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物理 高中

請問第一小題不能選C

三、綜合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3 為題組題 小明去藥局買口罩,到了藥局裡發現貨架上有紙口罩、活性碳口罩、醫療口罩、N95口罩及防霾口罩......等等。 「醫療口罩」一個10元、「N95口罩」一個25元及「防霾口罩」一個50元。小明很疑惑防霾口罩那麼貴,減少吸入 PM2.5的效果真的比其他口罩好很多嗎?所以小明各買一盒,想測試這些口罩的防PM2.5效果。 1、小明利用線香作為PM2.5的來源,並且用壓克力管、抽風扇及PM2.5偵測器設計了四組裝置,測試不同口罩的過濾 效果。他確認了兩個偵測器都通過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的精確度檢驗,也符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項目之一「粒狀 物防護效果」,適合檢測粒狀物濃度的測量範圍是lug/L~500ug/L。裝置如下 壓克力管 抽風扇 口罩 線香 (甲) 伊拉塞福以 @ 粒子撞擊金箔,發現有少數的a粒子會出現大角度的散射現象 (E)馬克士威以電荷震盪器發出電磁波,證實光波就是電磁波 (丙) 風向 pm 2.5 100 ug/L 風向 pm 2.5 100 ug/L pm 2.5 500 ug/L pm 2.5 500 ug/L. 國 ARN 風向 pm 2.5 100 ug/L 風向 pm 2.5 100 ug/L pm 2.5 500 ugit pm 2.5 90 ug/L A 最後他選了第四種(丁)來測試不同口罩。 他將兩個偵測器上的數據較為穩定時的讀數進行平均後作為該次測試的結果,用來比較不同口罩的過濾效果,數值 低的表示過濾效果比較好。請問在小明使用的設計中,下列何者是偵測器所測數據最大的可能誤差來源。 *非直線上升 的方法明 所用的方 過濾 氧化鉀 (A)兩個偵測器可能在偵測同一 PM2.5濃度時出現不同數據(B)每次測試時,口罩過濾前的PM2.5濃度可能並 不一樣(C)偵測器的數據可能落在偵測器較不能精確測量的範圍(D)隨著過濾時間增加,經過 PM2.5 偵測器的 空氣流速改變 2、承上題,若今天小明的同學-小美,認為小明所選擇的實驗裝置所測量的結果,無法反映他的研究主題「測試不 同口罩的過濾效果」,因此建議他更換實驗裝置,請就你(妳)的認知,寫下你(妳)的建議實驗裝置,並簡述原因。 請簡述原因 建議裝置 為2個偵測器,且一個在口罩外,一個在内,如此一來就可以 測量出口罩的過濾效果。兩者皆置於抽風扇前可減少块差。 OH溶溶 甲乙 3、小明覺得隨著使用的時間越長,口罩的過濾效率應該越差,無法把PM2.5攔截下來,也就是通過口罩被測得的 PM2.5濃度應該會越來越高。但小美卻說:「因為口罩是利用小孔徑來攔截PM2.5,所以,隨著時間過去,口罩上的 小孔會慢慢被微粒堵塞,所以能攔截的PM2.5會愈來愈多,也就是能通過口罩的PM2.5會愈來愈少」小美使用上題的 逐漸降低 兴 某種裝置設計,並定義過濾效率為 (口罩前的PM2.5濃度-口罩後的PM2.5濃度)x100% 過濾效率= 口罩前的PM2.5濃 x100% 根據小美的說法,隨著時間過去,口罩的過濾效率應該如何變化?(請以過濾效率為縱軸,時間為橫軸繪圖) R1-3 #

待回答 回答數: 0
物理 高中

求大神解釋

第 15 頁 共 18 頁 45. 由上述實驗內容,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3分) (A)本次實驗是探討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的關係 (B)由關係圖可發現:當溶液表面積愈大,與空氣接觸面積愈大,反應時間縮短,反應速率 變慢 Cl (C)由關係圖可發現:當溶液表面積大到一定程度,表面積再加大,對反應時間的影響不顯著 (D)葡萄糖與亞甲藍混合後,再與氧反應,此溶液顏色由無色變藍色 (E)瓶中若不添加葡萄糖水溶液,僅滴入亞甲藍指示劑,溶液仍會呈無色 46. 已知葡萄糖分子式為CH2O,請問[步驟2〕所配製的葡萄糖水溶液,其體積莫耳濃度為 多少M?(原子量:H=1.0,C=12.0,O=16.0;3分) 0-0 0-1 0.6。 47.~49. 題為題組 0-211 在電梯裡固定一「力感測器」 感測器下端掛著 FA 一質量m(公斤)的小物體。當電梯靜止時,感測器 1.4F 顯示拉力為 F(牛頓);當電梯由 10 樓自靜止往下 運動的過程中,某同學記錄力感測器受到的拉力F與 時間t之關係圖如圖 24 所示。回答下列 47.~49.題: 47. 物體在t、2、ts、ta、ts 五個時刻,何時的速率最 大?(2分) 2 (A) th (C) 13 (E) ts (B) tz (D) ta Fo 0.4F ungsFo t₁ t₂ 圖 24 自然考科 14 49. 列出算式或說明,求出as、a4 各為多少?(以Fo、m表示)(4分) 0.4E. Q ts Fo=ma 48. 比較物體在2、3、4 三個時刻的瞬時加速度量值 2、43、4大小順序為何? (比較大小即 可,不必寫出計算過程或理由)(2分) A2 > A 4 7 A ₂

待回答 回答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