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求詳解 謝謝

◎海水中的氧同位素16與18的比例,會受到蒸發作用 的強弱而改變,蒸發強時有較多的O進入大氣,蒸 發弱時有較少的'O進入大氣。而冰層內的氧同位素 16與18比例,則受到降水作用的強弱而改變,當雲 向高緯度地區移動的過程中,出現較多次降雨的 話,則抵達極區所降下的雪中,80的量相對變少, 若降水次數少時,則80的量相對變多。 下圖為距今五萬年內格陵蘭鑽探計畫所鑽取出來之 冰芯的 880 數值變化(圖A)與來自深海岩芯内沉 積物所埋藏之浮游性有孔蟲的 880 數值變化(圖 B)。試根據資料回答下列 44-45 題: D 44. 根據上圖的 880 數值變化,下列關於這五萬年之間的氣候變化情形,何者敘述正確?(A)由浮游性有孔蟲的資料可知, 這五萬年以來的氣溫均偏向間冰期 (B)由冰芯資料可知,以一萬五千年前為界線,在此之前氣候比今日要溫暖許多(C)五 萬年至一萬五千年前,氣溫相對較高,屬於較長時間的間冰期 (D)一萬五千年至今日,氣溫相對較高,但有數次較寒冷的 氣候事件出現。 8¹0(%) 1 (B) 2- (A) 3 0 冰花 有孔蟲 10 温度个 80 | 15 180 rowserver 20 ps制整本 180 Ttoss 25 30 -11×10000 大氣10小 岩層多小 35 8*0(%) --44 40 甲甲甲男輕 --42 -40 --38 45. 根據上圖可以發現浮游性有孔蟲 80 數值與冰芯 880 數值,在同一時間段處所顯示的訊號變化呈現反相關。請問,關 於此現象的原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冰芯中的80 數值愈高反映當時氣溫愈低(B)有孔蟲殼體中的 880 數值愈 A 高反映當時氣溫愈低(C)當冰芯的8180 數值增高時,連帶造成有孔蟲殼體中的8'&O 數值下降(D)有孔蟲與冰芯80 數值的反相關現象,純粹是巧合。 45 50. 時間(千年前)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求這題的解說或是與這種題目有關的講義內容,我完全看不懂

自然考科 34. 長 12.9 公里雪山隧道的開通帶動了東部交通的便捷與發展。圖 20 為沿線地質剖面圖,甲、 乙、丙為地質構造,表3為各地層相關資料,箭頭方向代表地層年代愈來愈年輕。已知頁 岩經輕度變質形成硬頁岩,而硬頁岩易受風化作用形成鉛筆狀構造。 圖例 FC 枋腳層 TSK粗窟層 高程公尺 800 600 400 200- 0 TTS 27.740 29 坪林北口 時間 3000 萬年前 MK 媽岡層 TTS 大桶山層 KK乾溝層 SL四稜砂岩 甲 MK 代號 FC MK TTS TSK KK SL 30 FC MK 31 石槽斷層 32 TTS TTS 乙 褶皺軸 斷層 TSK 33 34 35 隧道里程(公里) 圖 20 表3 地層名稱 枋腳層 媽岡層 大桶山層 粗窟層 乾溝層 四稜砂岩 KK 36 石牌斷層北支 |SL ·石牌斷層南支 r大金面斷層 巴陵斷層 | 上新 斷層 KK 112 14 37 38 14 第 12 頁 共 21 頁 39 金盈-600 斷 -400 雪山三 隧道-200 0 40 40.684 南口 頭城 岩石種類 砂岩與頁岩互層 砂岩與頁岩互層 細砂岩、薄層硬頁岩 細砂岩夾硬頁岩 厚層硬頁岩 厚層石英砂岩含硬頁岩 3900 萬年前 請參考上述圖表資訊,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褶皺類型:受到壓力作用影響,雪山隧道附近的甲、乙褶皺為背斜 (B)斷層類型:雪山山脈地處造山帶,雪山隧道中的丙斷層為正斷層 (C)地質材料堅硬度:粗窟層>四稜砂岩>乾溝層 D開挖難度:距離隧道南口4公里範圍內>距離隧道北口4公里範圍內 (E)地質年代:雪山隧道北口至南口的地層愈來愈老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請問為什麼答案是C? (大氣氧化事件是階段二 24.5億~18.5億年前)

22 科學素養題 Q 題組一:大氧化事件 【混合題】 . 幾乎可視為無氧環境,然而演化至今,今日大氣成分含有高達21%的氧氣,究竟是何時開始 根據星雲學說,地球形成初期應當是屬於高度還原狀態,當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極低 讓氧氣逐漸累積呢?這就要來討論地球歷史上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簡 稱GOE)。 根據附圖所示,橫軸為地球歷史時間,縱軸 為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以分壓表示),研究估計 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化介於紅線(最高)與 綠線(最低)之間。 大氣中的氧分壓(單位) 0.5 atm 0.4 元 03- 02 0.1 38 階段1:38.5 ~ 24.5 億年前,大氣中沒有氧氣。 階段 2:24.5 ~ 18.5 億年前,大氣中氧氣開始累 積,增加到 0.02~0.04 atm。 階段 3:18.5 ~ 8.5 億年前,大氣中氧氣含量與階 段2持平,沒有明顯變化。 階段 4 與5:8.5 億年前~現在,氧氣持續累積增加。 從階段2起始,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終於開始累積,這在地球歷史上被稱為「大氧化事 件」。學者推測氧氣可能的來源有兩種:(1)太陽紫外線照射水氣,分解產生的氧原子互相結合 而成;(2) 藍綠菌等生物在淺海地區進行光合作用,逐漸釋出更多氧氣。但問題來了,僅採取 (1) 方法製造的氧氣量,絕對無法累積到現在高達21%的比例。而就 (2) 方法來看,目前已知 最早的藍綠菌至少誕生於 35 億年前,又為何 GOE 會遲至24.5 億年前才發生呢?這之間將近 10 億年的時間差,或許暗示著淺海地區發生了許多會耗氧的變化喔! 1. 根據上述文章內容,並對照下列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 表,試判斷大氧化事件(GOE)發生在 哪個階段前後? (A)冥古元剛開始前後 (B)冥古元與太古元交界前後 (C)太古元與元古元交界前後 (D)元古元與顯生元交界前後 (E)古生代中期生物上陸之前 顯生元 階段1 古元 太古元 古 階段2 階段3 階段階段 2 30 20 10 地球歷史時間(單位:十億年前) 代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地球歷史上大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化 0 開始時間 (單位:距今百萬年前) 66 252 541 2,500 4,000 4,600 2.

待回答 回答數: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