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這是112年的國文學測考題! 1. 想請問第24題的C為何沒有述及醫療知識呢?能解瘴癘之氣不算嗎? 2. 請問第28題的C從何判斷訴說他人秘密能「滿足好奇心窺探」呢?

23~25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3~25題。 甲 嶺南人認為檳榔可以解瘴癘之氣,蘇東坡入境隨俗,大嚼大噉,至汗出且面紅如醉,還 特地寫詩歌詠檳榔:「能消瘴癘暖如薰」。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說自己初至嶺南,對 檳榔敬謝不敏,過了一段時間,才敢稍微嘗試;住了一年多後,卻「不可一日無此君矣」。 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則寫道:「有嘲廣人曰:『路上行人口似羊。』言以蔞葉雜咀,終 日噍飼也,曲盡噉檳榔之狀矣。每逢人,則黑齒朱唇;數人聚會,則朱殷遍地,實可厭 惡。」言詞中極盡輕蔑。 (改寫自黃楷元〈陪蘇東坡一起吃檳榔〉)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名稱源自馬來語 pinang。臺灣的檳榔品質佳,從前除了日常嚼 食,也用來待客。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 之久,則醺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經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 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醒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祛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四 曰飽能使之飢。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又且賦性疏通 而不泄氣,稟味嚴正而更有餘甘。5(C) 檳榔果實含多酚類化合物、檳榔素、檳榔鹼,會影響大腦、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作 用,提高警覺度,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檳榔素、檳榔鹼具潛在致癌性, 檳榔所添加的石灰則會破壞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導致細胞增生變異。 嚼食經驗令我覺得檳榔很容易成癮,戒除甚難,但不知它的成癮機轉。它迷惑人,卻極 具危險,像不正常的親密關係,像禁忌的遊戲,嚼多了會有墮落感、罪惡感。可它又那麼清 CC) 香,那麼容易上癮。 (改寫自焦桐〈禁忌的親密關係〉) B ) 23 綜合甲、乙二文,關於檳榔的功效或危害,說明最適當的是: :(A)賦性疏通而不泄氣,有益調節呼吸系統,嶺南用以對抗瘴氣 (B)李時珍認同朱晦庵檳榔可祛痰的看法,咀嚼檳榔有助於醒酒 V (C)所含多酚類化合物具雙向調節的作用,既可充飢又可助消化 (傳 (D)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檳榔鹼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致食用成癮 (24)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說明最適當的是: 未表達自己的看法 (A)甲文就歷史發展評論,認為嚼檳榔有礙觀瞻而不鼓勵食用 (B)乙文兼論檳榔功效與危害,呼籲人們抗拒檳榔的危險誘惑 (C)二文皆引述相關的文學創作與醫療知識,呈現檳榔多面性 甲乙甲文未及醫療知識 (D)二文皆提及食用者親身經驗,點出嚼食檳榔後的成癮現象 蘇軾 有經驗 -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文中雖然有提到飛沫傳染嚴重 但是沒有提到腹瀉 這樣怎麼能判斷飛沫傳染一定有多於腹瀉呢

o 2 O 15-16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15-16題。 ,,,, 因大規模接種疫苗和診斷、治療疾病的進步,以及衛生條件的大幅改善,傳染病 *** 已經不像一個世紀前那樣造成極大威脅。以美國為例,其二OO五年於全球低收入及 最受经修公司 中低收入經濟體實施治療計畫使愛滋病死亡率驟降,結核病罹患率亦持續下降。但有 些少見的傳染病出現了,也有些新興的寄生蟲無法立即被診斷,所以有些傳染病正在 爆發著,研究人員擔心這類傳染病的情況會更加嚴峻,影響到的部分可能會更具侵略 性,因為美國現在的人口中有更多高龄、罹患慢性疾病的脆弱族群。 近年数字攀升的傳染病案例有很多原因,但研究人員將之歸咎於日益擴大的貧富。 「差距。 二000年至二○一六年間,美國年收入低於一萬五千美元的家庭數增長了百 分之三十七,而收入在十五萬美元以上的家庭也以此數字增長著;同時在這段期間, 貧困地區居民收入低於國家貧窮標準的人數也多了一倍,人口數將近一半,由此可見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情況。 愈 另外低收入者有一部分是遊民,因為無家可歸,所以成為傳染病罹患風險最高的 族群。 美國公共衛生機構告訴民眾要經常洗手而且生病時要待在家裡休息,但此呼籲 對這類族群而言是非常難做到的事情,因為他們基本上很難找到衛浴、洗漱場所,其 中更有些住在擁擠的庇護所,身邊不乏有咳嗽、打噴嚏和生病的人,無法隔離,也無 法完全避免接觸。 另外貧窮也讓人難以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某些貧困地區更是較難 獲取營養的食物。由二○一七年一項針對全美近兩千家超市的調查可以發現,一份水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第二張空格怎麼寫啊啊啊啊啊

國文寫作最前線 第7回 我是誰? (甲) 我是個好動的人,每回我身體行動的時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著跳落:我做的詩,不論它們 是怎樣的「無聊」,有不少是在行旅期中想起的。我愛動,愛看動的事物,愛活潑的人,愛水,愛空 中的飛鳥,愛車窗外望的田野山水·星光的閃動,草茶上套珠的顫動,花蓋在微風中的搖動,當 兩時空的變動,大海中波濤的洶湧,都是在觸動我國典的情景。是動,不論是什麼性質,就是我 的興趣,我的靈或是動就會催供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 (改寫自徐志摩(自制) (2) 「我是誰?」 你問自己這個問題嗎? 「有沒有一條路,讓我可以從年輕到年老,既是青春航程的起點,也是生命最後的岸?有沒 有一條路,收藏我的喜怒哀樂,讓浮雲般的一生變成美好的故事?有沒有一條路,生命的意義就在 那裡。」 遠是,你真的覺得用什麼方式活著,無所辯: · 如果不是為了求生,不是為了把即將流逝的珍愛留住,把接待已然消失的美好唤回來,作家 何必存在? 而你,琴思少年,寫作不見得是你的求生術,你的是什麼呢?倘若你遲疑了,因拿不出答案而 心慌,別急,這不是考試也請你避免用考試模式思考所有問題,人生很多重要事情都發生在教室外。 答案必然就在自己身上,只是未曾自我挖掘,未曾從生命的絕對高度來回顧自己那看似蒼白卻可能 無獨特的成長過程而已: 當你不再注意鏡子裡的臉龐與髮型,不莲悍地守衛自己的或受像隻刺, 開始對生活周遭人事物好奇,即使只是對早餐店一片森萄糕怎麼做成、一條老街如何形成、掛在牆 壁上黑白家族照片裡有誰,產生一個小問號「?,即使只是如此,這一刻都是珍贵到值得高聲歡呼 的。 (改寫自舒娘〈青春時期,關於成長與寫作的七個關鍵句》)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甲、乙兩篇皆有描寫對「我」的分析,讀文章後,就二位作者所寫,分別說明作者 對自我特質的 描述,以及「我」是如何生活的意義?文長限 100 字以內至多5行)。 (占7分)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