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請問有人有詳解嗎

1 (A)初 -5 F (B)風向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5分,共20 分) ( 19. 有關下表中地地轉風與地面風兩者比較,下列哪些選項正確?(應選兩項) 地面風 地轉風 (A)成因 氣壓差 地球自轉 與等壓線有交角,偏低壓 與等壓線平行 (C内的平衡情形 氣壓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 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兩力平衡 三力平衡 1公里以內 1公里以上 兩者垂直 兩者垂直 上午 (吹拂高度 (E)與科氏力的關係 ( )10. 甲、乙兩城市的氣象資料如右表所示, 氣溫 露點溫度 氣壓 請依表判斷下列選項敘述哪些正確? (應選3項) 甲城市 24°C 31°C (A)甲城市的空氣中能容 1012hPa 納的水氣量較乙城市多(B)甲城市的 乙城市 25°C 24°C 1010hPa 空氣中水氣量較乙城市高(C)甲、乙兩 城市的相對濕度相等(D)乙城市空氣中的水氣較接近飽和 (E)若甲地的水氣量達 27g/m?,則乙地的水氣量也是27g/m 11. 一個氣溫25°C,位於平地空氣塊,在水平流動時,遇到3000 公尺高的山脈而產生地 形抬升,經觀測發現於迎風面海拔高度 2000公尺處成雲並繼續抬升至山頂,過山後背 風側氣流下沉。已知背風側沒有任何雲的產生,且未飽和空氣塊降溫率為每公里 10°C;已飽和空氣塊降溫率為每公里6°C。試問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山頂的溫度為5°C (B)背風側的平地溫度較迎風側平地溫度低(C)此空氣塊的露 點溫度為20°C (D)此空氣塊的露點溫度為5°C (E)背風側平地的溫度為29°C。 12. 當空氣塊隨著氣流被地形抬升,會因溫度下降達到飽和而有機會發展成雲甚至降雨, 此空氣塊爬過山頂後,隨著過山氣流下降至平原區。當此空氣塊從山頂一路下沉至平 原區,且為絕熱過程,下列有關此空氣塊過山之後的性質變化敘述,哪些正確?(應 選2項) (A)溫度下降 (B)氣壓上升(C)飽和水氣壓下降 (D)相對濕度下降 (E)水氣壓降低。 A B B 三、題組題:每題5分,共40分 兩圖為時間相同的東亞地區衛星 雲圖,左圖為可見光雲圖,右圖為紅 外線雲圖,請根據圖片回答 13.~14. 題: ( )13. 根據所附的衛星雲圖, 有關天氣現象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A) 臺灣正受到颱風的侵 襲,各地風強雨大(B) 臺灣受到滯留鋒面影 響,已累積三日以上的降雨 (C)圖中A是一道鋒面,臺灣應受暖氣團壟罩(D)從圖可看 出臺灣附近主要吹拂的風向為北風(E)圖中B區域的降雨情況應較A區域明顯且劇烈。 自 頁)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求解2、6、13、22 怎麼看出來是什麼氣旋、為什麼上盤位移都比下盤大?

「田 甲地 0 10 = ※右圖為一颱風由臺灣東部往西偏北移動之示意圖,此 時颱風中心正由臺灣西部海岸中部的乙點附近出海。 請回答1~3.題: z 刀切 颱風眼 (1) 1.如果颱風登陸時為八月的話,當其離開臺灣 過後,何處有比較大的降雨量? (A)甲(B) 丙: 乙(C)丙(D)丁(E) 戊。 最大暴風半徑 ZME 1.78 丁 0 內址 戊颱風路徑 017 c() 2 颱風離開臺灣之後,甲、乙、丙、丁、戊五處海岸,何處最容易發生海水 倒灌的天然災害? (A)甲(B)乙(C)丙(D)丁(E)。 风向、海岸線」水大量湧入 7 DLA ) 3. 如果颱風登陸時為十一月的話,當其尚未抵達臺灣之際,何處有比較大的 降雨量? (A)甲(B)乙(C)丙(D)丁(E)皮。 艾利特与凤台風外圍环流合不 ※右圖為1985年5月24日8時的地面天氣圖, 依據此天氣圖回答 4. ~ 7題: 74甲為位於臺灣東南海面的颱風,當時 臺北的風向大致為 (A)偏南風 (B)西 南風 (C) 東北風 (D)偏東風。 甲 140 4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 1005 1002 1002 1008 1090 1006 10081011 10051 10081002/2005 / 2017 30 30 1017 | Co 1002、 -1014 1011 20 201 o (10021 1005 1008 100 110 120 130 140 ) 5. 此時臺灣北部正下著大雨且可能釀災,此一釀災性降雨與下列何者有關? (A)颱風外圍環流(B)滯留鋒面(C)大陸低氣壓(D)冷鋒鋒面。 Be 16. 若此時南海海面有一颱風乙,當兩者中心相距小於1000 公里時(颱風甲 仍位於圖中原位),請問颱風甲可能會如何移動? (A)沿 1011hPa 等壓線 向北移動(B)直撲臺灣而來 (C)朝向呂宋島北部前進(D停止移動,於房 地自旋。 Z 7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