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高校生

求救🆘
哪個比較有說服力?
這兩個草稿我知道贅詞超多 而且超多意義不明 不斷重複的話 所以到時候會在修改 寫到最後完全不知道是哪一派的🤷🏻‍♀️而且超像槓精😂

幾年前,我的設計公司搬到一棟美式老別墅,二樓有一個向外延伸長約兩米的大平臺,有同仁提醒,因 為平臺盡頭沒有欄杆,可能導致有人因此從二樓跌落到院子,於是,我便找人在平臺設置圍欄,但另一位從 英國念設計的同仁,卻反對這個決定。 這位設計師反對的理由是,裝上欄杆只會把這棟別墅的美感給破壞殆盡;至於安全問題,他提出的觀點 是,每個人原本就應對身處環境的潛在風險,具備一定的警覺性,而不是因為可能存在危險,就動輒設置保 護設施。 同事提出的這個設計觀點,帶給我極為深刻的反省,也讓我注意到,特別是在臺灣,許多公共設計甚至 政策思維,都充斥著過度保護的媽寶設計與思維。 舉例來說,臺灣的捷運和高鐵,因為避免民眾跌落月臺,幾乎每一站都普設月臺門,列車進站時旅客要 通過兩道門才能上車,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媽寶設計。因為,這樣的設計在鐵道發達的歐洲基本上是看不 到,就連運量驚人的日本地鐵,固然常有醉漢失足跌落月臺的意外事故,但並沒有為此就特別加裝月臺門, 並非國外鐵道公司,不知道裝設月臺門可以減少傷亡,而是背後的思維不同,他們認為,在月臺上保持應有 的警覺性,是每個人自我該負起的基本責任。 另外,在臺灣經常引發爭議的颱風假該不該放,也反映相同的思維盲點。在日本,不管颳大風或下大 雪,政府並不會統一宣布是否該停班停課,而是由公司行號或個人,依自身所處環境的天候狀況做出判斷, 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反觀臺灣,人們則是仰賴縣市首長的英明判斷,做為該不該上班或出門的依據。 不管是捷運月臺門或颱風假,從設計者的觀點,想特別提醒的是,這類媽寶設計與思維,因為使用者過 度被保護、依賴他人做判斷,導致最麻煩的問題在於,不但因此剝奪了人們對環境的覺察力與風險意識,更 容易讓原本該自我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形成一旦發生意外,就動輒怪罪他人,或反射性罵政府的 奇怪風氣。若無法從設計思考扭轉這個心態,長此以往,臺灣會不會成為許多網友所形容的集體媽寶社會, 確實頗令人擔心。 (謝榮雅〈媽寶設計〉)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媽寶思維」指的是什麼?請舉例簡要說明。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行)。(占4 分) 問題(二):關於作者對「媽寶設計」的看法,你是否認同?請撰寫一篇文章,擇一立場表態,並說明你的看法 與理由。文長限 500 字以內(至多 23 行) (占21 分)
不認同 裝門更多的是因為貼心 怕推擠 惡意 地鐵月台有時 候是身不由己的擁擠,有保護還是比較安全的。 預防緊急狀況 (ex.,循死、人潮推擠等非常態狀況) 造成更大的災難發生,避免讓影響層面再擴大的防 火牆。例如桌角有些家長會用矽膠保護 不讓孩子 撞到 而有些人覺得這是過度保護 撞一下才能讓孩 子知道這地方尖尖的 因為他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但 是畢竟人生不能重來 曾經有孩子因為撞到尖銳的 桌腳而往生 人生的意外那麼多 預防一些已知的傷 害也不是錯誤。原本承擔的自我風險轉嫁到其他 人身上 怪罪他人 或許更多是跟教育道德有關 網路 上看到有人說日本人很怕給別人添麻煩 發生意外 更多是自我檢討 或許有時候不是自己的錯 卻因為 這樣讓自己產生很大的罪惡感 例如淋浴用的水龍 頭旁邊都會貼請勿直接碰觸龍頭本體 會燙之類的 那個提醒在現在看來可能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那 個提醒不就是之前有人發生過會被燙傷的事情 所 以才會貼上這個貼紙 在冥冥當中會保護許多人不 受到傷害 如果沒有貼上也許會發生蝴蝶效應也說 不定 像這是過度保護嗎 我覺得竟然都知道可能會 發生的意外 那不如先預防這意外的發生 人生中的 意外那麼多 預防這個可能預防不了下一個 但是預 防這個意外會讓自己活更久一點 那為何不預防 呢?像是法律 許多不能做的事情都寫的清清楚楚 但還是有人會去犯 我們能做的只有堅定自己去阻 止那些事情發生 文化跟教育養成可以是一種淺在 無形的約束力
認同 台灣這方面就很媽寶 媽寶現象有多普遍?在文章 寫的 台灣有大部分的人因為過度被保護 依賴別人 遇到問題完全沒概念該怎麼做,而這些人普遍有較 沒有主見、較不積極的表現 海岸線管理為例 台灣 海岸線和湖邊遍佈禁止下水的告示。國外少見很 多,因為要不要下水是你自己的選擇,安全當然應 該自負責任 。但如果(台灣)剛好在某個海域沒 有立禁止下水的告示 在那時候發生意外 一旦發生 意外就會怪罪別人 反射性罵政府 這或許是因為其 他事情保護太好 而導致降低環境的觀察力跟風險 意識 沒有自我的判斷能力 也有可能只是為了宣洩 自己情緒出口而在網路批評 貼警示標誌究竟是不 是該做的事? 而過度依賴別人 在別人幫你做錯判 斷的那一刻 心裡可能會產生怪罪別人的想法 在我 國小的時候 那時候人超多 公車門的下方, 都有禁 止站立區 跟警示音 但還是有人被夾到 而有時候是 因為司機超載太多人 而無可避免的去站到禁止站 立區 有時候是乘客不會判斷人太多而不能上 有些 心裡是不想在等下一班 所以就硬擠上去 在那時候 我記得司機有說請等下一班 人滿了 但大部分還是 硬擠上來 無所謂的態度 產生一種僥倖的心態 並沒 有危險意識 而真正發生意外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 是怪罪司機
作文
PromotionBanner

回答

我認為如果要舉危險水域的例子,可以說許多民眾在發生事故(如:溺水)之後,總是得報警,浪費警力,因為是他們無視警告標示
還有登山的例子,這邊可以考慮找個數據,如:台灣一年發生多少起登山事故(原因可能是他們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上山)

zZ

如果以不支持作者看法來說
可以說台灣的一些法律規範,像是氣候不佳時登山,如果造成事故,會有罰款等,台灣設計登山步道是一種貼心的設計,但是為了不造成媽寶效應,政府也有在法規上做出相對應的措施。

この回答にコメントする

其實你的重點應該放在支持或反駁作者的看法而不是論述自身對於媽寶設計的看法。例子舉太多反而會失焦,至少安排一段的文意評論作者的論點,當然這部分不贊同這邊問題比較小。

この回答にコメントする
疑問は解決しました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