ノートテキスト
ページ1:
第二章 組織結構與類型 壹組織結構 一、組織結構概論: (一)組織結構的意涵: 1. 指組織正式關係與職責的一種模式 ⇒組織圖+工作說明書+職務說明書 2.顯示機關組織活動的功能及關係 3、指組織各部門及各層級之間所建立的一種關係模式 (二)組織結構的功能: 效率、工作滿足、溝通、齊一組織 (三)組織結構的要素:麥克法蘭(McFarland)的觀點 1. 縱的層級(層級節制) 2. 平行單位及部門(專業分工) 3、職位與任務 4.直線與幕僚單位 5. 變態結構(暫時性組織) (四)衡量組織結構的三要素:複雜性、正式化、集權化 *若三個要素程度都偏高⇒機械結構,都偏低 有機結構 (五)組織結構的原則:穆尼(Mooney)和雷利(Reiley)的觀點 1. 階梯原則:層級節制(垂直) 2. 機能原則。同階層之間的分工(水平) 3. 幕僚原則。輔助性的 4、協調原則:各部門/單位應有良好的溝通網路
ページ2:
(六)影響組織結構的因素: 1.內部因素: (1)組織規模:越大 官僚化(層級組織化) (2)作業的多樣化:產品/服務有限⇒結構簡單 (3)員工的特質:員工經驗,所受教育訓練⇒有助組織決定最佳結構 2.外部因素: (1)環境穩定性程度:層級或有機 (2)科技:物理性科技(ex電腦、機械設備)、知識科技(ex.軟體、技巧) (3)外部壓力=ex.法規、股東、競爭者、客戶 3、策略因素:組織策略改變,通常會修改結構 (七)組織生命週期與組織結構: 1. 組織生命週期之階段:創生⇒成長⇒衰敗⇒死亡 (1)格林納(Greiner)認為組織在演進的過程中,分別藉由 創造、指揮、授權、協調、合作等5個階段而成長,每一個 階段都終結於組織面臨重大問題而導致的危機 2. 組織設計重視: (1)分化與整合(解決本位主義)的平衡 (2)集權(避免恐龍症候群)與分權(避免失控)的平衡 (3)標準化與機動調適的平衡
ページ3:
二、組織結構的垂直分化: (一)意涵: 1. 以層級節制為分化依據,對組織的垂直面向進行分化,建立組織的 2. 層級節制體制、組織層級的數目,命令指揮系統 垂直分化的三標準:一個人在組織的權力大小、責任程度和所監督的 管轄數目 ⇒垂直分化是決定組織成員工作範圍的大小 (二)層級: 1. 高層管理職位,負責總目標制定、資源分配(ex.局長) 2、中層管理職位:負責分目標的制定、完成上級政策、協調下級(ex處長) 3. 低層管理職位:負責完成高層的決定、協調/指導基層員工(ex.科長) 14、 基層員工職位:負責執行特定工作活動(ex.科員、辦事員) (三)特性: 層級越多,控制幅度越小、溝通頻率越小、協調更加困難 (四)原因、正功能與負功能: 1. 垂直分化的原因: (1)管理幅度的限制 (2)分工合作的實施 (3) 問題解決需要(經驗) (4)人性公平感的需要(升遷) (5)協調、仲裁的設置(6)行政效率的提高 (7)管理決策制度的促成 (8)藉授權分擔職責 2. 層級化的正功能: (1)界定權責關係 (2)澄清組織目標(3)說明事權範圍 (4)潤滑上下歧異 (5)減輕主管負擔(6)說明決策程序 (7)規範組織運作 (8)平衡組織擴張 (9)保護下級權限
ページ4:
3. 層級化的反功能: (1)限制組織適應 (4)忽視動態層面 (2)助長本位主義 (3)阻礙理性決策 (5)增加上下隔閡 (6)造成地位競爭 (7)抑制適才適所 (8)妨礙快速晉升 ((9) 壓抑人員心理 (10)增加溝通障礙 (11)形成制式行為 (五)垂直分化與控制幅度: 1. 控制幅度的意涵:一個主管能直接指揮監督的部屬數目 2. 控制幅度與層級節制的關係:成反比 3. 影響控制幅度大小的因素: (1)對監督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成反比 (2)對監督工作的複雜性與重要:成反比 (3)工作的反覆性:成正比 (4)部屬的能力成正比 (5)權責的劃分程度:成正比 (6) 幕僚的襄助:成正比 (7)部屬的教育程度:成正比 (8)授權的程度成正比 (9)組織目標明確程度成正比 (10)傳達指令清楚程度成正比 4、控制幅度與組織結構的關係= 控制幅度小⇒高架式的組織結構 控制幅度大 扁平式的組織結構
ページ5:
三、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 (一)意涵:將工作性質目的(purpose)、過程(process)、人(people)、地點(place) (4P) 的差異進行工作劃分的過程 (二)特徵: 1. 水平擴張 2、同一階層的部門是平行關係 3.專業分工 (三)分部化的原因: 1. 工作複雜、組織龐大 2、提高行政效率 3.追求適切的控制幅度 4.達成工作專業化之利益 5.便於管理 (四)分部化的原則:古立克(Guick)提出4P原則 1. 依目的而分工=ex.行政院一研發處、管制考核處/教育部一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優:易受大眾注意,缺:不易進行分工 2.依過程而分工=ex,組織一採購、製造、行銷部門 優:專業技術,缺:容易忽略組織目標 3.依服務對象而分工=ex.教育部一中等、高等、社會教育司 優:可直接和服務對象接觸,缺:降低專業分工 4. 依地區的不同而分工=ex外交部一北美司、中南美司 優=便於協調特定地區業務,缺忽略集中管理 (五)分部化的方式= 1.古立克(GGulick)的分類: (1)依據功能分部化=性質相同的工作歸在同一部門,為最普遍的方式 ①優點:專業分工、事權劃一、職責明確 ②缺點:集權⇒無法適應快速變遷的環境、本位主義、 單位劃分過多⇒協調溝通困難
ページ6:
(2)依據程序或設備分部化:基於經濟與技術面向的考量 ①優點:專業分工、節省成本、大量生產、技術合作 ②缺點:強調手段忽略目的,專業人才不易領導、協調、龐大機關組織不適用 (3)依據人,顧客或物品分部化: ①優點:直接接觸/協調、工作簡化、因地制宜 ②缺點:缺乏專業分工、職業衝突,重複、各自為政,協調困難 (4)依據地區分部化= ① 優點:因地制宜、易協調,監督一地區內各種工作、工作效率佳 ②缺點:各自為政,產生地域觀念、離心現象,忽略總體目標 2、明茲伯格(Mintzberg)的分類:除了上述4種,還有下列2種分部化的方法 (1)依據知識與技能分部化:ex醫院一小兒科、婦產科 (2)依據時間分部化=ex.大學一日/夜間部、工廠一輪班制 四、組織結構的類型: (一)傳統的組織結構型態: 11、傳統的組織:企業組織初創時期 (一個小型的高層決策,中層主管很少,多數的基層人員) 2、理性的官僚體制:工業化社會 (金字塔結構,層級節制) 3. 雙層金字塔結構:企業組織常見 (管理階層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層級節制) 凸 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 作業人員
ページ7:
Date 【火事業部 xx處 xx處 xx處 群 (二)新的組織結構型態。 1.專案組織。 (1)意涵: 專案 乙專案 xx.. 群 ①又稱矩陣型組織 ②團隊(來自不同單位) ③任務完成後,成員會回歸原單位 (2)特性: ①臨時性的動態組織 ②開放性的團體 ③人員互動頻繁、相互支援 ④為特殊目的成立 (3)優點: ①目標明確 ②可訓練通才的管理人員 ③ 專案人員可發揮所長 ④具有彈性 (4)缺點= ⑤可消除本位主義 ① 專案主管與功能主管的衝突 ②人員變動大 ③影響原部門的工作 ④雙重忠誠的問題 2、 鐘型組織: (1)極端集權的集體領導 (2)組織依賴具有高學位的電腦 及資訊專家 (3)重要的少數決策者居於組織最頂端, 形成一個實行集體領導的首長群 (4)中階管理人員相當少 (5)下層人員的工作單一、高度程式化 首長群 功能專家 專家 白領和藍領階 級的操作人員 群 中層管理人員
ページ8:
3. 直立橄欖球型組織。 (1)生產工作持續自動化時,知識 工作者在數量上將居於多數 (2)組織劃分成三個互不流通的部分, 高級主管可直接找這些專家,不需考慮 地位或指揮系統 首長群 受過高等教育」通才 的功能專家 專業人員和 ↓知識工作者 操作人員 4. 同心圓型組織: (1)組織民主化 (2)組織成員的教育水準及專業技能不斷提升, 權力與地位會逐漸分化,傳統的層級節制 漸漸不受重用 (3)未來新興組織的代表性結構 5、自由式組織: (1)結構如同阿米巴(變形蟲)一樣,隨時 因組織需求而變形 (2)為多重型態的組織 (3) 中央是一個常設的管理小組和各種專家, 外面則是圍著常設的層級結構、 臨時編組與矩陣結構 (4)這些單位是依據權變理論的角度而設立, 通才 主管人員 專家 5 作業員 目的在於適應生產技術、服務程序與外在環境的需要
ページ9:
*補充一機械式組織vs. 有機式組織結構。 1.機械式組織結構特性。 (1)高複雜度、固定、嚴密、正式化、標準化 (2)命令與決定 (3)工作目標明確、整合容易 (4) 適合例行性、機械動作的生產作業,ex.生產部門、事業部門 2. 有機式組織結構特性:組織是隨著時代環境的演變自求適應,自謀調整的團體 (1)低複雜度、彈性、鬆散、調適性、無標準化(2)忠告與消息 (3)工作目標彈性、整合不易 (4)適合研究發展,ex.電子公司 3.兩者比較 = 控制幅度 小 機械的結構有機的結構 大 層級數目 多 少高 工作目標明確性 地位權力基礎性 知識權力基礎性 適合環境 管理人員與生產人員比例低 集權程度 高 不同單位成員互動程度低 正式法規數目 11 Jul Jul Jul J 高 低 高低低 高 低 低 高 穩定 複雜多變 管理重點 效率,多樣章規程序彈性,較少章規程序
ページ10:
4. 學者柏恩斯(Burns)與史塔克(Stalker)提出四種不同產業公司面對不同環境 變遷所呈現的管理型態: 人造絲廠 公司 轉換接合器 收音機及電視機 製造公司 電子公司 環境狀況 環境穩定,技 中等的變化速度,高速的變化,強調極難預知, 術、市場條件 將擴展市場與 動態的技術與市場技術進步迅速, 被充分了解 有效生產標 準產品 任務性質 結合在一起 基本產品的有效 生產與銷售,及 按照顧客需求 加以修正 的創新速度 改良產品的時機情況,以及可預測 銷售時機無 窮 在高度競爭環境下,透過對新市 力求新產品的有效場情況的創 設計、生產與銷售 發和探究,以 開拓快速的 技術變化 機械式< (機械式) (開始走向有機式) (開始有機式) > 有機式 (有機式)
ページ11:
*補充一事業部門制= 1. 背景: (1)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史隆(Slaon)提出 (2)目的:培育有自治能力的單位,每個單位均有自治權,由分部經理負起績效 責任並職掌所有策略性及作業性決策職權 (3)設置原因:①多角化經營②合併經營的風潮(增加競爭力) 2、意涵: ③集權化與分權化的調和 (1)又稱為M型結構(少中層)、多部門結構、產品部式結構、戰略經營單位 (2)按產品或地區設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門都有自己較完整的職能機構 3、特性: (1)集權式的政策(總管理處)、分權式的管理(各事業部門) (2)利潤(責任)中心→獨立 (3)產品(服務)中心→獨立 (4)陣容堅強的幕僚群(總管理處) 4. 優點: (1)減輕高級主管負擔:因大量授權 (2) 各職能之間工作更可密切配合:因各事業部門下都有完整的功能部門 (3)更能適時適當處理所負責的業務:因事/地制宜 (4)更能整體性考量全盤的業務:因各事業部門都有全責首長(ex.經理)
ページ12:
*補充一明茲伯格(Mintzberg)的五大組織結構分類: 1. 機械官僚制度和分部化形式。 (1) 在任務單一、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運作會非常有效 (2) 適用於生產效率導向的組織,不適用於市場/環境導向 2. 專業化官僚制度: (1)改變中央集權⇒員工有較大自主權 (2)適合用於處理任務相當複雜而又比較穩定的環境 (3)組織結構重視平坦型態,ex.大 ex. 大學醫院 3. 簡單結構: (1)在不穩定的環境、任務單一狀況下運行最有效 (2)溝通不拘形式且靈活 (3)高集權的管理方式(一位主要高級主管人員十一群幕僚/作業人員組成) 4.臨時性任務編組=ex.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 (1) 在動盪環境下為完成複雜而不確定的工作所臨時組合的專案團隊 (2)沒有固定層級、人員與權威體系的虛擬/網路組織 (3)採用的組織結構多為矩陣式組織 (4)通常由兩個次級組織交織而成功能性組織+專案性組織
ページ13:
貳、組織分類與類型 .一般組織分類與類型: (一)以組織社會功能進行分類。 1.主要學者:帕森斯(Parsons) 2、意涵與類型:組織中的每個次級系統對社會都會產生不同的功能 (1)以經濟生產為目標的組織(適應環境): 以解決適應環境為功能,ex.企業 (2)以達成政治目標為目標的組織(目標達成)= 功能為達成社會價值為目標,ex.政府(機關) *並以權力的產生與分配為 運作重點 (3)整合性組織(整合):功能是調節衝突,完成機關的期許與鼓勵人行動方向, 通常出現在社會各階層,ex.非營利組織、法院、政黨、利益團體(職業公會) (4)模式維持的組織(模式維持)。 強調教育與文化的傳遞,維持價值,ex.宗教組織、學校 (二)以受惠對象進行分類 1.主要學者:布勞(Blau)和史考特(Scott) 2、意涵與類型: (1)互利組織:對象是組織參與者,ex.政黨、工會 (2)服務組織:對象是特定社會大眾,ex.醫院、學校、社會福利團體 特定地區 弱勢族群 (3)企業組織對象是組織所有者,股東與經理人,ex企業 (4)公益組織:對象是整體社會民眾,ex.警察機關、行政機關
ページ14:
(三)以贏取順從的方式進行分類: 1.主要學者:艾桑尼(Etzioni) 2、意涵與分類:組織下級對上級的順從程度,還有上下級權力運作關係 (1)強制型的組織。監獄 (2)功利型的組織:企業 (3) 規範型的組織:政黨、教會、學校 (四)以人員能否自由參加或離開組織進行分類= 1. 自願組織:政黨、協會、學會 2. 半自願組織:企業、公司、行政機關 3、非自願組織:監獄、精神病院 (五)以創辦人與受惠者之間關係進行分類: 組織類型 成本負擔者價值享受者 合作組織 受惠者 受惠者 營利組織 受惠者 創辦者 | 服務組織 創辦者 受惠者 例 子 職業公會、合作社 企業公司 教會、慈善機構 「壓力組織 創辦者 創辦者 利益團體,遊說團體 二、行政組織的分類與類型: (負責人) (一)依機關最高首長之人數來分類一首長制vs. 委員制= 1. 懷特(White)認為: *中央銀行>混合制 +政策結合,ex、行政院國家 ↑ 發展委員會 ((1)執行與指導的事務(具指揮、行政、執行、事務、軍事的性質) 首長制,ex行政院、 國軍退役官 (2)政策的追尋與決定(具政策、立法、討論、建議、研究的性質)→委員制,兵輔導委員會 ex. 考試院、立法院、監察院、司法院、瑞士聯邦政府 客家委員會
ページ15:
2. 首長制:做事 1:又稱獨任制、部長制,即部、處或局的組織,一個機關的事權 (1)意涵: 交由一個單獨負責處理者 (2)優點:事權集中、責任明確、行動迅速、指揮靈敏 (3) 缺點:易於獨斷、不符合民主原則、易營私舞弊 3. 委員制:議事 (1)意涵:又稱合議制,即會的組織,一個機關的事權交由若干人共同處理 負責者 (2)優點:合乎民主精神、集思廣益、分工合作 ((3) 缺點:責任不確定、效率減低 (二)依行政權行使性質範圍來分類一集權制VS.分權制= 1、集權制: (1)意涵: ①機關的事權由本機關自行負責處理,不設置或授權下級或派出機關 ②下級或派出機關處理事務須完全秉承中央或中樞機關之意志 (2)優點:政合統一,層級節制,命令易於貫徹、易於應付急變 (3)缺點:失因地制宜的實效、機關專斷,個人獨裁 2、分權制: (1)意涵: ①為完成一定任務,設置不同上下層級機關,使各在其權責範圍內獨立處理事務 ②各機關為適應各地區需要而設置,有獨立法律人格,不受上級機關指揮、監督 (2) 優點:因地制宜、分權分工、符合民主政治的精神 (3)缺點:命令不統一,不易完成使命、易相互對立/衝突
ページ16:
(三)依業務是針對組織外部或組織內部來分類-業務機關 vs.幕僚機關= 1.業務機關= (1)意涵:又稱實作部門,組織中負責執行及推動工作之職責,為直接完成 組織目標的工作單位,且是對外、社會及標的團體發生直接的關 係,ex、部、司署、科、局(ex.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組織設計原則:首長制、層級節制、機能一致、事權相稱 (3)人員條件:兼具通才的管理能力和專業的知識能力 2. 幕僚機關=ex.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意涵:協助,支援業務部門的單位,是對內的,與組織目標不發生執行的 關係,不屬於組織中層級節制關係,ex.人事、總務、企劃單位 (2)功能:協助首長了解狀況、蒐集資料、研究、溝通,提供資訊、解答 (3)性質:輔助、事務、調劑、參贊 (4) 種類:一般(秘書處、庶務)、輔助(總務、人事)、技術(法制、技術、研究)、 報導(新聞、發言人)、諮議(顧問、參議)、監督(督察、政風)性幕僚 (四)依決策與執行來分類一中樞機關vs.派出機關: 1.意涵: (1)中樞機關:各國於其政府所在地設置領導、統籌之總機關(ex.高雄市警察局) (2)派出機關:在各地方分設之分支機關(ex.派出所) 2.事權劃分: (1)中樞機關:為地域性行政組織,具權力,決定政策、統理、整合、規定 (2)派出機關為功能性業務組織,無權力,負責執行、照進度完成 3. 中樞機關如何控制派出機關= (1)制訂章規獎懲人員(2)報告(3)視察(4)召訓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ล็อกอิน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ผลการค้นหาอื่น ๆ
สมุดโน้ตแนะนำ
ประวัติการเข้าดู
คำถามที่เกี่ยวข้องกับโน้ตสรุปนี้
Undergraduate
社會科學與法律
求救 我不會😭 依多數見解,於下列何種情形中,人民不得直接主張基本權以對抗國家之行為?(複選) (A)農民之土地受污染,市政府提供農地休耕補助 (B)行政機關將國有農場租給榮民,以保障其就業 (C)縣政府為添購辦公設備,向廠商購買十台電腦 (D)公營事業研發生物科技產品,與民間廠商競爭 (E)人民欲駕駛機車,應取得主管機關核發之駕照
Undergraduate
社會科學與法律
第二和三題如何解答呢
Undergraduate
社會科學與法律
行政法第二小題請益!
Undergraduate
社會科學與法律
想請問一下 延長時間一個月上限到底是46小時還是54小時
Undergraduate
社會科學與法律
請問有沒有目前要準備國考的人 能不能一起準備呢 想找可以在有問題的時候 能夠一起尋找答案或是互相給予解答的人 意者可附上賴
Undergraduate
社會科學與法律
想請教一下法律系的學生念法律有什麼有效率的讀書方法 目前國考戰士一枚,讀王澤鑑的民法總則兩小時只看了五頁,有時候更慘,麻煩各位法律人們不吝嗇分享一下
News
講解清楚又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