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 最佳解答 ✨

根據規律可以知道
10有1個,9有3個,8有5個, ……,1有19個
所以總和是
10×1+9×3+8×5+...+1×19
10
= ∑ (11–n)(2n–1)
n=1
10
= ∑ (–2n²+23n–11)
n=1
10×11×21 10×11
=–2•---------------- + 23•------------ –11×10
6 2
=–770 +1265–110
=385

註:如果你不會∑,再告訴我
我可以詳細教。
因為這個求和符號很簡單又好用。

Ny-Ålesund

計算過程重新排版

可知

哈哈!感謝你的重新排版~!
我的手機看起來雖然有對齊
但是不知道其他人的手機
看起來有沒有偏掉XD

Ny-Ålesund

我用電腦網頁看排版有跑掉(手機app可正常顯示)

可知

真的欸,我看看確認過了
非常謝謝你👍

我還沒有學過這個符號所以不會用,能向你請教嗎?
非常感謝!🙏

Ny-Ålesund

主要是這三個公式,詳細內容交給樓上。
sigma 符號就是計算一項一項加總起來的總和。
和變數無關的係數可以提到前面去。

可知

∑ 是求和符號,讀作Sigma。
它被用來簡化數列的總和。

考慮an數列,n=1,2,3, ...,n
(註:n是寫在a右下角的小寫,
不過為了打字方便,用an表示。)

那麼這個an數列的總和,也就是“級數”:
a1 + a2 + a3 + ... +an
我們可以引用 Σ 求和符號記為
n
∑ ak = a1 +a2 +a3 + ... +an
k=1

其中,
k=1稱為下標,表示an數列的起始項(起點)
n為上標,就是an數列的最後一項(終點)

這裡用k作為下標,是因為不要用兩次符號n
會搞混淆。所以用k來區別n。

那麼,看一些例子:
10
∑ n = 1+2+3+...+10
n=1

6
∑ k² = 3²+4²+5²+6²
k=3

10
∑ 2 = 2+2+2+ ... +2 (10個2)
k=1
這個例子顯示,因為沒有看到ak數列,
只看到常數2,也就是說,
ak數列是一個每一項都是1的數列。

5
∑ 5j = 5j + 5j +5j +5j +5j =25j
i=1
而這個例子,下標是i=1
不過注意到數列一般項是 5j (j跟i無關)
所以就是5個5j相加。

講完了 ∑ 符號的記法跟意思之後,
必須講一下運算性質。

現在,假設這裡有兩個數列,
一個是ak數列,另一個是bk數列,
而c是一個常數。
那麼:
n n n
① ∑ ( ak ± bk) =( ∑ ak) ± ( ∑ bk)
k=1 k=1 k=1
兩個級數的相加減,可以拆開。

n n
② ∑ (c ak) = c( ∑ ak)
k=1 k=1
常數是可以提到∑的外面。
第一個個性質,把ak級數和bk級數都展開,
就可以知道加減是可以拆開的。
第二個性質,
c ak 展開,也能發現每一項都有常數倍c可以提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乘和相除不能這樣做。

可知

最後,就是樓上大大整理出來的三個重要的求和公式。
因為有這三個級數公式,
我們將某一個想要求和的表達式,
用 ∑ 化簡,然後就可以套公式求和。

舉一些例子
(1) 求 2×3+3×5+ ... +(n+1)(2n+1)=?

(2) 求15×10+14×9+…+6×1=?

(3)求 1²+ 3²+ 5²+… +29³=?

(4)求 9³+10³+11³+12³+13³+14³+15³=?

以上題目,我把解答拍成圖片放在下面:

如果學起來,求和就難不倒你了
如果還有不懂的就問,我會一一回覆!

可知

(4)

可知

(3)敘述有打錯,是加到29²,不是³次方。

可知

這三個公式
1+2+3+……+n 很常見,就是梯形公式
然後是平方和公式與立方和公式。

為什麼等於右式,
一種證明是很直接式的「數學歸納法」證明

另一種是,利用(n+1)³ – n³去證明平方和公式

立方和就稍微麻煩一點
利用n⁴ –(n–1)⁴ 去慢慢推導

以上。

@Arabidopsis thaliana
@可知
懂了,講的非常清楚,謝謝你們‼️

可知

不用客氣!

留言
PromotionBanner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