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社會 國中

有沒有人會這個~🥲 選擇第9 填充第1空處

( D ) 6. 中共提出「一國兩制」政策以求與臺灣和平統一,此「一國兩制」的意思為下列何者? D) (A)臺灣與中國形成聯邦國家(B)海峽兩岸皆放棄共產主義,實施民主政治(C)在一 個中國的前提下,中國與臺灣各為主權獨立的國家(D)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臺灣 可以採行與中國不同的政治制度。 (B) 7. 對於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等口號,我國政府以「三不政策」回應之。請問:「三 不政策」分別為下列何者?(甲)不妥協(乙)不接觸(丙)不衝突(丁)不談判 (A)甲乙 丙 (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A 8. 民國38年,共產黨突然攻擊金門,我國國軍強烈反擊。此場軍事對峙為下列哪一場戰 役? (A)古寧頭戰役 (B)八二三炮戰(C)韓戰 (D)越戰。 ) 9. 關於兩岸事務溝通單位的官方及民間單位,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陸委會委託海 協會(B)國臺辦委託陸委會 (C)國臺辦委託海協會(D)海協會委託海基會。 (A) 10. 隨著臺灣解嚴,兩岸的民間交流日趨頻繁,貿易活動也相當熱絡。然而受到下列哪一 項因素的影響,使兩岸關係仍有不確定因素? (A)中國仍不放棄武力犯臺的意圖 (B)兩岸仍不定時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C)我國堅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念 (D) 兩岸刑事案件頻傳,使民間交流仍有疑慮。 二、填充題:20%(每格5分)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後,對臺改採和平統戰,提出一國兩制、 等策略 。 2.民國90年起,政府開放金門等地與與中國東南沿海交流,稱為小三通,兩岸關係更進一步。 但中國始終堅持「統一中國」主張,兩岸關係仍充滿變數。

已解決 回答數: 2
社會 國中

求解釋20、22🙏

20. 圖(十)為行政院官員針對美國萊豬開放進口所召 一開的記者會,該名官員試圖運用哪一個理論解 決中央與地方政策不同而引發的爭議? (A)均權制度 (B)權能區分 (地方自治 (D)權力制衡 ▲圖 地方訂定瘦肉精零檢出 無效,食安標準得全國 一致並統一規範,沒因 「地制宜的空間! 21. 2022年6月24日,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召開了部落會議,同意授權鄒族獵人 協會作為部落代表,與政府訂定狩獵與自然資源管理契約,以加速契約完成和自主 管理的目標。另一方面,部落會議也討論了村內的其他事務,如電線的剪枝、資源 回收袋的發放、青少年的行為問題、產業推廣的活動等,彼此交流觀察和看法。由 上述可知,部落會議的召開主要是為了達成何種目的? (A)成立政治團體 (B)改善經濟狀況 (C)振興傳統文化 (D)凝聚部落共識 22.一名17歲無照駕駛的少年開車上路,撞擊徒步穿越馬路的婦人,造成婦人頭部重 創、全身骨折,送醫搶救後雖撿回生命,但仍導致婦人癱瘓,針對少年的行為,刑 事上法官依「過失致重傷害罪判處六個月徒刑;民事上婦人請求賠償792 萬元, 法院認為家務勞動仍有經濟價值,按基本工資計算薪資損失,加上精神撫慰金、醫 療、看護等費用,判決少年與其法定代理人應連帶賠償508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依內容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本案的賠償屬於主刑中的罰金 (B)此次判決肯定家務勞動的經濟價值 (C)本案是透過訴訟外的和解處理糾紛 (D)父母須負連帶賠償責任是因為少年屬於限制責任能力人

已解決 回答數: 1
社會 國中

請問D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美國的反體罰組織於1998年發起「不打小孩日」 的活動,目的是藉著這一天宣傳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 念。這個最先在美國推動的活動,迅速得到國際社會 的響應,2001年起,其他反體罰及兒童人權團體也開 始於4月30日這一天舉辦各種活動,倡議終止體罰兒 童,並推廣正面的管教方式。2006年,在國內許多民 間團體共同響應下,臺灣也參與「國際不打小孩日」 的活動,右圖是相關活動的宣傳標語。 國際不打小孩日 邀請你 試試看不要打小孩 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 也許你會發現 將來的每一天 你都不需要打 TAIWAN 我國政府也致力建立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障兒童權益,並以符合聯合國的標準為目 標。例如,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促使政府、社會大眾與家長正視兒童福 利與虐待兒童的問題;修訂《教育基本法》,明文禁止校園體罰,藉由公權力保障學生不受 體罰。政府的各種作法,目的是預防及保護兒童免於一切形式的暴力侵害,希望提供兒童更 完善的成長環境。 152.關於文中活動理念對臺灣帶來影響的過程,最適合以下列何者說明? GELDD (A)法律修改程序的變化→無關 C(B)科技發展帶來的衝擊 (C)風俗習慣的文化傳承 (D)全球化下的文化交流 關於這則宣傳標語所呈現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具 112

待回答 回答數: 0
社會 國中

請問51D、52CD🙏🏻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0至52題: 為了與世界潮流接軌,提升中小學數位學習能力,行政院宣布「推動中小學數位 學習精進方案」,預計將自111年起投入經費117億元,連續4年將投入200億元,進行 「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數位學習計劃。希望讓「教材更生動」、「書包更輕 便」,透過數位化教材及教具的開發,希望能以電子化的方式取代傳統課本及書包。 但有教師表示,資訊工具雖然讓教學更活潑多元,然而搭配的軟體及教材內容來 源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購買硬體的費用雖然不貴,但是平板電腦所使用的軟體及電子 書若須取得授權並大量使用,可能須另外付費,恐將是另一筆開銷,某些偏鄉小校可 能因無法負擔昂貴的軟體及書籍訂閱制開銷,而被迫使用非法取得的軟體及書籍。此 外,若學生使用資訊設備進行學習,但未做好資安管控,在缺乏警戒心的情況下,也 可能造成電腦中毒或個資外流的問題。專家表示,利用科技進行數位學習立意良好, 但仍有諸多問題須克服。 50. 根據上文內容判斷,下列何者較適合用來作為本文之主題? C50. (A)科技發展與訊息傳播 (B)數位學習與文化交流 (C)數位學習與科技倫理 (D)科技發展與志願結社 O 51.文中提及偏鄉學校進行數位學習可能面臨何種議題? (A)科技發展與智慧財產權保護 (B)科技發展與法律的與時俱進 (C)科技發展可能加大城鄉差距 D C (D)科技濫用可能帶來數位犯罪 (A)《刑法》 文中提及的軟體及電子書之授權合法使用,主要是規定在下列何項法令當中? (B)《商標法》 end. (C)《專利法》 (D)《著作權法》

尚未解決 回答數: 0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