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國中

請問35題的D錯在哪🥲

請閱讀以下圖文,並回答34~35題: 多比在做專題報告時,想要分析其他高中生對於回家作業的感受,因此做了 一份問卷,這份問卷最後共有110位高中生填答,下面【甲】圖表是問卷填答的 分析數據 【乙】文則是多比整理高中生提出的建議。 【甲】您覺得要完成回家作業對您的學習動力有何影響? (0分為「使學習毫無動力」,5分為「使學習非常有動力」) 110則回應 (人) 40 30 54 56 -37(33.6%)- 30(27.3%) 20 11(10%) 13(11.8%) 10 12(10.9%) 7(6.4%)- 0 1 2 3 4 5(分) 【乙】 這110 位高中生中的大多數人並於問卷最後,對於「回家作業」提出以下建議: 1. 教師能讓學生以自己想法呈現作業,例如:報告、心智圖… 2. 開放「自由選擇」的作業,讓學生更樂於寫作業。(83人提出) 3. 期待老師出的作業方向能讓學生進行跨學科研究。(81人提出) (85人提出) 4. 請讓學生在書寫回家作業時能訓練推論、思辨與論證能力(90人提出) 5. 請讓學生知道每一項回家作業的意義,不然重複練習會讓學生覺得此項作業沒 用處。(101人提出) *分析附註: 1. 在甲圖中,評分2分以下的人認為回家作業會使學習無動力,評分3分以上者則 認為回家作業可增加學習動力。 2. 提出建議的高中生中,評分2分以下者有45人提出建議,評分3分以上者則有48 人。 34. 根據甲圖表中的數據,下列哪一項推論較正確? (A)不到五成的學生認為回家作業對學習動力有促進成效 (B)約有四十三位高中生認為回家作業會使學習較無動力 (C)認為回家作業使學習非常有動力的學生多於使學習毫無動力者 50.9 49.1 (D)認為回家作業使學習無動力與增加學習動力的學生比例相差在2%以內 735. 多比和同組同學要根據這甲和乙文進行綜合分析,請問哪一項結論最切合甲圖和 乙文的內容? (A) 不論學習有無動力者,認為回家作業一律毫無用處,不用賦予意義 (B)不論學習動力高或低的學生都希望回家作業內容與型態能有所改變 (C)認為作業能增加學習動力的40人皆建議學生能自由選擇作業形式 (D)認為作業「會使學習較無動力」中有30人建議作業要訓練論證能力 13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國中

想問35題(這篇文章看不太懂

讀以下圖文,並回答34~35題: 多比在做專題報告時,想要分析其他高中生對於回家作業的感受,因此做了 一份問卷。這份問卷最後共有110位高中生填答,下面【甲】圖表是問卷填答的 分析數據。【乙】文則是多比整理高中生提出的建議。 【甲】您覺得要完成回家作業對您的學習動力有何影響? (分為「使學習毫無動力」,5分為「使學習非常有動力」) 110則回應 (人) 40 30 20 11(10%) 13(11.8%) 10 0 0 【2】 -37(33.6%) 30(27.3%) 12(10.9%) -7(6.4%) 2 3 4 5 (分) 這110位高中生中的大多數人並於問卷最後,對於「回家作業」提出以下建議: 1. 教師能讓學生以自己想法呈現作業,例如:報告、心智圖………(85人提出) 2. 開放「自由選擇」的作業,讓學生更樂於寫作業。(83人提出) 3. 期待老師出的作業方向能讓學生進行跨學科研究。(81人提出) | 4. 請讓學生在書寫回家作業時能訓練推論、思辨與論證能力(90人提出) 15. 請讓學生知道每一項回家作業的意義,不然重複練習會讓學生覺得此項作業沒 用處。(101人提出) *分析附註: 1. 在甲圖中,評分2分以下的人認為回家作業會使學習無動力,評分3分以上者則 認為回家作業可增加學習動力。 2. 提出建議的高中生中,評分2分以下者有45人提出建議,評分3分以上者則有48 人。 34. 根據甲圖表中的數據,下列哪一項推論較正確? (A)不到五成的學生認為回家作業對學習動力有促進成效 (B)約有四十三位高中生認為回家作業會使學習無動力 (C)認為回家作業學習非常有動力的學生多於使學習毫無動力者 (D)認為回家作業使學習無動力與增加學習動力的學生比例相差在2%以內 A 35. 多比和同組同學要根據這甲圖和乙文進行綜合分析,請問哪一項結論最切合甲圖和 乙文的內容? (A)不論學習有無動力者,認為回家作業一律毫無用處,不用賦予意義 (B)不論學習動力高或低的學生都希望回家作業內容與型態能有所改變 (C)認為作業能增加學習動力的40人皆建議學生能自由選擇作業形式 (D)認為作業「會使學習較無動力」中有30人建議作業要訓練論證能力 JHS FR 13 (112904-C)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國中

42怎麼解

隆興元年,鎮江軍將吳超守楚州。魏勝在東海,方與膚抗,遣統領官盛彥來索資 貨。它將袁彥忠者,主押金帛,盛認 見舟內白金盈載。是夕有二十盜,挾刀登舟 劫縛袁,掠銀四百錠以去。 進見 明日,袁詣府泣告吳。吳捕盛及其親校訊治,不勝慘酷,皆自誣。追贓無所有, 吳不俟獄成,將先誅盛。 前一日,市人王林者,素亡賴,其妻冶容年少,當壚於肆,與鄰惡子通。適 爭言相詈,林妻持杖擊其七歲兒,兒曰:「爾家昨日拆灶修治,必是偷官銀埋窯 耳!」邏卒聞之,相議曰:「小兒忽有此言,出於無意,而王生固穿窬之雄」也,何 往察之!」乃往肆沽酒,且乞魚肉,妻曰無有。群卒醉毆,突入廚,推灶磚落,妻大 罵,卒謝曰:「此細事,當為整之。」妻遽遮止,卒故毀之,見白鋌滿中,即王及妻 赴府,並傳黨皆棄市。 盛彥幾死而得生矣! . (洪邁夷堅志) ①當爐:賣酒。(2)相署:責罵。響,音ㄌ一、。③穿得之雄:形容心術不正,表裡不一的人。窬,音ㄩ。 1 根據本文,邏卒所說「此細事,當為整之」,其用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在市集喝酒鬧事,理當要道歉謝禮 (B)廚灶的磚頭等小事,應當完整放好 (C)為了魚肉這件小事,要來整頓廚房 (D)藉故整修爐灶,實際調查贓款下落 42 根據本則故事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吳超的統領官盛彥,來索取鎮江軍隊所需物資 (B)袁彥忠挾持二十盜,掠走銀四百錠並告上官府 (C)吳超欲誅殺盛彥,幸虧邏卒查明實情逃過一劫 (D)王姓流氓本是梁上君子,將官銀埋在鄰家灶頭

待回答 回答數: 0
PromotionBanner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