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公民與社會 高中

|南一公民與社會第八章 科技與媒體| 這一章上學期沒有教 老師說寒假自己讀開學要考 但是關於裡面一些名詞或句子的解釋我不是很理解 想請問一下是否能舉例或我理解的是否正確😅 1.媒體商業化中「擴大廣告收入」:在內容上引起閱聽人的共鳴,努力迎合大眾的口味或吸引其目光。 -是指... 繼續閱讀

9 麻煩之處,在於這個媒體「虛構、扭出 電三法,違反事實查證、公平原則等,政府應透過法律約束媒體 另外媒體部分行為,可能不涉及法律,如不報導香港「反送中」新聞,刻意將六四新聞下架 等,也代表其失去媒體的基本專業及倫理,淪為背後勢力的「宣傳工具」,法律並未逼媒體一定 要報導,但不報導須面對臺灣社會的鑑別。許多人認為在臺灣可以姑息、縱容這些媒體為所欲為 ,但當該報導與專業倫理有高度落差,民眾深深知道其立場,就會理解什麼是良幣、什麼是劣幣 失去專業倫理的媒體必須知道:「千萬別低估市場鑑別能力!」 資料來源:吳柏軒(2019):反紅媒群眾擠爆凱道 學者:媒體不能罔顧倫理。自由時報。 = 重點> 媒體與社群網路的產製過程對公共意見的影響 呈現內容 媒體呈現的內容往往經過篩選、具有特殊性、顯著性與衝突性等特性 (1)新聞的產生就像工廠的裝配線,需經過一道道製程,才能 製造出產品(新聞) (2)首先是記者蒐集、整理並撰寫新聞稿,其次是編輯們的挑 選、潤飾與定稿。在此過程中,記者與編輯們很可能從自 記者與編輯 身觀點出發,強調或刪減新聞事件中某些資訊的呈現 編寫角度 0 主 輯 媒體產製過程 的影響 o 消息,記者須經常與政治人物、公務人員與意見領袖聯繫,增加獲 弟的觀得重要消息的機會,也比較容易拿到「獨家」。正因如此, 點 新聞內容較可能偏向消息來源者的立場與觀點 新聞記者可能為求升遷,揣摩經營者立場,進而調整新聞事 媒體組織的 件的選擇與報導取向;此外媒體經營者也可能直接干預新聞 立場 工作者報導的自主性5) Do 摆臂上长及英特 並力加以調整了容! 心。上及可直接干预新聞 口容: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公民與社會 高中

第15題,B為什麼錯誤?

媒體報導公眾人物的感情 10 綜藝節目出現原住民 16 农該張問卷的整體內容研判, 臺北地區媒體素養教育現 (C) 全國高中學生媒體素養程用 17. 就研究者所設計第二部分的1 逐。(限70 字內) (C) 我社為提升为当中,是人生」! (D媒體編輯為迎合執政當局,新聞報導難免受政治力影響 14 ~ 15 為題組 2019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媒體多元維護與壟斷防制法草案,明定「媒金分離」給 ( 意即金融控股公司等相關金融行業之負責人不得直接或間接持股或以其他方式控制重要型態及媒體 括無線電視、衛星電視新聞或財經叛道、總訂戶數5%以上的有線電視系統或多媒體內容傳輸平臺) 人事、財務或業務。日後所有有線、無線電視新聞臺、全國性廣播新聞臺,只要持股10%以上的股東。 將被要求揭露所有轉投資事業,新聞筑道應揭露主要廣告收入來源。 14.從題文中所述內容判斷,NCC提出媒體多元維護與壟斷防制法草案,其主要立法目的為何? (A) 規範媒體產製流程須符合新聞倫理 (B) 保障多元言論並促進新聞專業自主 (C) 建立媒體監督機制以落實媒體自律 当未建模罪監督機制 (D) 防範置入性行銷並增進媒體公益性 B 5. 文中所提到的「媒金分離」條款,係為避免以下何種情形發生? A 閱聽人因媒體素養薄弱而被特定媒體報導所蒙蔽 (B) 媒體經營者為擴大廣告營收而降低新聞製播品質 (C) 金融集團扶資金優勢對媒體產業形成不公平競爭 D 媒體從業人員為迎合政治現實而產製偏頗的報導 A 16. B 作答 涉及媒體近用權的行 (可複選) 17. 3) 132

已解決 回答數: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