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想請問21D 22A 25E怎麼解 然後25E看不太懂 謝謝🥹

FH VA D 範圍:基礎地科(全)CH3~4-2.2 全年度第二學期 高一全組 試題卷有3張,共6頁,本頁為第3頁 地球科學科 適用班級:101~106.112.115 班 科目代號:10 22. 氣候是長時間尺度下,地球系統中能量交換後呈現的現象。討論氣候變遷時的重點即是地球系統能量的收支平衡。下 列有關能量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冬季時,高緯度溫度較低緯度寒冷,主要是因為距離太陽較遠,單位面積接 收到的能量較少(B)地球能量主要靠傳導散入外太空(C)地表吸收到的能量除了以紅外線輻射散出,也藉由潛熱的 方式加上空氣的運動帶到大氣中 (D)溫室氣體主要是透過吸吸吸的破壞地球能量的收支平衡 (E)地表吸收太 陽光後會反射短波輻射 23. 參考附圖,下列對於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溫度(℃) 10 20 30 溫度(°C) 10 20 30 溫度(℃) 10 20 30 c. a為低緯度地區,b為中緯度,為高緯度(B)甲層海水受到波浪 及海流攪動,水溫在垂直方向變化不大(C)高緯度區域上下層海水溫差 不大,故乙層較不明顯(D)乙層海水來自甲層及丙層海水的混合,稱為混 合層(E)乙層為海洋中溫度隨深度遞減率最大的一層 EA 日本 24 右圖為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典型路徑,根據圖片,下列何者正確? (A)若要使颱風登陸台 灣,則太平洋高壓的強度需比北轉至日本時更強 (B)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較強,則颱 風路徑易向北偏轉,如路徑A (C)若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較弱,則颱風路徑易經過菲 中國 太平洋 律賓,如路徑 B (D)B路徑主要是因西南季風減弱的影響,所以颱風可直線前行 下左圖為溫鹽環流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位於北大西洋格陵蘭附近的海水溫度低、不斷蒸發導致海水密度變 大,所以海水會向下沉(下層海水有一部分往東進入太平洋後逐漸上升 (C)環繞一圈約需千年以上的時間(D)可 以輸送巨大能量,對於全球系統影響極為重要(E)是由於行星風系吹拂而形成之環繞全球各緯度與各大洋間的海流 A BE SON 9 30N 305 (°C) A "B r30 20 (g/cm³) (0) 1.028匚 736 10 1.026- 35 太平洋 h 1.024 1.022 - 34 -33 12 1.020 m>m

待回答 回答數: 0
PromotionBanner
地球科學 高中

C跟D不會判斷

Q 單元3地質 13. 日本本島位於北美洲板塊,2011年3月 11 日在日本東北近海發生規模 9.0 的地 震,此地震發生在日本海溝的隱沒板塊上,星號代表震央位置。由設在日本本州 島上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面觀測站可以測得伴隨地震發生後的地殼變 形,稱為同震變形。圖為水平同震變形(左圖)和垂直同震變形(右圖),右圖 中箭頭向上表示抬升,箭頭向下表示沉降,圖上綠色部分表示陸地,藍色部分表 示海洋。下列有關日本近海地震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D 40° 39° 38° 37⁰ 36° 350 | 138° 139° 140° 141° 142° 1430 144° 145° 146° 40° 日本海 州 北美洲板塊 日本海溝 145° 39⁰ 138° 139° 140° 142° 141° 144° 143° (A) 此地震是由逆斷層活動所造成 38° 太平洋板塊 36° 50 cm → 37° 35° 146° 138° 139° 140° 141° 142° 143⁰ 144° 145° 146° 40 日本海 州 138° 139° 140° 1410 北美洲板塊| 180° 142° 120°W 60°W 143° 日本海溝 0° 太平洋板塊 10 cm → 39° 60°E 38" (B) 島上東側大都顯示同震沉降,所以此地震是由正斷層活動所造成 (C)島上水平同震位移大多往東移動,所以北美洲板塊向東隱沒在太平洋板塊之下 (D) 島上水平同震位移大多往東移動,所以太平洋板塊向西隱沒在北美洲板塊之下 (E) 島上最大水平同震位移量可達 15m。 102 學測 120°E | 37" 36" 144° 145" 146° 35⁰ 180° 190″N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