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物理 高中

請問第五題🙇感謝

識記憶 Q 鴛 26 B 單元1 緒論與克卜勒定律 21 )5. 臺灣首枚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 2017 年 8 月順利升空在距地表 720 公里處繞地球作接近圓軌道運轉。一般在此高度繞地心作等速圓周運動的衛星,其週 期約 100 分鐘。已知地球半徑約為6400公里。若為特殊目的發射一新衛星,使其沿圓軌道 繞行地球一周所需時間約為800 分鐘。則此新衛星離地面的高度約為多少公里? (A) 22000 (B) 16000 (C) 2800 (D) 920 (E) 150 23%包 6%答對率 107學測 • 科學計算 )6. 愛因斯坦在 26 歲時發表了三篇對現代物理產生深遠影響的論文。2005 年適逢論文發表 100 週年,聯合國特訂定 2005 年為世界物理年,以感懷愛因斯坦的創見及其對二十一世紀人類 生活的影響,並在愛因斯坦逝世紀念日(4月18日)當天發起物理年點燈活動,以紀念他 的貢獻。下列哪些是愛因斯坦的重要貢獻?(應選2項) 39% 全對率 99學測 • 知識記憶 (A)發現光的直進 (B)發現光的色散現象 (C)證明光是電磁波 (D)提出光子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E)提出質能互換(E=mc)的相關理論 7~9題為題組 自古流傳:「種田無定例,全要靠節氣。」24節氣於 2016 年已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 文化遺產名錄,它的訂定是以24個節氣為分段點,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劃分為 24 段,相鄰兩節氣 所對應之地球到太陽的連線,其夾角均為15。北半球某年春夏秋冬四季中等角度間隔之相鄰兩節氣如 下圖所示(僅為示意圖,未完全符合實際情況)。表列出了各季節兩節氣之間的時距。假設表中相鄰兩 節氣之間,地球與太陽連線平均每秒鐘掃過的角度分別為0、2、③、Ⓤs,而平均每秒鐘掃過的面 積分別為入春、入y、入秋、入球。依據以上資料及克卜勒等面積定律,回答 7~9.題。 季 節氣 時距 物理量 大小

已解決 回答數: 1
物理 高中

想問問物理的諸論考的多嗎(108課綱 人名太多 不想被 但是怕素養體會有

" 1619 1675 1678 1687 1785 1801 1803 1820 1831 ①軌道定律 回答面楼定律 ③週期定律. 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註1】。 2 简介 1843 1862 1887 1897 1900 1905 1909 1913 波耳提出氫原子模型。 1924 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 牛頓提出微粒說【註2】 惠更斯提出波動說【註3】。 牛頓發表牛頓運動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 庫侖發現庫侖定律。 楊氏完成雙狹縫干涉實驗。 道耳頓提出原子論。 厄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焦耳完成熱功當量實驗。 飲貢土學術】 馬克士威提出了電磁波方程式,從理論預言電磁波的存在,並推導出電磁波的傳播速率。 PREVENT IMPRE 赫茲設計實驗裝置製造出電磁波,並在偶然間發現光電效應。 湯姆森發現電子,測出荷質比,並於1904 年提出葡萄乾布丁模型。 普朗克提出量子論。 死 裡咬 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GD) A 單元1 緒論 拉塞福完成粒子散射實驗,並於1911 年提出原子行星模型。 慈 光強度丙 【註2】牛頓在 1675 年 12月9日送交英國皇家學會的信中,信中明確地指出,光是從發光物體傳播- 【註1】克卜勒在 1609 年提出行星運動第一及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則是在 1619 年提出。 來的微小粒子;而在1704 年發表的《光學》一書,則是正式地論述了他的微粒說觀點。 [閒院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推翻了牛頓的微粒說,認為光是一種波,

已解決 回答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