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自然 國中

請問14題🙏(不太懂解答畫線處的原因

均速度:三者相同,平均 13 - 16 1-0 V = -2 - 0 巨度方向為負。 相遇;(C) 10 秒後速度漸 ] -=-3 m/s ?=4秒。 高度愈低愈快著地。 球愈來愈慢;B → A: 映。 浮力S公克重阻力R公克重 重力W公克重 距離愈大。 ,m 與a成反比,my:mz: : m 3 門 1 4 : 1 2 PI 6 =1:3:6。 [ 綜合評量 ]---- 統整演練題、活用題組 1. D 2.D 3. B 4. C 5. A 6. A 7. D 8.B9.C 10. C 12. C 13. D 14. A 11. B 解析 1.3~5秒物體只受摩擦力作用,此時加速度= 作用力與反作用安健 0-6 5-3 6-0 3-0 - 3 m/s²,摩 擦力=1×(-3)=-3N。0~3秒加速度= F - 3 = 1×2,F = 5N。 3. 彈簧伸長量逐漸變小,代表拉力逐漸變小,所以滑車的加速度逐漸變小,但速 度與加速度皆向右,速度仍逐漸變快。 4. 木塊所受重力= 0.5 kgw = 5 N,木塊所受浮力= 1000×1 = 1000 gw -= 2 m/s², = 1 kgw = 10 N,F 合力= m×a,10 - 5 = 0.5×aa = 10 m/s²。 36 5. 甲、乙靠在一起視為一體,加速度相同,F 相同,m 與a成反比,故a=az = 12÷4 = 3 m/s?。 6. 假設木塊質量為 m,F = 5m×2 = M×2.5,M = 4m,所以剪斷細線後剩4個 木塊,斷點為P。 8. 15 s 前後合力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v與t關係線段傾斜方向相同, 但F > F,則 a > a,15 s 後線段傾斜程度較 15 s 前小,故選(B)。 9. 受力期間物體具有加速度,甲在0~20 秒加速,乙在10~40秒加速,Fz施 力時間較長;質量相同,施力與加速度成正比,加速期間,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故外力F> Fz。 9 37 11. 拉力為1個砝碼重時,加速度為0,代表滑車受到摩擦力作用而沒有移動。 13. 砝碼著地前,滑車作等加速度運動,符合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砝碼著地後,滑 車維持慣性,作等速度運動,符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14. 乙、丙兩段打點間隔相同,屬於等速度運動,所受合力為零。甲、丁兩段間隔 逐漸增加屬於加速度運動,因丁時間間隔>甲時間間隔,所以a> ay,即 F#> FT°

待回答 回答數: 0
自然 國中

求解🙏

唐太宗時期一位稱為瀏陽人李畋發明了爆竹,明清時期燃放煙火已相當盛行。但是 ,直到 19 世紀德國化學家本生才對煙火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本生在某次實驗將食鹽撒在火焰上,突然閃出黃色火光,接著又發現燃燒不同金屬 化合物就呈現不同焰色,氯化鉀是淡紫色、氯化鈣是磚紅色、氯化鉀為洋紅色、氯化鋇 則是黃綠色,以上統稱為「焰色實驗」。 原子核外圍有一層層電子所環繞,當物質 燃燒或受熱時,原子核之外的電子吸收足夠能 量,從內層軌道「躍遷」到外層軌道,如圖(一) ;而燃燒後,電子又從外層軌道跳回內層軌道, 此時就會放出多餘的能量,像是光或熱,如圖 (二)。此外,因為每一種金屬的電子數量和分布 都不相同,所以放出的能量會形成各種特定、 不同顏色的火光。此為「焰色實驗」的原理。 內層軌道 圖片 (一)2.本文所探討的科學原理,不包含下列哪一項概念? (A) 原子結構︾ (B) 金屬元素 v (C) 能量的得失 (D) 化合物的性質 A ※圖未依真實比例繪製 外層軌道 3. 已知:電子在外層軌道的能量>電子在內層軌道的能量, 則「高空中的煙火秀」可採用下列哪一段敘述來進行解釋 ,最為適切? (A) 電子從高能量降回到低能量,放出的光與熱 (B) 電子從低能量躍遷到高能量,吸收的光與熱 (C) 原子從高能量降回到低能量,放出的光與熱 (D) 原子從低能量躍遷到高能量,吸收的光與熱 圖() ▶解題幫手 本文在探討不同金屬因 原子結構不同,經燃燒 而有不同的色光。 ▶解題幫手 物質燃燒時,電子吸收 足夠能量,從層軌 道躍遷到層軌道; 燃燒後,電子會從外 層軌道跳回層軌道 (填外或內)

待回答 回答數: 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