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想問選項b為何是錯誤答案? 看了詳解還是有點不懂錯在哪 我認為思念有如草一樣綿延不絕

國文考科。 18 文學作品常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出人物 的情思。例如《聽海》的歌詞:「聽海哭的聲音,嘆息著誰又被傷了心,卻還 不清醒。……聽海哭的聲音,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表面上是 海在悲泣,其實真正哭泣、嘆息的是聽海的人。下列文句,運用這種手法的選 項是: (A)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 (B)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C)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E)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C)(E) BELL A6.修辭的辨識與應用 題目所稱之「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即「以我觀物」;所謂 「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出人物的情思」,乃「物皆著我之色彩」 的「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為擬人法。以下依此標準判 斷選項。 (A)出自唐·王維《終南山〉。直截寫出所見之景,為華寫,景物並不 著人之色彩。語譯:回頭看,白雲集聚一起,雲氣氤氲,走近看卻 空幻一無所有。 (B)出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草綿延,有如我的思念綿長,綿 綿是雙關,青草譬喻我的思念長度,非擬人(並沒有將人的情感投 射於青草)。語譯:河畔翠綠的青草除延不絕,使我想起了遠方的 丈夫。 (C) 出自宋,晏幾道《蝶戀花〉。「紅燭」為物,卻可以如人一般「替 人垂淚」,是擬人用法。語譯:紅燭自傷沒有什麼好辦法,在淒清 寒夜中,徒然為人流下淚來。 (D)出自唐·杜牧《江南村》。直截寫出所見所聽,是摹寫,非擬人。 語譯:千里江南,處處聽聞黃鶯婉轉啼叫,處處見到綠葉映襯著紅 花,水邊的村落,靠山的城鎮,不時可看到酒旗在迎風招展。 (E) 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見月傷心色」是「我有傷心色」也 是「月有傷心色」;「聞鈴腸斷聲」是「鈴發出腸斷聲」也是「我 有腸斷聲」。係物皆著我之色彩,也是擬人用法。語譯:在行宮 中,皇帝傷悼貴妃,看到月色,反而引來滿懷的悲愁,在夜晚風雨 時,聽到風鈴的聲響,更是悲痛欲絕。 《樂府雜錄,雨霖 鈴》:「雨淋鈴者,因唐明皇駕迴至駱谷,聞雨淋鑾鈴,因令張野 狐撰為曲名。」〈長恨歌〉詩中所言,或為此事。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為什麼這一題要選C呢??

二 水壩開始洩洪,雙管齊下,幾乎把舊鎮這個大竹筏沖走了。然後, 有人開始採砂石,在河上架橋。自從有了橋,就不容易看到船影。然後,人們開始 把污水流進大水河裡。以前,我在河裡游泳,喜歡放低眼睛,使視線接近水面。那 樣子,我會覺得河面特別寬,特別大。水從很遠的地方流過來,流到很遠的地方去, 讓我想起很多事。」 根據上文,作者最想表達的是: (A)水壩建築促進農業灌溉的便利 (B)人為開發改變大河的澄淨樸實 (C)砂石採挖減少河床泥沙的淤積 (D)橋樑鋪設增加往來交通的靈活 8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咐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CA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書畫時 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盛勢 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 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集》)胸有成竹 健疾 依作者之見,畫者「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其弊在於: (A)枝節瑣碎 (B本末倒置 (C)形神不一 承上題,作者「心識其所以然」者為何? (A)默契神會,一氣呵成 (B)心有靈犀,剛柔並濟 (C)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D)舉重若輕,熟能生巧 10 謝遏(遏,謝玄字)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謝安)患之,而不欲 Ü 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世說新語.假譎》) 關於謝安對謝玄的教育方式,與下列何者形容最接近? (A)諄諄教誨 (B)以身作則 (C)巧妙引導 A 增 省加 功 (D)雕金飾玉 (D)因材施教

已解決 回答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