸克束縛成質子與中子。物理學家在1970年,透過實驗與理論研究深入理解夸克之間的力, 發現湯川秀樹所提出的強力看成是夸克之間束縛力的延伸,因此無論是夸克間的力或是湯川秀 樹所提出的核子間的力,我們一般都通稱為強核力。 強核力 存在質子、中子、夸克等粒子之間,使之来 縛在一起,形成穩定的原子核。 1. 與核子所帶的電荷無關:原子核是由質子與中子所組成,所以質子與中子也就稱為核子。強 ˙核力不僅存在於質子與質子之間,質子與中子以及中子與中子之間均依賴強核力結合在一 起,因此強核力與核子所帶的電荷無關。 2.作用的有效距離很小:強核力是一種短程力,其作用範圍比原子核的大小選小(約1.4×10-5 公尺以內)。在該力作用的區域內,其引力作用遠大於靜電作用力(強核力比靜電力約大100 倍):在長距離範圍時(大於1.4x10"公尺),此力迅速遞減至零。 3. 有飽和性:核子只與鄰近的核子有強核力的作用,無法與原子核中較遠處的核子發生作用, 此性質稱為強核力的飽和性。 ●雜核力的前因一中子的衰變 1. 實驗中發現原本在原子核裡很穩定的中子,若單獨存在(稱為自由中子),則其性質變得不 穩定,經過約十餘分鐘,中子就會轉變成質子(自由中子的平均壽命約為887秒)。 2. 中子衰變時會釋放一個電子和一個反微中子而成為質子,稱為衰變,如圖所示。同樣的衰 變過程在一些原子核中也存在。 中子 → 質子 + 電子+反微中子 電子 原子核\ ~0.8fm 質子 1~3fm 0 中子 (夸克 自由中子 電子 反微中子 3 6 弱核力 1. 物理學家發現衰變過程不能用已知的強核力、電力、磁力、重力去解釋,所以便設想出一 種全新的機制、一種全新的交互作用來說明β衰變。 2. 美國物理學家費米(Fermi)在1937年提出交互作用的概念,認為中子在衰變過程中所發射 的電子,應該是經由某種作用之後方能產生。該作用遠小於電磁力的大小,而且僅能在比核 子更小1000倍的範圍內產生影響,所以稱為弱枝力,亦稱為弱作用、弱交互作用或弱力。 3. 弱核力發生在許多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過程,改變了物質的本質,例如:原子核的中子若衰變 後變成了質子,則原子序因此改變(加),變成另一種原子。

已解決 回答數: 2
PromotionBanner
物理 高中

這是高一物理 真的看不懂 求救 謝謝了🙏🙏

C 通過時間與其他資訊。最近交通部打算善用 ETC 科技,研擬「區間測速」的可行性,達到取締超 速的目的,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當車輛在高速公路行駛時,ETC 可以記錄通過各個偵測點的時間,藉此可以算出車 輛駛經各區間所花費的時間。將高速公路該區段的距離,除以車輛通過所花費的時間, 即可得到其平均速率。一般的測速照相是利用都卜勒效應(詳見第4章) 所測得是車 輛當下的瞬時速率,跟平均速率是不同的概念。 由於超速駕駛者往往在測速相機前大幅減速,遠離後又加速,嚇阻效應不大。區間 測速採用平均速率,若是一時不小心超速,只要稍微減速行駛,該區間的平均速率仍會 在速限內,具有長程穩定車流的效益。分析國際上採用區間測速的成果,發現能有效降 低超速現象,提高用路安全。但藉由 ETC 執行區間超速,目前仍有侵犯隱私權的疑慮, 尚未在國道上正式實施。無論採用哪一種測速方法,與其斤斤計較瞬時速率與平均速率 的差異,在法定速限內安全駕駛,才是正途。 【混合題】 80km Y 40min 4. 紀錄顯示某車輛自國道 20 公里處南下至 100 公里處,共費時 40 分鐘。除此 之外,該車輛亦通過2次測速照相機,其瞬時速率分別為 130 公里 / 時、100 公里/時。由以上資料可知,該車輛於此區間的平均速率為多少公里/時? (A)100 (B)115 (C)120 (D)150 (E)180。

已解決 回答數: 1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