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自然 國中

求1、5、11算式

20:57 1月15日 週一 ≤≤G. ← 11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自然二年級試題.pdf 高雄市立大灣國中11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二年級自然科考題 選擇題:2.5分/題,總分100分 答案請以2B鉛筆填電腦答案卡 1. 取相同的 A、B兩燒杯,加入水後在供熱穩定的火爐上加熱,測得溫度變化 與加熱時間的關係如附圖所示,若A杯水的質量為100 克,則B 杯水的質量 為何?(A)50 (B)100 (C)150 (D)200 克。 2. 關於「熱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溫度不同的兩物接觸,熱量低的吸 收熱量,熱量高的放出熱量 (B)兩物接觸時,熱量從熱量高流向熱量低,最 後兩者溫度一致 (C)兩物接觸時,熱量從溫度高流向溫度低,最後兩者溫度 一致 (D)兩物接觸時,熱量產生流動,最後兩者熱量相等 。 3. (甲)旅客進出機場海關時,因防疫需求常使用紅外線測溫儀來測量體溫;(乙)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 是製作溫度計的材料;(丙)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會上升;(丁)溫度不同的二物體接觸時,熱量就會 流動;(戊)熱量的流動一定要經過物質的傳遞;(乙)冰塊熔化時,持續吸熱,溫度會上升。有關熱與溫 度的描述,以上敘述有幾項正確? (A)3 (B)4 (C)5 (D)6 項。 4. 正勛將 100 g、10°C的某固體,置於穩定的熱源上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 溫50 30 5.承上題,若此固體的比熱為0.5cal/g·°C,則 0~10 分鐘,此固體吸收熱量為 (A)10 (B)100 (C)1000 (D)2000 cal 關係如附圖,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物體的熔點為50℃ (B)加熱 10 分鐘後,已完全變成液體 (C)此物體的沸點為 50°C (D)此物體固體時比熱比 液體時比熱為大。 甲 Z |熔點(°C) | 沸點(°C) -50 160 320 300 500 溫度(C) -90 丙 -20 丁 70 度 30 °C 20 第1頁,共4頁<背面有題> 10 0 10 0 30 20 6.關於現行元素週期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週期表中的元素,未來可能繼續增加 (B)週期表共有七 個週期、18 族 (C)同一族元素其化學性質相似 (D)元素排列按原子量排列。 7.有關「鈉」、「鉀」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A)都屬於「鹼金屬」 (B)鈉與水的反應比鉀更為劇烈 (C)都能與水反應,水溶液可使酚酞指示劑呈紅色 (D)都須保存在礦物油中。 8.下列關於化學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A)從葡萄糖的化學式 CHO。可知,其組成的氫和氧原子數比例 為2:1 (B)金屬元素是由許多金屬原子堆積而成的,故其化學式以元素符號來表示 (C)已知氯和鈣化 合時的原子個數比為2:1,可推測氯化鈣的化學式為 ClCa (D)中文名稱順序與元素符號順序相反,所 以NaCl 稱為氯化鈉。 9.下列敘述何者不屬於道耳頓所提出的「原子說」內容論點?(A)所有物質的最小組成單位為原子 (B)相同種類的原子質量和性質皆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整數比例結合而成 (D)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原子會重新排列生成新原子。 10.某物質在溫度為-60°C時為固體,60°C時為液體,200°C時為氣體,根據附表可能為下列何者? (A)甲(B)乙(C)丙(D)丁。 +19% A 10 2 4 6 加熱時間 (分) B 2 M 40 60 加熱時間(分) 11.將 180 g 的冷水與未知質量的鉛塊混合,若冷水的溫度為20℃,鉛的溫度為 60℃,其溫度與時間關係圖如右圖,若鉛的比熱約為0.03 cal/g-C,(假設 過程無熱量散失),試問鉛塊的質量為多少?(A)180g (B)200g (C)1800g (D) 2000 g 12.關於「3NO」所代表的意義,下列何者正確?(A)有三個分子,每個分子由3個N原子與6個O原子所 組成 (B)有三個分子,每個分子由1個N原子與2個O原子所組成 (C) 有一個分子,每個分子由3個 N原子與6個O原子所組成(D)有一個分子,每個分子由1個N原子與2個O原子所組成。 時間 13.采軒在某處文宣說明看到如下圖描述當地海、陸風的情形,請問采軒可以從中獲得哪一項結論? (A)這張圖所描述的是地夜晚的情形(B)這張圖的方式陸風(C)可以用人黑的傳導」來解釋此一圖 DocuFreezer Created by free version vo

待回答 回答數: 0
自然 國中

可以幫我對答案嗎

理化科第 次復習考 全 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 (A)加熱液體時,在公液體的器皿下使用陶瓷纖維網 的目的為何? (使器皿可以均匀受热 B使然血運因不易翻倒 C性器可集中火力受熱 使器内的極品可以混合均匀 02.胖虎以同一直尺多次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並將 測量結果記錄如下表所示,試問該鉛筆的長度應記 為多少公分? 測量次數 一 二 = E 測量結果 12.5 12.3 10.6 A 12.62 B 12.65 0124 (①) 12.41 A 03.動宇用直尺測得理化課本的長度為25.80公分,則 他用的直尺最小刻度為何? (A) 10 cm Blcm (0)1 mm D. 0.1 mm B)4.下表為小夫整理的甲、乙兩項使用酒精燈加熱試管 時的注意事項及其應對原因,請問兩者是否合理? 甲加熱試管時,試管口不可對以免產生噴烤 加熱试管時,應使試管傾料以增加受熱面積 (A兩者皆合理 我兩者皆不合理 平合理,乙不合理 甲不合理,乙合理 (B) 3.甲物體在高山上測得的質量和乙物體在平地上測得 的質量相同,則甲和乙放在同一地點時,測得的質 量何者較大? (AFP (BZ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C)6.欲將試管夾住,置於酒精燈上加熱,需使用下列何 種用具最恰當? (A) (B B p) 7.在一個已就零的上 天平左側與右側 五 t 10.6 15.7 15.7 12.5 12.3 12.45 (04-10°mm (34×102mm ,名放置一個質量 與規格完全相同的 量筒。左側量筒內 裝有液體甲,右側 量筒內裝有密度為 1.2g/cm²的液體。 乙,如右圖所示,此時天平指針靜止在中央,則液 1-2×50=60 體甲的密度為多少 g/cm'? (A) 0.96 (3) 1.20 (04×10 cm (D4×102m (C)1.25 (D)) 1.50 (C)8.右圖為附有比例尺的新冠病市示意圖 ,則運用此比例尺推算,圖中的新冠 病毒實際長度約為何? (1am-10"m) 0=15 90 40 RIN 液體乙 1pm COM AUR B (1-1) AVM 3 6 22 姓宣 (A)9小玉利用排水法測量塑膠球與金屬塊的體積,步認 如下: 一、取適當大小的單間,在麗筒中裝入水,記錄水 面位置刻度 X, mL。 二、將塑膠球放入量筒中,塑膠球會浮在水面上, 記錄水面位置刻度 X: mL。 三、以細繩的兩端分別綁住塑膠球及金屬塊(塑膠 球在上方),將兩者放入量筒中,待兩者完全 沉入水面下,記錄水面位置刻度 XymL。 四、解開綁住塑膠球的細繩,塑膠球會上浮,待水 面靜止後,記錄水面位置刻度 X mL。 已知在實驗步驟中,量筒內水的體積不改變,且細 繩的體積可忽略不計,則金屬塊的體積應為多少 cm'? (A) X₁-X₂ CX-X-X 210. 如右圖所示,甲、乙兩個組 織均勻的實心球體,置於已 歸零的天平左右兩秤盤中, 此時天平保持平衡,則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B) X-Xz D X₁-X₂-X₁ )和體積(V)的關係圖如右,則簽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三物體同質量時,體積為 甲 (A)甲的密度大於乙 (B)甲的質量小於乙 (C)甲的體積等於乙 D甲、乙為同一種物質 II.以同一直尺測量筆記本的長度5次,所得結果依次 為 17.82 cm、17.81cm、17.83.cm、17.08.cm 及 17.89 cm,請問筆記本的長度應記為多少公分? B 17.69 cm ( 17.68.cm (C) 17.83 cm (D) 17.84 cm ) 12. 甲、乙、丙三種固體,其質量(M (C) 1000 (D) 1086 (A)14.右表為A、B 兩固體 的密度與體積,將A 百A 炳 2012年 (B)三物體同質量時,密度為D>Dz>D- (C)三物體同體積時,質量為M<M.M. 固體 (D)三物體同體積時,密度為DDD B)13.小文在容量為1000 cm 的寶特瓶中裝水,並且放 入冷凍庫內,隔天再將完全結冰的寶特瓶取出,若 NB 分別放在已歸零。 A B 的上皿天平左、右兩 乙 不想讓瓶子撐裂變形,則小文最多只能在瓶中裝多 少L的水?(已知水的密度為1g/cm,冰的密 度為0.92 g/cm') (A) 860 (B) 920 40 丙 0.75 1.2 密度 (g/cm)(cm') 40.0 25.0 秤盤中,達平衡時天平的指針將會指向何方? (中央“0”刻度處 (B)在“0”刻度的左方 (C)在“0”刻度的右方 (D)無法判斷 (A),今有兩正立方體鐵塊,質量各為9毫克和9公斤, 則此兩鐵塊的邊長比為何? (A)1:10 (B)1:100 (C) 1:1000 (D) 1:10000 【背面尚有試題】

待回答 回答數: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