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國中

求解,以及文章中的哪裡

獵巫行動只是一場問心無愧的霸凌,而建立一場霸凌,只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體制」的許可。一旦被制度授權,我們就能心安理得,因為一切都是奉命行事,執 行者只是經辦人,經辦人只是通道。 第二,「偏見」。只要設定好所謂的「敵人形象」,建立制式的模板,就不用花時間去了解他 的背景,箭靶不需要任何背景。 《第三,「從眾」。經由群體的背書,保障了整個過程的正當性。 於是,當某條令人髮指的即時新聞跳進手機頁面時,出自心中的善,讓我們感到憤怒,當媒 體幫大家設定好敵人的形象後,憤怒找到了出路。它讓我們不問因果,不做判斷,直接用文字或 語言制裁對方。 人類自從發明了鍵盤,獵巫就變得更簡單。在狩獵的過程中,我們並不覺得自己正在被風向 帶著走,我們沒有試著推敲始末,釐清敵人的形象,因為這樣做實在太殺風景,太故作清高,不 如把自己埋進群體,放下定見,順著風勢又是一波集體高潮。荒謬的是,當熱潮退散,我們才會 發現自己連敵人的來歷都不太清楚。 我們領著輿論的許可,踩在道德的制高點進行轟炸,整場定罪行動就像一組被預設好的流 程,對象是誰根本不重要,重點是大家宣洩了生活的苦。仔細回想,我們仰仗體制,以善之名, 執行問心無愧的霸凌,只不過身處網路時代,多了一張匿名的保護傘,讓人得以隱身在暗處,然 後朝有罪的人丟石頭。 只是到頭來,我們究竟實現了什麼? 如果沒有具體的答案,我們是否該考慮,什麼樣的決定,才能讓眼前的局面不再惡化。我們 可以跟大家一起為情緒找個出口,也可以選擇不妄下評論,增加對幽微人性的理解。 我始終相信,當我們「_____ ——改寫自劉仲彬《商業週刊,即便你在暗處,你還是朝他丟了石頭》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國中

想要問一下 30、40、41 的原因

A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0~31題: 〈張翰帖〉不是書信,是從《晉書‧文苑傳》的張翰傳記中抄錄的文字,是嚴 肅性的史傳,因此歐陽詢的用筆端正嚴格到有些拘謹,已經不是南朝美學的從容自 由了。 〈張翰帖〉一開始介紹張翰「善屬文,縱任不拘」 下面就是與顧榮的對話,結 尾兩行是最美的句子:「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一向端 正嚴肅的歐陽詢,似乎寫到這樣的句子,也禁不住筆法飛動飄逸了起來。 宋徽宗曾經評論〈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高宗也曾經評判過歐陽 詢的書法:「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猛銳長 驅」、「四面削成」、「險勁」 「剛勁」都可以在〈張翰帖〉的用筆看出。 特意從《晉書.張翰傳》裡抄出這一段文字,歐陽詢與許多初唐文人一樣,流露 著對南朝手帖,時代風流人物的崇敬與嚮往。 然而,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患, 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蔣勳〈蓴菜鱸魚〉 c 、 30. 根據本文,關於〈張翰帖〉的由來與描述,下列說法 何者正確? 1.吳:張翰是吳郡人 2.手帖:泛指手寫的書信、 文章、字跡等 3.漫患:東西敝壞不能分辨 (A)〈張翰帖〉一文乃歐陽詢為了表達對初唐手帖時代 風流人物的崇敬與嚮往而抄寫 (B)歐陽詢以端正嚴格到拘謹的筆調完成《晉書·文苑 傳》,〈張翰帖〉即源於此傳 (C)〈張翰帖〉摘自張翰傳記,從其內容可知,任性不羈的張翰,因觸景生情而毅然 決定返鄉 (D) 《晉書·文苑傳》將張翰的書信資料整理成張翰的傳記,〈張翰帖〉的內容即抄 錄於此傳記

已解決 回答數: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