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物理 高中

有人可以教我15 16 17嗎~謝謝

14-17題為題組 煤主要作為燃料,在2020年提供了全球超過1/3 的電力,但煤的使用會破壞環境,是造成氣候 變化最大的人為二氧化碳(CO,)來源。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C以下的目標, 從 2020 年到 2030 年,煤的使用量需要減半。利用水力以取代燃煤來發電,是很多國家降低 CO, 排放量所採取的對策之一。 假設你被要求提出一個水力發電廠的規畫案,目標是要使它一年可達成的 CO, 減排量M為 10° kg。已知水庫供水與下游水道排水都無問題,每部發電機提供電能的功率設定為P=10w, 水庫水面與發電機進水口的水位落差為h=100 m;當水庫的水在到達發電機進水口時,每單位 質量所具有的動能為。下表列出的甲~己(括弧內為其符號)為規劃時需要考慮的一些參數。 投久的化学 己(N) T (E) Z (₂) 每單位質量的 煤發電時排放 的 CO, 質量 甲(c) 燃煤發電時每 單位電能耗用 的煤質量 丙(x) 每單位時間流 發電機將水力 入發電機的水 轉換為電力的 效率 質量 戊(T) 每部發電機每 安裝的發電機 日發電的平均 數目 時間 14. 依設計,預定的水位落差h為 100 m,若取重力加速度g=10 m/s²,則 約為多少 J/kg ? SU = ingh = K =) 10.100 【112 學測】 (A)10° (B)10' (C)10²(D)10(E)10′。 =) 1000 = 7/0³ 15. 為了確保每部發電機都能提供預定的發電功率P,需要確定題表中哪些參數的數值? (A)甲丁(B)丙丁 (C)乙戌 (D)丙戌 (E)丁戊。每学位時產生的电 【112 學測】 E 16>為了估計採用水力發電以取代燃煤發電時,其所發每單位的電能可減少的CO,排放量, 需要取得題表中哪些參數的數值?每学位电能需燃纱煤破 2014 A (A)甲乙(B)乙丁 (C)甲丙 (D)乙丁戊 (E)甲丁戊己。然單位煤碳會有112 學測】 BU 17. 以 E 代表每部水力發電機在一年(=365天)的期間內可提供的電能,並依題幹所述以 M代 表所有 N部水力發電機一年可達成的CO,減排量。考慮依上述規格設計出來的水力發電廠, 試回答以下問題。w=P-07 (1)利用數值常數、 與題表中定義的參數符號,以數學式表示每部發電機一年可提供的總電 能E。 NP-U-EI -Un M.E. 1.365 (2)利用 E 與題表中定義的參數符號,以數學式表示整個水力發電廠一年可達成的 CO. 減排 量 M。 【112 學測】 M=F₁ · 6₁. 6₂. N°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理 高中

請問25題的乙為什麼對

(D)甲乙丙 混合題組:選擇題每題4分,非選擇題配分標示在題末,共 16 分 右圖為臺灣某地區的數值地形模型(DTM)資料,每一個網格的面積皆為 0.0016 平方公里。請問: N 傳統紙圖只有一個固定的比例尺,但瀏覽 GIS 中的電子地圖時,可利用放大和縮小工具改變地圖的 比例尺;()不同來源的舊紙圖經過數位化後,使用 GIS 便可直接將不同的地圖整合在同一底圖上。 (乙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丁 要同比例尺 *23. 根據題幹所述,右圖為幾公尺×幾公尺的數值地形模型資料?(6分) 0.04 40 x 40m -km (24.請計算出甲乙兩地間的平均坡度百分率為何?(6分) 坡度: 地垂直高度差 = x100% 工地水平距離 - 140-100 40-4 x100%=25% 地勢 )25. 下列哪幾項地理議題可以用此種資料類型進行分析?全球暖化造 6.04 0.04 00016 1、非選擇題:共7分 臺灣最大的沙洲:外傘頂洲,根據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 2020年的觀測研究,約在2023年,漲潮期間的外傘頂 126 113 107 101 90 甲 140 123 143 129 125 乙 100 119 121 125 平均海水位以上面積逐年縮小 145 153 138 142 126 125 134 成海平面上升30公分的淹水範圍;乙繪製淡水河流域的集水區範圍;丙繪製山區施工路線是否經過 水源保護區;鳶山設立觀景瞭望臺的評估計畫。 視域 叠图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24 109 116 118 6000 漲潮期面積 50/AVE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可以解釋對的選項和我選的選項,分別對和錯在哪裡?

題組 科學家透過人造衛星的觀測發現,在近年全球暖化的影響之下,海平面的高度持續地 上升。然而造成海平面變化的原因很多,除了極區冰原與大陸冰川的融冰之外,表層海水 體積的熱膨脹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下圖為過去50年來全球海平面平均高度的變化,及 科學家剖析各種驅動因素對於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請根據下圖回答◎~心問題: b ( 海平面高度變化(mm) 100 80 40 201 a 海平面高度變化。 SPA ·栖區冰原與陸漂冰雕冰 ·格拉蘭冰原味冰 •南極冰原吃冰 海平面高度變化(mm) 100, 80 60 海平面高度變化。 海冰熱筆-極 ENTO 2014 -201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年) 7根據圖②,下列敘述何者最不合理? (A)海平面高度的變化主要受到海水體積熱膨脹及極區冰原與陸源冰川融化的影響 -2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年) (B)表層海水熱膨脹的效應比起格陵蘭與南極融冰來得更加顯著 (C)陸源冰川的累積與溶解對於海平面高度的變化皆有影響 南極冰原融冰對於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逐年比格陵蘭融冰要來的嚴重 (陸源冰量的累積造成的效應在1970年後扮演顯著的角色。 )。根據圖6,哪一項推論是錯誤的? (A)1960~1970年代,藍線與紅線曲線變化不一致,表示可能有其他未知的因素 影響海平面變化 (B)1980年後,藍線與紅線曲線變化相似,表示海平面高度的變化主要受到海水熱 膨脹、冰原與冰川融冰及陸源冰量累積的影響 (2)紅色曲線的誤差(淺紅色區域)比藍色曲線的誤差大,可能是因為綜合了許多 不同的變因所造成的結果 (D)若1995-2010年的藍色虛線為當時預測的趨勢,藍色實線則為實際的觀測數 據;事實證明海平面的變化原因自1980年代起沒有太大的變動 (E)以上敘述皆合理。

待回答 回答數: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