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公民與社會 高中

請問為啥D是對的?

每題2分。 \32. 有別於我國立委選舉採用的並立制,德國聯邦議院使用「聯立制」分配席次,總席次為 598席,單一選區和比例代表制各產生299名。但2021年9月底的國會大選產生137席超 額席次,使得總席次增加為735 席,在國會獲得絕對多數至少要368席。德國國會選舉結 正 果如表二,請依表判斷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598 6. 299x 100 表二 選區 政黨 政黨 得票率 得票率 總席次| 席次 席次 (%) 各黨選前總席次 179 (總席次709席) (%) 社會民主黨 26.4 121 25.7 85 206 (SPD) 153 基督教民主聯盟 22.5 98 18.9 53 151 200 (CDU) 聯盟 90/綠黨 14.0 16 14.8 102 118 (GRUNE) 67 67 自由民主黨 8.7 0 11.5 (FDP) 92 92 92 92 80 德國另類選擇 10.1 16 10.3 67 83 92 (AfD) |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 6.0 45 5.2 0 45 46 (CSU) 45 左翼黨 5.0 3 4.9 36 39 69元 (DIE LINKE) 南什勒斯維希選民協會 0.1 0 0.1 1 1 0 (SSW) 其他政黨及獨立人士 7.2 0 8.6 0 0 2 (A)若德國的選舉結果發生在我國,必須由社會民主黨的黨魁擔任行政院長 註:全國得票率5%以上或贏得3個單一選區席次的政黨才能參與席次分配 直接由總統任命 (B)因為和前三大政黨席次相差甚遠,自由民主黨勢必無法取得組閣的機會 (C)單一選區的選舉結果可看出得票率與席次不成比例的現象,與我國相同 (D)若以我國選制來計算,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的總席次將超過45席598x5.2%)(政 (E)在改選前國會也是沒有任何政黨的席次過半,德國政黨體制偏向多黨制

待回答 回答數: 0
PromotionBanner
公民與社會 高中

想問第15題,謝謝🥺

A p 15-16 為題組 下圖為調查 1992年至2014年間臺灣民眾國家認同之變化的結果,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一臺灣人 1996年,李 登輝當選首 49.3% 任民選總統 25.5%) (17.690 10.5500 - 7. 1994 1992 24.196- 44.19% 36.9% 1998 2000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1996 第四節 公民與國家 ...... - 無反應 2000年,陳水 扁當選總統, 首次政黨輪替 10 2006 48.4% 43.1% 2008年 馬英九當選總統 2010 2008 2002 2004 2003 2005 2006 2009 4R 產生壓迫(1)中共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上對臺灣的無情打壓。 (A)乙 (B)乙丙 (C)乙丁 2011 160.6% 2014年 九合一大選 國民黨慘敗 32.5% (3.50 2012-2014 2012 2013 12.5% 81 15.下列哪些應為早期(1992 年)臺灣民眾認同分歧的原因? 1946年制定的《憲法》入 夠完備,導致國人認知分歧(乙)國共內戰後,國民黨政府退居臺灣,中共宣布組成中華 民共和國,導致存在兩個中國丙 1949 年政府遷臺,強調中國意識,對本土語言、文化 可能的因素? (A)中華民國政府實際上所管轄的地區僅包含《憲法增修條文》中所稱之自由地區 (B)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臺灣是其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一 (C)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續在國際社會上打壓我國 (D)中華民國在國際組織上多使用中華臺北為加入名稱 (B)國家主權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依據國際協定進行調整 (C)在國家對外主權獲得承認的情況下,能與他國進行外交關係 日 (D)丙丁 16之所以產生上圖中分歧日益擴大的兩個選項可以歸因於許多因素,下列哪一個「不」是 巨 18 结果 30 17. 2015 年時 196 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巴黎協定》,簽署國同意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攝 氏2度以下,並且致力追求不超過攝氏1.5 度。富裕國家將提供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 20页2派分歧原因” - 支付大筆費用以改用乾淨能源資源,並且加強防範措施來抵抗氣候變遷的衝擊。在 2020 年之前,簽署國每年會投入 1,000 億美元以實現協定的目標。請問關於這類國際 定與國家主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多選】 (A)國際協定的效力取代了國家對內主權

待回答 回答數: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