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社會 國中

求解,謝謝

公民與社會下 第6課 社會福利中的國家責任 6-2 社會福利如何維護人性尊嚴? 2 選擇題: 每題20分,共100分 05 fro] 號 姓名 (A) 1.地震造成建築傾斜倒塌與多人傷亡,政府啟動各項救災措施,幫助災民, 屬於何種社會福利措施?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險 (C)社會住宅 (D)醫療保健 比做法 ( C ) 2.全民健保的推行,保障民眾的就醫權利,避免傷病產生的經濟壓力造成家庭及社會問題 (D) 屬於何種社會福利政策? (A)社會救助 (B)福利服務 (C)社會保險 (D)社會津貼 3.政府協助民眾辦理整合住宅補貼資源實施方案,包括租金、自購住宅貸款利息及修繕住宅 貸款利息等補助,為減輕青年族群的負擔,還另外加碼青年首次購屋優惠利息補貼。上述 政策,主要為了落實何種社會福利措施? (A)社會救助 (B)社會住宅 (C)醫療保健 (D)社會津貼 ) 4.由於社會保險的保障範圍或給付額度可能不足,為協助特定身份或有特殊需求的民眾,政 府會以何種方式提供現金給付,健全經濟安全的保障? (A)社會救助 (B)福利服務(C)社區營造(D)社會津貼 5.新北市教育局與移民署共同編列預算,補助多所學校提供臨時托育服務,讓新住民媽媽可 以放心進修而無後顧之憂。上述做法,有助於落實何種社會福利的內涵? (A)社會救助 (B)社會津貼 (C)福利服務(D)國民就業

已解決 回答數: 1
社會 國中

求解,最下面那一題,我們在看機會成本時是要以員工還是老闆的角度來思考?因為如果是老闆,薪資反是低的機會成本較低

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參與平臺提案,希望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 國家,因達到連署門檻,主管政府機關依法將於兩個月內回應。對此,勞動部表 示,週休三日牽涉到的層面包含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等,需要進行跨部會的討 此外,依據現行的《勞動基準法》,勞工每日工作時數不得超過8小時。因 此,在總工作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實施週休三日,也須請相關機關研議是否修法。 實際上,週休三日並非臺灣獨創的理念,早在2019年,芬蘭的總理便公開支持 每週工作四天,這個想法便引發廣泛討論;爾後冰島、比利時、美國、英國、紐西蘭 等國紛紛加入週休三日的實驗計畫,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實驗規模最龐大的英國 根據英國實驗週休三日後的民調顯示,週休三日能有效降低勞工的壓力與職業倦怠 感,勞工睡眠品質也變好了。此外,企業營收更是不減反增。不少業者認為,實驗過 程中,員工離職率和缺勤率皆大幅下降,顯示勞資雙方都很滿意週休三日的政策 週休三日模式 。 然而,我國某份網路民調卻顯示,對於週休三日的政策,目前有63.47%網友 表示「不看好」;僅有36.53%網友表示「看好」。反對的原因包含覺得臺灣產業 結構不適合、擔心物價上漲;贊成的理由則認為工 時縮短後,勞工能更有效率地工作。某學者則指 出,歐美國家與亞洲國家工作模式與民俗風情不 同,他參考日本週休三日的模式,如圖(四),提出最 理想的模式是第一種,但實際上日本較多公司提供 的是第二種,可見如何執行比是否放假更值得關 注 A B C ④⑤⑥ A B C D AB D 圖四 工作 工作 天數 時數 薪資 模式1 0 0 模式2 0 模式3 0 7. 上文中勞動部提及週休三日政策須請相關機關修法,該機關的職權包打 下列何者? (A)質詢直轄市市長 (C)審查中央政府總決算 (B)提出憲法修正案 (D) 審理正副總統彈劾案 8. 關於上文中議題對我國帶來的影響,下列何者的詮釋最正確? (A)民眾透過媒體設定議題,強化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能力 (B)利益團體反映公共意見,透過理性討論方式匯集民意 (C)勞資雙方多半贊成週休三日,政府的施政應回應民意 (D)民眾對於週休三日意見分歧,顯示公共意見的差異性 差異性 複雜性 9. 根據文末及圖(四)判斷,學者指出日本大部分企業實施的模式,與其他 式相比較後,下列何項分析正確? (A)以工作天數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B)以工作薪資而言,機會成本最高 (C)以工作薪資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D) 以工作時數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尚未解決 回答數: 0
社會 國中

請問最下面那一題,我們在看機會成本時是要以員工還是老闆的角度來思考?因為如果是老闆,薪資反是低的機會成本較低

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參與平臺提案,希望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 國家,因達到連署門檻,主管政府機關依法將於兩個月內回應。對此,勞動部表 示,週休三日牽涉到的層面包含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等,需要進行跨部會的討 此外,依據現行的《勞動基準法》,勞工每日工作時數不得超過8小時。因 此,在總工作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實施週休三日,也須請相關機關研議是否修法。 實際上,週休三日並非臺灣獨創的理念,早在2019年,芬蘭的總理便公開支持 每週工作四天,這個想法便引發廣泛討論;爾後冰島、比利時、美國、英國、紐西蘭 等國紛紛加入週休三日的實驗計畫,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實驗規模最龐大的英國 根據英國實驗週休三日後的民調顯示,週休三日能有效降低勞工的壓力與職業倦怠 感,勞工睡眠品質也變好了。此外,企業營收更是不減反增。不少業者認為,實驗過 程中,員工離職率和缺勤率皆大幅下降,顯示勞資雙方都很滿意週休三日的政策 週休三日模式 。 然而,我國某份網路民調卻顯示,對於週休三日的政策,目前有63.47%網友 表示「不看好」;僅有36.53%網友表示「看好」。反對的原因包含覺得臺灣產業 結構不適合、擔心物價上漲;贊成的理由則認為工 時縮短後,勞工能更有效率地工作。某學者則指 出,歐美國家與亞洲國家工作模式與民俗風情不 同,他參考日本週休三日的模式,如圖(四),提出最 理想的模式是第一種,但實際上日本較多公司提供 的是第二種,可見如何執行比是否放假更值得關 注 A B C ④⑤⑥ A B C D AB D 圖四 工作 工作 天數 時數 薪資 模式1 0 0 模式2 0 模式3 0 7. 上文中勞動部提及週休三日政策須請相關機關修法,該機關的職權包打 下列何者? (A)質詢直轄市市長 (C)審查中央政府總決算 (B)提出憲法修正案 (D) 審理正副總統彈劾案 8. 關於上文中議題對我國帶來的影響,下列何者的詮釋最正確? (A)民眾透過媒體設定議題,強化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能力 (B)利益團體反映公共意見,透過理性討論方式匯集民意 (C)勞資雙方多半贊成週休三日,政府的施政應回應民意 (D)民眾對於週休三日意見分歧,顯示公共意見的差異性 差異性 複雜性 9. 根據文末及圖(四)判斷,學者指出日本大部分企業實施的模式,與其他 式相比較後,下列何項分析正確? (A)以工作天數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B)以工作薪資而言,機會成本最高 (C)以工作薪資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D) 以工作時數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尚未解決 回答數: 0
社會 國中

請問最下面那一題,我們在看機會成本時是要以員工還是老闆的角度來思考?因為如果是老闆,薪資反是低的機會成本較低

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參與平臺提案,希望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 國家,因達到連署門檻,主管政府機關依法將於兩個月內回應。對此,勞動部表 示,週休三日牽涉到的層面包含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等,需要進行跨部會的討 此外,依據現行的《勞動基準法》,勞工每日工作時數不得超過8小時。因 此,在總工作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實施週休三日,也須請相關機關研議是否修法。 實際上,週休三日並非臺灣獨創的理念,早在2019年,芬蘭的總理便公開支持 每週工作四天,這個想法便引發廣泛討論;爾後冰島、比利時、美國、英國、紐西蘭 等國紛紛加入週休三日的實驗計畫,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實驗規模最龐大的英國 根據英國實驗週休三日後的民調顯示,週休三日能有效降低勞工的壓力與職業倦怠 感,勞工睡眠品質也變好了。此外,企業營收更是不減反增。不少業者認為,實驗過 程中,員工離職率和缺勤率皆大幅下降,顯示勞資雙方都很滿意週休三日的政策 週休三日模式 。 然而,我國某份網路民調卻顯示,對於週休三日的政策,目前有63.47%網友 表示「不看好」;僅有36.53%網友表示「看好」。反對的原因包含覺得臺灣產業 結構不適合、擔心物價上漲;贊成的理由則認為工 時縮短後,勞工能更有效率地工作。某學者則指 出,歐美國家與亞洲國家工作模式與民俗風情不 同,他參考日本週休三日的模式,如圖(四),提出最 理想的模式是第一種,但實際上日本較多公司提供 的是第二種,可見如何執行比是否放假更值得關 注 A B C ④⑤⑥ A B C D AB D 圖四 工作 工作 天數 時數 薪資 模式1 0 0 模式2 0 模式3 0 7. 上文中勞動部提及週休三日政策須請相關機關修法,該機關的職權包打 下列何者? (A)質詢直轄市市長 (C)審查中央政府總決算 (B)提出憲法修正案 (D) 審理正副總統彈劾案 8. 關於上文中議題對我國帶來的影響,下列何者的詮釋最正確? (A)民眾透過媒體設定議題,強化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能力 (B)利益團體反映公共意見,透過理性討論方式匯集民意 (C)勞資雙方多半贊成週休三日,政府的施政應回應民意 (D)民眾對於週休三日意見分歧,顯示公共意見的差異性 差異性 複雜性 9. 根據文末及圖(四)判斷,學者指出日本大部分企業實施的模式,與其他 式相比較後,下列何項分析正確? (A)以工作天數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B)以工作薪資而言,機會成本最高 (C)以工作薪資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D) 以工作時數而言,機會成本最低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社會 國中

請問53題C錯在哪🥲

J (D)由主管機關提出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三讀後再送請總統公布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2至54題: 歷史上曾有一種「主張」,其內容是以軍事領導政治,以武力為立國基礎,對內加 強對人民的控制;對外則以掠奪、發動戰爭,來併吞鄰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 日本為代表。 十七世紀,日本因為與西方的衝突,開始鎖國;直到十九世紀面臨西方武力的入 侵,才被迫結束。此時,日本為了國家的生存,展開變法維新,之後國力迅速提升。當 時日本的政治家、政黨和軍方都希望日本與西方列強有平等的地位,也認同日本應在亞 洲建立強權。 1895 1904 十九世紀末,日本擊敗清帝國;二十世紀初,更進一步擊敗俄國。這兩場勝戰,增 強日本的自信心,也讓中國朝野在驚嘆之餘,促使清朝內部展開革新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陸續面對經濟不景氣、關東大地震、金融恐慌等困境,使 人民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後,失業率暴增,社會動盪不安,人民 的責難多湧向政府。日本政府在面對自身地理環境的劣勢、嚴重的通貨膨脹,與來自國 內的強大壓力等因素下,決定積極向外擴張,發動戰爭侵略中國與東南亞等地。這時也 是此一「主張」發展到最頂峰的階段。 52. 日本兩場勝戰,分別促使中國政府展開哪兩場改革運動? C52. (A)自強運動、明治維新 (C)戊戌變法、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革命運動 (D)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8.日本想藉由擴張,來彌補自身地理環境的劣勢,而這個劣勢主要包括下列何者? 79(A)整體地勢低窪,逢颱風積水不退 (B)缺乏能礦資源,極高度依賴進口 (C)高原主體緊鄰海岸,天然港灣少 (D)境內冰河地形發達,土壤多貧瘠 154.文中提及的「主張」指的是下列何者? (DIEL # moto

尚未解決 回答數: 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