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國中

想問35題(這篇文章看不太懂

讀以下圖文,並回答34~35題: 多比在做專題報告時,想要分析其他高中生對於回家作業的感受,因此做了 一份問卷。這份問卷最後共有110位高中生填答,下面【甲】圖表是問卷填答的 分析數據。【乙】文則是多比整理高中生提出的建議。 【甲】您覺得要完成回家作業對您的學習動力有何影響? (分為「使學習毫無動力」,5分為「使學習非常有動力」) 110則回應 (人) 40 30 20 11(10%) 13(11.8%) 10 0 0 【2】 -37(33.6%) 30(27.3%) 12(10.9%) -7(6.4%) 2 3 4 5 (分) 這110位高中生中的大多數人並於問卷最後,對於「回家作業」提出以下建議: 1. 教師能讓學生以自己想法呈現作業,例如:報告、心智圖………(85人提出) 2. 開放「自由選擇」的作業,讓學生更樂於寫作業。(83人提出) 3. 期待老師出的作業方向能讓學生進行跨學科研究。(81人提出) | 4. 請讓學生在書寫回家作業時能訓練推論、思辨與論證能力(90人提出) 15. 請讓學生知道每一項回家作業的意義,不然重複練習會讓學生覺得此項作業沒 用處。(101人提出) *分析附註: 1. 在甲圖中,評分2分以下的人認為回家作業會使學習無動力,評分3分以上者則 認為回家作業可增加學習動力。 2. 提出建議的高中生中,評分2分以下者有45人提出建議,評分3分以上者則有48 人。 34. 根據甲圖表中的數據,下列哪一項推論較正確? (A)不到五成的學生認為回家作業對學習動力有促進成效 (B)約有四十三位高中生認為回家作業會使學習無動力 (C)認為回家作業學習非常有動力的學生多於使學習毫無動力者 (D)認為回家作業使學習無動力與增加學習動力的學生比例相差在2%以內 A 35. 多比和同組同學要根據這甲圖和乙文進行綜合分析,請問哪一項結論最切合甲圖和 乙文的內容? (A)不論學習有無動力者,認為回家作業一律毫無用處,不用賦予意義 (B)不論學習動力高或低的學生都希望回家作業內容與型態能有所改變 (C)認為作業能增加學習動力的40人皆建議學生能自由選擇作業形式 (D)認為作業「會使學習較無動力」中有30人建議作業要訓練論證能力 JHS FR 13 (112904-C)

已解決 回答數: 1
PromotionBanner
國文 國中

請問題目的意思為何等於A (我看不懂國文啊

36. 關於本文的寫作方式,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先提問再反駁答案,提醒避免火災錯誤處置方式 (B) 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先說出結論,再分層論述理由 (C) 並列二項火場中最重要的行動,分述使用的時機 。 (D) 每一分項當中先舉正確的做法,再舉錯誤的例子 5 請閱讀以下選文,並回答第37~38 題: 心流,指的是人進入一個非常投入、專注的狀態,對時間的感覺 會錯亂(投入其中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但實際上可能已經過了好幾個 小時了)。這狀態給人的感覺是相當好的,通常會帶來一些「新發現 」,達到從前想不到的境界。而要進入心流的重點條件如下:做有挑 戰性且感受到趣味的事情、有個自己想做且清楚明確的目標,全心投 入去做。 除了進入心流狀態以外,再多談兩個重點好了,「閒暇」以及克 服「難題」。 很多人都會直覺認為「閒暇」時間愈多愈好,「如果可以閒,誰 想要忙碌呢?」但其實這句話不完全對,很多人即使能夠很閒,也不 見得比較快樂。要能「充分的利用閒暇時間」,才能讓人真正感受愉 悅。而克服難題的方式,書中提供三個步驟,一是要處變不驚,二是 把視野擴大且不鑽牛角尖,最後一步就是找新的解法。總之,要對自 己有信心並且保持彈性。 「心流」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態度。想辦法讓生活本身充滿趣味, 經由不斷地挑戰自己,讓能力可以持續增長,就是心流的目的吧! -改寫自〈《快樂,從心開始》讀後感〉 37. 根據上文,下列關於「心流」的敘述,何者最適當? (A)人進入「心流」時常無法察覺時間流逝 (B) 置身「心流」須先有閒暇,且樂於挑戰 (C) 閒暇的時間越多,越可能感受「心流」 (D) 人們因「心流」才能專注且有明確目標、 所 CONS Tilline 2 文精通方 每道試題均有著作權 最苦打硬、封建、轉接上破兼任 編 國文科 第1回(第一冊) 19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國中

求解

閱讀下文,回答第37-38題 魯本是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中旬,隻身來臺旅行的。據說他最早的旅行計畫是要到 山,但是後來改變行程,前往阿里山。他想以徒步旅行,橫越某一條山路。 為何他會選擇臺灣的山岳旅行呢?原來,在紐西蘭時,他就是經常縱走山林,臺灣 多高山,相信魯本對這塊地理情境類似家園的山水,在行前一定充滿嚮往吧。 但十二月四日,你們發現,魯本走入森林之後,音訊杳然,並未按約定返國。我們 發動了數千人,查遍了阿里山山區,竟也找不到他的蹤影。 在臺期間,你還主動配合警方,到阿里山每一角落探尋,雖然語言不通,但還是挨 家挨戶,向沿路的人比手畫腳,甚至親自上電視,向我的同胞求援。 後來,我又在奮起湖老街遇見你。你的穿著打扮仍是老樣子,遠遠地便清楚認出 其實,那時整個阿里山鄉的人都認識你,也對你充滿敬意。 這條老街就有賣江蕙的唱片,你是在這兒買的嗎?也不知那時,你是否聽懂了江蕙 的歌詞了,「啊/心塊半醉半清醒/自己最明瞭」。或許,你根本不知道這是一首情歌呢! 但你提到,這首歌雖然不知道歌詞意境,卻被那憂傷的旋律感動,那是跨國界和跨 文化的,語言不再重要。那旋律讓你的靈魂震懾,在旅程中不僅撫慰你的傷痛,也讓你 透過歌聲,感受到臺灣人的溫暖。 臺灣是個傷心地。 按理臺灣是個傷心地,你應該不會再回來的。但相隔一年,你再度出現阿里山。原 來,紐西蘭的臺僑們透過報紙,了解你在這兒的情形,感動之餘,再集資五千美元, 生活貧簡的你,還有餘裕,再度回來尋找兒子。 這回你長時以豐山為家,彷彿自己也是地震的受難者,協助九二一大地震組合屋的 重建,也跟當地村民結下深厚的友誼。同時,你還走訪隔鄰的來吉,跟鄒族人研議,如 何和毛利人文化交流。你還拍攝了紀錄片,留下阿里山的美麗山水。一邊拍,一邊繼續 跟失蹤的孩子對話,敘述一個魯本很想抵達的地方。 車 正 或許是這些行徑吧,在語言不通下,你會喜愛江蕙的歌曲,我便有逐漸理解的線索。 ( 骨。儘管你也是登山好手,在這趟山路之行裡,還是摔了好幾次。相信這樣的深入,你 我在豐山旅行時,好幾位友人都提到,他們還帶你深入石夢谷,探尋一副無名的屍 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走進阿里山森林時遇到的狀況。

已解決 回答數: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