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社會 國中

請問54題A錯在哪🙏🏻

D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3至54題 利澤閱讀了一則旅遊報導:「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昔日被稱為『中東 瑞士』,社會上開放與保守的風氣並存,沙灘上可以看見穿著比基尼泳裝的美女, 也有長袍遮住全身的穆斯林女性。與中東大部分國家的沙漠氣候不同,當地是屬 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型氣候。該國還擁有優良港口和二千年以上 歷史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它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並成為歷史上各個政權擴 張的重要競爭。20世紀後則夾在中東兩大宿敵的中間,成為相互廝殺的戰場。 受到上述該則報導的影響,利澤決定要去當地旅遊。 J 這次的旅程中,利澤參觀了當地最著名的歷史遺跡——自古羅馬共和時期遺 留下來的世界文化遺產,據說沒來過此處等於沒到過黎巴嫩。之後利澤還逛了許 多街邊小店,購買當地傳統的人偶公仔,他仔細看這些人偶的說明得知,從西元 前 1000 年左右開始,此地因為與鄰近的某文明商業往來密切,所以此地商人便將 該文明的文字系統簡化後傳向歐洲地區,成為拼音文字的基礎。 中東:今指歐、亞、非三洲交會的地帶,包括西亞與北非大部分地區。 53. 文中提到利澤在當地參觀的最著名歷史遺跡,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西元560年製作的鑲嵌畫地圖 (B)已連續 7000年有住民的朱拜勒城 A (C)西元8世紀時所建造的安賈爾古城 7X(D)西元前64年擴建的巴勒貝克神廟群 54.文中畫雙底線處提到的「某文明」,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蘇美人 (B)埃及人 (C)希臘人 象形文字(圖像表者符號。 (D)印度人 →腓尼基人改良後傳入歐洲。 試題結束

已解決 回答數: 1
社會 國中

請問53題C錯在哪🥲

J (D)由主管機關提出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三讀後再送請總統公布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2至54題: 歷史上曾有一種「主張」,其內容是以軍事領導政治,以武力為立國基礎,對內加 強對人民的控制;對外則以掠奪、發動戰爭,來併吞鄰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 日本為代表。 十七世紀,日本因為與西方的衝突,開始鎖國;直到十九世紀面臨西方武力的入 侵,才被迫結束。此時,日本為了國家的生存,展開變法維新,之後國力迅速提升。當 時日本的政治家、政黨和軍方都希望日本與西方列強有平等的地位,也認同日本應在亞 洲建立強權。 1895 1904 十九世紀末,日本擊敗清帝國;二十世紀初,更進一步擊敗俄國。這兩場勝戰,增 強日本的自信心,也讓中國朝野在驚嘆之餘,促使清朝內部展開革新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陸續面對經濟不景氣、關東大地震、金融恐慌等困境,使 人民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後,失業率暴增,社會動盪不安,人民 的責難多湧向政府。日本政府在面對自身地理環境的劣勢、嚴重的通貨膨脹,與來自國 內的強大壓力等因素下,決定積極向外擴張,發動戰爭侵略中國與東南亞等地。這時也 是此一「主張」發展到最頂峰的階段。 52. 日本兩場勝戰,分別促使中國政府展開哪兩場改革運動? C52. (A)自強運動、明治維新 (C)戊戌變法、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革命運動 (D)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8.日本想藉由擴張,來彌補自身地理環境的劣勢,而這個劣勢主要包括下列何者? 79(A)整體地勢低窪,逢颱風積水不退 (B)缺乏能礦資源,極高度依賴進口 (C)高原主體緊鄰海岸,天然港灣少 (D)境內冰河地形發達,土壤多貧瘠 154.文中提及的「主張」指的是下列何者? (DIEL # moto

尚未解決 回答數: 2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