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想問選項b為何是錯誤答案? 看了詳解還是有點不懂錯在哪 我認為思念有如草一樣綿延不絕

國文考科。 18 文學作品常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出人物 的情思。例如《聽海》的歌詞:「聽海哭的聲音,嘆息著誰又被傷了心,卻還 不清醒。……聽海哭的聲音,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表面上是 海在悲泣,其實真正哭泣、嘆息的是聽海的人。下列文句,運用這種手法的選 項是: (A)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 (B)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C)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E)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C)(E) BELL A6.修辭的辨識與應用 題目所稱之「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即「以我觀物」;所謂 「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出人物的情思」,乃「物皆著我之色彩」 的「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為擬人法。以下依此標準判 斷選項。 (A)出自唐·王維《終南山〉。直截寫出所見之景,為華寫,景物並不 著人之色彩。語譯:回頭看,白雲集聚一起,雲氣氤氲,走近看卻 空幻一無所有。 (B)出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草綿延,有如我的思念綿長,綿 綿是雙關,青草譬喻我的思念長度,非擬人(並沒有將人的情感投 射於青草)。語譯:河畔翠綠的青草除延不絕,使我想起了遠方的 丈夫。 (C) 出自宋,晏幾道《蝶戀花〉。「紅燭」為物,卻可以如人一般「替 人垂淚」,是擬人用法。語譯:紅燭自傷沒有什麼好辦法,在淒清 寒夜中,徒然為人流下淚來。 (D)出自唐·杜牧《江南村》。直截寫出所見所聽,是摹寫,非擬人。 語譯:千里江南,處處聽聞黃鶯婉轉啼叫,處處見到綠葉映襯著紅 花,水邊的村落,靠山的城鎮,不時可看到酒旗在迎風招展。 (E) 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見月傷心色」是「我有傷心色」也 是「月有傷心色」;「聞鈴腸斷聲」是「鈴發出腸斷聲」也是「我 有腸斷聲」。係物皆著我之色彩,也是擬人用法。語譯:在行宮 中,皇帝傷悼貴妃,看到月色,反而引來滿懷的悲愁,在夜晚風雨 時,聽到風鈴的聲響,更是悲痛欲絕。 《樂府雜錄,雨霖 鈴》:「雨淋鈴者,因唐明皇駕迴至駱谷,聞雨淋鑾鈴,因令張野 狐撰為曲名。」〈長恨歌〉詩中所言,或為此事。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請問第5題,詞的言情表達不是比較直接嗎?怎麼會是間接抒情呢?謝謝!

o 血而行'五地上 工而通航共宇,乃取所夏云頂方既 人工 溺。負釜者溺畢,買釜不得。職乃斥其人曰:「爾自不小心,譬如我頂蓋在頭上,正防病者; 置釜地上,欲不為人寫者,得乎?」 此三事皆人臨時出計,所謂智過君子也。(江盈科〈狡賊》) (A)本文主旨可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互呼應 (B)本文作者讚許文中被害者皆急中生智,化險為夷 (C)本文在提醒人們須注意日常小事,免得為賊所騙 (D)本文中的賊人詭計多端,但終究難逃法律的制裁 B. 4.閱讀下文,關於閣立本〈觀畫)的觀點變化,說明最適當的是: 閻立本家代善畫。至荊州視張僧繇舊跡,日:「定虛得名耳。 明日又往,日:「猶是近代 佳手。」明日更往,日:「名下無虛士。」坐臥觀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 (A)認為張是畫壇高手→覺得普通→認為張名不虛傳,是大畫家 (B)覺得普通→認為張是畫壇高手→認為張名不虛傳,是大畫家 (C認為張名不虛傳,是大畫家→認為張是畫壇高手→覺得普通 (D)認為張是畫壇高手→認為張名不虛傳,是大畫家→覺得普通 2 3 5. - 6.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5.6.題。 詞的性質跟詩是完全不一樣的,請給人一種直接的感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這些寫美女跟 SNR111T

已解決 回答數: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