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 最佳解答 ✨

(B)、(C)二選一為什麼是選(C)?應該才是你想問的吧!先說重點是第三句「政府發行的公債以及現金作為補償」足以判別是(C),因為劉銘傳並沒有如此作為...而且清政府還沒有公債的概念才對。

我覺得一次講完土地問題對後續題目的應對會比較容易。臺灣土地改革歷經三個重要的時期,時常被拿出來做比較也是考題重點「清領的減四留六、日治的取消大租、民國的耕者有其田」,三者的關係可說是非常緊密,因為三者背景都是起於「地主」,但處理問題上清領與後兩者都不相同,所以結果也都不同。處理問題的態度上,劉銘傳手段柔軟而無法果決、日本政府軟硬兼施而達到成效、民國政府剛強又因為二二八沒有人敢反對土地改革,以下統整。

減四留六(清領)
作法:清查土地、改變稅收制度(改由小租戶繳稅使政府變向承認小租戶→削弱大租戶、扶植小租戶),留六實際上就是安撫措施。
結果:稅收增加,但在【施九緞事件】後,減四留六被迫中止,又在劉銘傳離開臺灣後新政被取消。
意義:小租戶擁有土地所有權(因為失敗,此時只有暫時獲得→日治時才真正獲得),減四留六失敗了,一切打完原型。過程中,大租戶的問題是緩和了,但在本質上還是縱容了大租戶,【大租戶並沒有完全消失】。

取消大租戶(日治)
作法:清查土地、延續劉銘傳的初衷【取消大租戶→軟:發行政府公債或現金補償大租戶、硬:槍桿子】。
結果:稅收增加【大租戶問題解決】、小租戶成為實質主地所有人(落實減四留六未完成的遺願)。
意義:將過去數百年來的大租戶問題解決,【小租戶正式取代大租戶】,也使得稅收大幅增加。

耕者有其田(民國)
作法:以在大陸改革失敗的經驗以及學習日治做法【佃農獲得土地權→軟:發行政府公債補償地主、硬:槍桿子】。
結果:使臺灣80%以上的農民成為【自耕農】,水稻產量大增。
意義:在大陸時期的土地政策失敗...來臺灣使用更加強硬的方式成功,國民政府取得農民支持。
--------
背景上,【清領和日治】背景最為相似,都是為了解決大租戶的問題,但解決方法的不同,最終導致一個失敗一個成功。
作法上,【日治和民國】作法最為相似,都是為安撫地主提出另外的補償措施,而非僅僅使地主虛級化而已,他們透過劉銘傳的教訓學習到了必須軟硬兼施。

拉回題目,前兩行實際上就是在指【清領和日治】的背景,而在作法上,劉銘傳以留六當作補償,日本政府以公債(類似今天的政府債券)作為補償,便是選(C)而不是選(B)的原因。
--------
題外話:
其實拿到政府公債的地主最後也沒過的多好,表面上很好聽,都是國家經營的工商業(國營事業)的股票,但那些地主的下場普遍悽慘。民國時期因為耕者有其田的地主被迫交出土地,獲得政府公債補償後,那些國營事業發展的很不順利,土地事業中落又賠錢,很多地主看不下去只好賠錢賣股票,轉投資其他民間企業,促進了臺灣工業化奇蹟,我都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了==。

💮熊熊遇見你💮

好的我了解了!謝謝你

留言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