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公民與社會 高中

高二外部成果 朋友想問為什麼政府補貼了價格還會上升

154) 提高第 益), . 效益 系統 地補 疫 施 11 外部效益 補 社會福 | 政府介入 利分析 價格(P) S B 私人成本 E P₂ Pl D2 A :社會效益 N D₁ :私人效益 0 Q Q: 數量(Q) 社會福利 =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 + M 社會福利 增加 DE M CPP = N O E ........... M A 第1 章 市場失靈與因應對策 1. 施打疫苗能提高個人免疫系統,預防 病毒感染,還可降低其他人可能的生 病與傳染等外部效益,如果有政府介 入補貼施打疫苗的費用,原來市場需 求線D(補貼前接種疫苗者私人的效 益)加上外部效益(補貼前其他人得 到的效益)後,市場需求線移至D 便是整體社會因接種疫苗所獲得的效 益,與市場供給線交於E點·施打疫 苗需求數量增加為Q,疫苗施打費用 為 P,消費者剩餘=△ MEP;生產 者剩餘 = △ NEP,社會福利則增加 為△ MEN 2. 在沒有考慮外部效益時,施打疫苗的 人數較少(Q<Q),價格機能無 法發揮,社會福利未能達到極大化, 此即市場失靈現象,有社會福利的損 失 BEA 3.若民眾獲得政府補貼(指A點至B點 的距離),市場需求線能移至D、施 打疫苗人數將會增加至Q,提高了社 會資源的使用效率,社會福利會隨之 口價格提高,進而誘發我國口 p貿易體可賺得貿易利得( 醫療用品的管制利益絕對 有關產,國際貿易仍可以自 取得貨品替代,而不會造成 需求爆增使D向右移至D 廠商加入增產,將使S 向 出高價的人先買到口罩,不 的「不公平」,但它也是 的解決方法,故答案為 市場失靈與因應 外部效果·0公共 無法排他性·卡特 斷 正面效果 Ⓤ財產權不明確。也 高 外部成本內部 部化市文 (對應p.136、139、 卡運輸服務屬私有財 性且須付費才能使 於政府部門,收支狀 站人潮會對鄰近商 運輸服務是獨占事 服務的功能,因

已解決 回答數: 1
公民與社會 高中

請問17題如何判斷 c選項為什麼錯

(C)如果生產 出來, 11位成不是() { / ( (1)合 \ 生產 業ullar(fd,代及效}/人 三、素養文题祖(每題5分,共25 分) 由於醫行為涉及專業性,因此世界 各地均不便宜。 米 10 勝燃院所主要由民間經營,再电动度 行價格調整、或因政府為免一般民眾因醫服務 快於訊,因此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補助民 就修费用。例如:計 A %,踏冰妙感 000元,由於健保的補助,民眾看病,只要負擔 200元即可。 這樣的政策照顧了人民的需求,建到提升人健康的目的,許多民眾也對此政策感到滿意, 但此政策也有負面影響,由於政府要求各腾觉得必须将膨胀服務價格抑制在原先應有價格的三分之一, 獸學界的士氣與服務意,此外也因為有政领),很密窗,骗萧往美筹燒傷導致大醫院負荷過重, 此制度實際運作後,政府發現了一些問題,經過成本效益分析後,決定改變政策。除增加民眾應繳交的 要先從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若有需要才轉至大醫院,而非直接前往大醫院。此改變引來少數民眾的不滿, 而大受數的醫療人員對於此改變也有不甚滿意的意見。依據上文回答以下問题: B > 16. 政府實施改變民眾就醫行為的制度,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先取得大醫院同意書,再由診所開立轉診書始可至大醫院就診 (B)提高大醫院的就醫費用,並且要求符合轉診流程才可給予補助 (C)要求醫院須依據民眾居住地的距離,建立專屬家庭醫師之制度 D)依據門診掛號之先後順序,排定民眾接受醫療服務的時間長短 1.依據文中最末一段的說明,政府改變政策」的後續效應,下列何種現象最為符合? (A) 醫療服務價格雖然提高,但民眾擔心醫院會因此增加,造成選擇困難 (6) 雖然增加醫生行醫的意願,但也引發經濟弱勢者無法負擔保費的擔憂 (C)新政策提高了健保費用,顯現政府僅考量政策成本但卻忽略民眾感受 新政策提高了醫療服務費用,讓多數的醫療人員對於此改變表達滿意

待回答 回答數: 0
公民與社會 高中

第7題,為什麼選D?

(C)以下、 B. 义間比例至少要1比5,以符合實際使用的需求 (D)成立原住民族及客家族群專屬的電視臺,協助其傳承固有文化 7. 我國《民法》規定婚姻限於一男一女的結合,但大法官第748 號解釋認為此規定未保障同 志族群的婚姻自由而違憲,並要求立法院修正相關條文,之後立法院考量公投結果,在不 更動《民法》規定下,另行通過專法《司法院釋字第748 號解釋施行法》,讓同志族群爭 取的婚姻平權獲得實現。請問立法院的作法是否為積極平權措施?為什麼? (A) 是,專法是對同志族群有利的差別待遇,B) 是,努力制定專法保障同志的婚姻自由 O否,立法院並未積極修改民法原有條文(D否,充其量只是改善原有的不平等現象 8. 一般以為中國之所以命名為中國,是認為自己的文化圈是世界中心,因而自稱中華,周圍 各民族則被稱為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所謂夷、戎、蠻、狄,都是指未開化的野蠻人, 所有周圍的民族,進入中原進行友好活動時,都被視為「進貢」、「朝貢」,都 視為仰慕 中華文化。請問上述現象呈現的心態與下列何者最為相近? (A) 納粹德國時期有系統地對猶太人進行屠殺及迫害→ 德族主義 (B) 歐洲列強依照距離將東方地區命名為中東或遠東 (C) 我國立法將各族群固有語言一律明定為國家語言 (D)美國曾以膚色實施隔離政策並剝奪黑人的投票權 種族主義 D9以下表格為某堂思辨課的課程大綱節錄:

待回答 回答數: 0
公民與社會 高中

請問講義上這一欄講的是「未考慮」外部效益的情形, 那為什麼總社會福利要加上「正常營運時額外產生的外部效益」丙呢? 藍色劃線處說D2社會效益這條線已經包含外部效益 那未考慮外部效益的話不是左圖只考慮私人供需的三角形嗎? 求指點😭😭😭

意義 人們經濟活動中,某些產品的消費或生產行為,對交易雙方以外無關的第三人產生正 面影響,受影響者無法因受益支付報酬,稱為「外部效益」。 公式 社會效益=私人效益+外部效益;外部效益=社會效益一私人效益。 O 實例 1. 都會區的捷運系統,除可改善交通壅塞與減少空氣污染外,還可為搭乘的乘客提 供便利性,也有助於縮短開車族的開車時間,因此對於開車族來說,獲得了捷運 系統的「外部效益」 2. 假設某捷運系統具有外部效益,搭乘捷運會有兩條市場需求線,一條是沒有包括 外部效益的市場需求線D(私人效益),一條是包括外部效益的市場需求線D(社 會效益),(D-D)垂直距離即BA,為生產第Q 個產品時,所形成的「外部 效益」。 未考慮外部效益的情形 1. 市場需求線DI 與市場供給線S交於A點,載客數量為Q,票價為P。 2. 在此情形下,消費者剩餘為甲(三角形 CAP),生產者剩餘為乙(三角形 NAP),外部效益為丙(四邊形 MBAC),此時「總社會福利」為: 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外部效益三甲+乙+丙=梯形 MBAN 或 總效益-總成本= MBQ10 - NAQ10 =梯形MBAN 價格(P) 價格(P) 捷運公司正常營 運時額外產生的」 外部效益。 M C S (私人成本) C 丙 B S (私人成本) 甲 甲乙 P1 Z 乙 D1 圖說 N P1 D2 (社會效益) D1 (私人效益) (私人效益) Q1 數量(Q) 0 Q1 數量(Q) (a)原私人供需圖 (b) 未考慮外部效益的社會福利 N

已解決 回答數: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