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理 高中

請問CD這兩個選項🙏🏿我的疑問都寫在上面了

42.、43.題為題組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分,日本北海道東部海岸出現鮭魚、海膽,甚至養殖淡菜等海洋 →代表赤潮薄能適應北方气候 生物大量死亡的異常現象,受災以釧路最為嚴重,其次為根室,專家認為這是赤潮造成的 災情。赤潮是海水浮游生物急劇繁殖,藻類滋生,水中氧氣含量減少,導致海水顏色異常、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赤潮發生的適宜溫度在20~30℃,尤其一週內水溫突然升高 2℃以上,通常是赤潮發生的先兆。另外,人類活動廢水排入海中,或是海水養殖廢水含 有殘餌、魚蝦糞便,皆會加速海水優養化,誘發赤潮。如果海水鹽度降至15~21.6 ‰時, 亦會為赤潮生物提供聚集條件。專家推測這次引發赤潮的浮游生物,可能是從北方漂流而 來。表三是北海道東岸釧路與根室 2021年與1990~2020年平均的9、10月月降水量與月 均溫,圖十九為日本近海洋流示意圖,圖二十為日本主要養殖漁業分布圖。請問: 表三 月降水量(mm) 月均溫(℃) 地點 2021 年 1990~2020年平均 2021 年 1990~2020年平均 9月 286.0 153.0 15.9 16.5 釧路 10月 106.0 112.7 11.1 11.0 9月 143.0 160.0 15.5 16.2 根室 10月 160.0 126.1 12.0 11.6 中國 福井 京都 日本海 「親潮 黃海 大分 兵庫 鳥取 靜岡 長崎 【黑潮 香川 熊本 |高知 德島 太平 洋 沖繩 愛媛 鹿兒島 宮崎 圖十九 | 養殖漁業行政區分布 圖二十

已解決 回答數: 1
PromotionBanner
歷史 高中

第7題 E選項 會館不是明清時期的嗎 為什麼不能選呢

防禦原住民族有關? (A)頭份 (B)七張 (E)土城 木柵 ((D)頭圍 AD C 7. 某段史料指出:「查商賈捐資,建設會館,所以便往還而通貿易,或存貨於 斯,或客栖於斯,誠為集商經營交易時不可缺之所。若借作公館,使客貨 反無依歸,勢必另為覓地安頓,良多未便,甚非恤商之道。」由前述可 知: 會館常設在水陸交通要道 (B)官方常將會館出借商人使用 ABC (C)會館多由商人出資興建 (E)此應為明清時期的史料 (D)會館類似今日的同業公會 8.1936 年鮮滿拓殖株式會社成立,目的是推動朝鮮人移居滿洲。當時朝鮮人 口過多,經濟不佳,移居滿洲可能可以帶來更好的社會地位或者是商機, 也因此發生了「滿洲熱潮」,不少人主動移入,但也有被迫從事鐵路工程的 朝鮮人。此外,日本也在滿洲設立了由朝鮮人成立的治安部隊一間島特設 隊,負責鎮壓滿洲境內抗日活動,肅清反對勢力,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朝 鮮、滿洲之間的多層關係。根據題幹,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推動朝鮮人移居東北以舒緩朝鮮的人口壓力 (B)間島特設隊的設立代表日本人利用朝鮮人協助殖民當地 (C)朝鮮人移居滿洲的情況有經濟誘因也有政府強迫移入 (D)鮮滿拓殖株式會社成立目的是為了讓朝鮮人鎮壓滿洲抗日勢力

已解決 回答數: 1
物理 高中

超級矛盾 中子由2d u夸克組成 質子是2u d夸克組成 啊夸克是基本粒子 電子也基本粒子 結果中子衰變成質子 阿然後附帶中子

單元3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 山 強核力 主題 Z6 強核力與弱核力 (3) 強核力的特性 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在1935年提出強交互作用(strong interaction)的 理論,他認為在質子與質子間,質子與中子間,以及中子與中子間有一 種新的形式的力,和之前已知的力截然不同,這種力是很強的吸引 力,甚至強過庫侖靜電力一百倍,因此稱為強核力,亦稱為強作用、強 交互作用或强力(早期亦稱為核力):強核力的大小足以將質子與中子 束縛在一起,形成穩定的原子核(如圖所示)。湯川秀樹的理論後來獲 得實驗證實。 ② 夸克間的作用力 質子 + 原子核 強力F 質子 由於我們已經知道買子與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夸克所組成的,所以夸克之間也必然有某種力,將3 個夸克束縛成質子與中子。物理學家在1970年,透過實驗與理論研究深入理解夸克之間的力, 發現湯川秀樹所提出的強力看成是夸克之間束縛力的延伸,因此無論是夸克間的力或是湯川秀 樹所提出的核子間的力,我們一般都通稱為強核力。 強核力 存在質子、中子、夸克等粒子之間,使之来 縛在一起,形成穩定的原子核。 1. 與核子所帶的電荷無關:原子核是由質子與中子所組成,所以質子與中子也就稱為核子。強 ˙核力不僅存在於質子與質子之間,質子與中子以及中子與中子之間均依賴強核力結合在一 起,因此強核力與核子所帶的電荷無關。 2.作用的有效距離很小:強核力是一種短程力,其作用範圍比原子核的大小選小(約1.4×10-5 公尺以內)。在該力作用的區域內,其引力作用遠大於靜電作用力(強核力比靜電力約大100 倍):在長距離範圍時(大於1.4x10"公尺),此力迅速遞減至零。 3. 有飽和性:核子只與鄰近的核子有強核力的作用,無法與原子核中較遠處的核子發生作用, 此性質稱為強核力的飽和性。 ●雜核力的前因一中子的衰變 1. 實驗中發現原本在原子核裡很穩定的中子,若單獨存在(稱為自由中子),則其性質變得不 穩定,經過約十餘分鐘,中子就會轉變成質子(自由中子的平均壽命約為887秒)。 2. 中子衰變時會釋放一個電子和一個反微中子而成為質子,稱為衰變,如圖所示。同樣的衰 變過程在一些原子核中也存在。 中子 → 質子 + 電子+反微中子 電子 原子核\ ~0.8fm 質子 1~3fm 0 中子 (夸克 自由中子 電子 反微中子 3 6 弱核力 1. 物理學家發現衰變過程不能用已知的強核力、電力、磁力、重力去解釋,所以便設想出一 種全新的機制、一種全新的交互作用來說明β衰變。 2. 美國物理學家費米(Fermi)在1937年提出交互作用的概念,認為中子在衰變過程中所發射 的電子,應該是經由某種作用之後方能產生。該作用遠小於電磁力的大小,而且僅能在比核 子更小1000倍的範圍內產生影響,所以稱為弱枝力,亦稱為弱作用、弱交互作用或弱力。 3. 弱核力發生在許多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過程,改變了物質的本質,例如:原子核的中子若衰變 後變成了質子,則原子序因此改變(加),變成另一種原子。

已解決 回答數: 2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