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清代某官僚在日記中指出:在某地區,山坡地上種滿了高粱、玉米,河中的沙洲多已開
闢為田園;平地的樹木已被砍伐殆盡,偏遠地區的原始林區也已被開發。據此,他主張:亂世
的根源,在於人口數量太多。追求長治久安的方法,就要透過放寬殺女嬰的禁令、發放避孕或
墮胎的藥品、延後男女婚姻年齡等策略,以控制人口增加的速度。該官僚分析人口問題的成因
雖然正確,但主張的減緩人口成長策略卻過於激進且不人道,並未獲得社會及各級官員認同,
也未被政府採納。請問(10~11題):
A
ESC
| 111學測
10. 該官僚在日記中的論述,最適合作為該地區當時下列哪項事實的佐證? (A)超過環境
負載力上限 (B) 區域互賴已超過限度(C)原住居民已遷徙他鄉 (D)產業分工已發展成
熟。」
資
△示視圖不成,更不坐,口人全出
11. 由該官僚主張的減緩人口成長策略判斷,其所處的時代,經濟活動最可能有何特徵?
(A)資源採集需要族群密切合作(B)貿易活動需要精確計算能力(C)農業生產需要大量
本體力勞動(D)城市對鄰近鄉村依賴程度低。
IS 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