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生物 高中

請問02題如何判斷 答案是C 第1題也是C

模擬 試題 GA ( 01-02 題為題組 2 顯微測微器是測量生物切片標本的重要工具,在目鏡 10X、物鏡 10X 下所作的顯微測量如附圖所示,附圖的上方 為目鏡測微器,下方為載物臺測微器,據實驗操作回答問題: ss C 01 求出目鏡每格對應的長度為何? 20日:n (A) 1 um (B) 10 u m 8=125MM (C) 12.5 u m (D) 8 um (A) 目鏡每小格的長度約為50 u m (B) 該細胞的直徑在 10X 物鏡下約占 16 格 (C) 在 40X 物鏡下該細胞的直徑約為 12.5 u m (D) 在 10X 物鏡下該細胞的直徑約為 50 u m 1 2 -N 考前必備 (A) 將載物臺測微器置放於載物臺上固定 (B)使用高倍鏡尋找視野下方的載物臺測微器 1 2 J 02 若物鏡轉換成 40X,觀察某細胞的直徑相當於目鏡測微器4小格,則下列相關 敘述,何者正確? 3 03 物鏡測微器上Imm 寬度刻劃為 100 小格,在 400 X 的顯微鏡下,可見目鏡 微器的 50 小格相當於物鏡測微器的 16 小格。下列有關此顯微測量的敘述, 些正確?(應選2項) SQkB 16×10M 32 (A) 度量玻片標本的細胞大小時,物鏡測微器須置於載物臺上 (B)在400X 的顯微鏡下,目鏡測微器每一小格的寬度約為3.2um (C)物鏡測微器的每一小格寬度約為Lum sax 392424x10 (D) 在 100X 的顯微鏡下,物鏡測微器的 64 小格相當於目鏡測微器的 50 小格 (E) 在 100X 的顯微鏡下,物鏡測微器每一小格的寬度約為12.8 km 04 阿佑想使用目鏡與載物臺測微器進行紅血球細胞直徑的量測工作,步驟如下 試問哪些操作步驟正確?

尚未解決 回答數: 2
生物 高中

想問25題的B選項 要怎麼看出來

哪些正確?(應選3項) 二呼吸。 一,有關基因的概念及其物質基礎的 当傳學的兩個基因型之概念 一假說是一種具符號的抽象概念 =狀和遺傳因子之間的關連性 會遵循孟德爾的獨立分配律 二生物,也適用於病毒。 素基因(GH)殖入大西洋鮭之受 另外,亦將轉殖組和控制組之魚 三用不同水質養殖的差別。三年 河水 53 cm 152 cm 第1回 111學年度 9 CE (²)5圖 11 縱軸表示人體試驗施打某 RNA 疫苗後,中和抗體產生之數量,以顯示所誘 導出免疫反應能力的大小(免疫原性)。橫軸表示施打之策略及時間。此試驗設 定的劑量有五種(1 ug、10 ug、30 ug、50 ug及60 ug),第1次施打日定為第1 日;施打後7天,定為第 8 日;第 22 日執行追加之第2次施打,劑量與第1次 相同,但 60 g 組未實施第2次注射。圖中之虛線為檢測極限值,即此值以下不 具檢測參考之意義。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08-C 中和抗體之數量 和1×10². 1x 10². 1 × 10' 1µg 1 8 22 29 43 10 μg 1 8 22 29 43 30 μg 50 μg 18 22 29 43 18 22 29 43 圖 11 (A)注射 1 ug組為本試驗之控制組 (B)試驗值均被校正,使第1劑施打前之注射當天之免疫原性值為1 (E)注射後第 22 天,顯示適當的第一劑就具有意義的免疫原性 V(D)注射後第 29 天,顯示第二劑對免疫原性有提升的效果 60 μg 8 22 29 43 注射後第N天 (E)對照注射 60 ug組的結果,可顯示第二劑對增強免疫原性值有其必要性。 26 共同祖先之後代所呈現的同源結構是衡量後代物種間組成自然類群之準則。有關 相對自然類群形成之推論,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Juice up 04 附5 涂釋仁等 掮客 朝 試題 數學 附5標 李宜展等 編審 翰林出版

待回答 回答數: 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