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化學 高中

求解各位化學大神😭😭😭😭😭😭😭😭😭第一題 第二題如果可以的話非常感激

學習單~ 進行實驗設計測量發酵液中的氣體在5、10、15、20、25 分鐘下的產氣量,並進行紀錄與分析。 發酵液的配置 步驟一:在1000 mL 的燒杯中調配 750 mL 溫度介於 35-40°C的溫水。 步驟二:將兩個 250 mL 燒杯分別標上“A“和“B” 步驟三:利用步驟一調配出的溫水,配置溶液A及B。 溶液 A: 在標為A的燒杯中,倒入 50 公克的酵母粉,利用 150 mL 的溫水(35-40°C)溶解, 過程中,使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調整最終體積至 250 mL。 溶液 B:在標為B的燒杯中,倒入4公克的葡萄糖,利用 150 mL 的溫水(35-40℃)溶解, 過程中,使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調整最終體積至 250 mL。 步驟四:混和溶液A及溶液B即完成發酵液的配置。 1. 計算發酵液中初始的葡萄糖體積莫耳濃度。 2. 本實驗中若以乳酸桿菌取代酵母菌,是否可使氣體產生量增加?乳酸桿菌及酵母菌的結構及分類 地位有何不同? 3.將水溫調配至 35-40°C 的目的為何? 4.下表為三組學生的實驗紀錄,請依此紀錄回答問題。 時間(分鐘) 第一組(毫升) 第二組(毫升) 5 8 0 10 40 0 15 80 0 20 130 0 25 200 0 30 290 0 35 350 0 第三組(毫升) 0 0 0 0 190 280 340 4-1 請以一個圖形呈現此三組學生之實驗結果。 4-2 已知第一組學生的結果最符合此實驗設計下應該有的反應,請說明第二組以及第三組的學生在 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化學 高中

我只有要問第二小題的「拉力」為何不能算控制變因(解答沒有)?關於這部分的實驗設計可以直接看上面的乙我圈的地方。 謝謝!

範例1 科學方法 探究實作 探討未知事物或現象時,可依序用「觀察→提出問題→形成假說→設計實驗」四個步驟來得 到結論。廣仲為了要做「彈簧的原長與彈簧彈性常數之關係」的研究,列出了甲、乙、丙、 丁四個敘述,如下表所示。(彈簧的原長是指彈簧未受力前的長度) || 乙 編 號 敘述 彈簧的原長對彈性常數有何影響? 用材質相同、粗細一致、但原長不同的彈簧,在相同拉力下測量其伸長量,並得 到對應的彈性常數 彈簧的原長愈短時,要讓彈簧伸長量相同所需的拉力就愈大 材質、粗細固定時,彈簧的原長與彈性常數成反比 乙丙丁 (1)有關甲、乙、丙、丁四個敘述,分別屬於探究過程的哪一步驟,下列何者正確? (A)甲為提出問題,乙為觀察 (B)甲為觀察,乙為形成假說 (C)乙為設計實驗,丙為觀察 (D)乙為觀察,丁為形成假說(D)丙為提出問題,丁為觀察。 (2)從四個敘述中,可看出影響彈性常數的變因有哪些?並說明在廣仲的實驗中,這些變因 何者是控制變因,何者是操縱變因? (3)下表為廣仲實驗所得的資料,廣應如何論證說明實驗前的假說是正確的? 4 6 8 2 10 12 14 16 0.6 0.8 0.2 1.0 1.4 0.4 1.2 1.6 Kalo (cm) 形變量x(cm) 彈性常數k(gw/cm) 83.3 125.0 100.0 71.4 62.5 500.0 250.0 166.7 \ur C (1) 控制變因:不复) 拉力 援變變到:長

待回答 回答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