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tionBanner

解答

C
因為俾斯麥輕視民主,和議會

1870年普法戰爭促進了 德意志統一
和義大利統一

The._.none

可是答案是A

Alexis

可能因為 拿破崙對外侵略時
將 神聖羅馬帝國 給縮減成
萊茵邦聯
還有義大利

The._.none

好喔 謝謝🙏

安ㄉ啦

我補充個解題關鍵,拿破崙崛起之後,橫掃大片歐陸國家,雖然最後兵敗滑鐵盧,但其重要意義在於,激起歐陸各國的民族意識,實現拿破崙法典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而最明顯的就是日耳曼及義大利民族,間接促成兩國統的統一。

所以跟俾斯麥一點關係都沒有,他是國家主義者,第三行又提到德意志和義大利的統一並不是他的本意,但事實相反,統一的德意志的確是他的本意。

The._.none

感謝 🙏

The._.none

有關歷史的問題 方便的話可以問你嗎?

安ㄉ啦

可以呀 我可以順便喚醒深層記憶...

The._.none

好的謝謝🙏 有問題我再po到這裡請教一下 謝謝

The._.none

想請問一下這題 OAQ

安ㄉ啦

題目中敘述,「不再依竊依賴他國生產與進口,XXX產品能出超」表示此時的中國已呈現可自足的狀態,可自足代表著進入穩定期的發展。而所有選項時間你都標出來了,(A)(B)(C)選項戰事頻繁,背後都有外資把持,只有(D)符合穩定期的條件。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名詞,叫「黃金十年」,北伐完成(1928)就進入這個時期了,正是重疊(D)選項的1928~1937年,在這段期間內,財政、軍事特別是基礎建設(鐵路、公路)都有不錯的成效。

The._.none

感謝🙏

The._.none

還有這題 第29
麻煩了🙏

安ㄉ啦

這題有難度,條件給的很少,又或者說題目出得不好。這題目只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是「迷信占卜」儒家和陰陽家結合的天人合一理論(漢代儒學、宋代理學(新儒學)的時候會提到),第二個是「問仕途」文風盛行的表現,這裡應該更指科舉(唐代、宋代興盛)。

結合公式,兩個都有提到的宋代最符合,至於元代...我真的覺得題目很爛,這兩個放在一起...雖然說元代也受理學影響,可是科舉並不興盛。

The._.none

好的 謝謝🙏 真的很感謝OAQ

The._.none

不好意思這次問題比較多😭😭😭

安ㄉ啦

10.把這題換句話問說就是,下列何者體制的用意,是用來提升道德素養、教化俗民,「強調道德性的擴張」,亦是維繫儒家的基本素養。

(B)魏晉宗族是雖然也是社會上普遍承認的體制,但是魏晉的宗族極其厭世,可以說沒有道德可言,甚至崇道反儒。
(C)宋元鄉約是一個很特別的體制,而宋代又是一個推崇儒家思想的時代,宋代理學又有一句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意外有鄉約的出現,鄉約多以族譜方式呈現,是地方鄉廳提倡的道德標準,只要你犯大錯、以下犯上、不尊重長輩,就很可能被逐出族譜,可見宋代鄉約嚴厲的道德性。
PS:這題我只解釋你選錯的(B)和正確答案(C),如果需要另外解釋(A)(D)再說。
--------------------
11.第二行關鍵字,「出版的書相當多」可知此時代已在「宋朝」之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因此(A)可刪,第三行又說「部分知識分子開始對整個知識研究產生懷疑,認為原本的知識研究與現實脫節」可以果斷選(D)。這題看下來,你應該對學術史的概念有些不足。

(A)如上述,可刪→【出版書不只少,還因戰亂大多散佚】。
(B)第一行「研究聖賢經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重返三代之治」→【陽明心學剛好相反,此學派認為心即理,「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不必讀太多書】。
(C)屬誘答,到第四行之前都對,可是「認為知識研究與現實世界脫節」→【受清初文字獄有很大的影響,考據學的興盛就是為了與現實世界脫節】。
(D)正確,經世致用之學為了糾正考據學,他們認為考據學與現實世界脫節,急需改變。
--------------------
12.這題算冷知識題吧,幸好至少你是選(B),宋代開始出現大量小說,可是真正「禁書」期主要在明清時期,宋代雖然也有禁書,但主要是兵法書。而明代的禁書你多少也都有聽過才對 EX:金瓶梅、水滸傳,明代小說更為普及,禁止小說是皇帝猜忌心重,為鞏固皇權所行的。

安ㄉ啦

上面三題先給你~

The._.none

謝謝你😭😭😭

安ㄉ啦

27.如果你有背過臺灣日治時期年表,通常會畫分成三個時期,無方針主義(1895-1919)、內地延長主義(1919-1937)、皇民化時期(1937-1945)是吧?這題就是4個選項換算時間點而已,圖表要看仔細。

(A)內地延長主義(重視工人權益)→正確
(B)無方針主義(武裝勢力)→【...不用解釋吧】
(C)皇民化時期(南進政策)→【1937...看一下圖表從上到下1914-1934,這個選項是不存在也不能選的】
(D)內地延長主義(社會主義)→【敘述錯誤,總督府並沒有想實踐社會主義 EX:打擊臺灣左派】
--------------------
29.其實圖片有點看不清楚...但如果答案是C的話,重點是最右邊那排字,國民黨XXXX狀。先搞清楚題目要問什麼,題目是問任命狀的時代背景,也就是拿到任命狀的【當下】。

如題所述,他在青年期就加入共產黨,可見這位將軍拿到這張任命狀的【同時】,不只擁有中國共產黨,還有中國國民黨的「雙重黨籍」,而有雙重黨籍的可能時期只有(A)(C)。

(B)蔣介石北伐到一半和共產黨撕破臉,在上海清黨(1927),雙方關係惡化,國共合作破裂。
(D)......國共內戰...的背景下,你有雙重黨籍會死吧,有誰能腳踏兩條船,當中共元帥又當國民黨總司令...。

(A)聯俄容共是允許「雙重黨籍」,也就是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這時的共產黨勢力還不大,最多當個副手,例如:周恩來曾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實力方面亦無法與當時的國民黨抗衡,又被蔣介石發動清黨,且總司令只有那一個,蔣介石。
(C)正確,八年抗戰亦是第二次聯俄容共的時期,允許「雙重黨籍」,同時共產黨身段極度柔軟,同意蘇俄的建議,將八路軍和新四軍改成國民革命軍XXX軍團,簡單說表面上是國民黨的頭銜和旗幟,但實際上,這支部隊的所有人是共產黨的,吃國民黨的米糧,養共產黨的兵。所以這第十八集團總司令是國民黨的頭銜,很大的可能本身就是共產黨的軍隊,因此符合時代背景。
--------------------
30.這題是算我很討厭的文意理解,很像國文。題目敘述「各階級客觀的態度」、「採集諸家之長,超出學派門戶成見,組織各學說有價值的成分」,說明這個時候是各學說激烈碰撞後準備過度到全新的時期。

所以說是不同學說最鼎盛的時候,只有(A)(B)最符合,春秋或戰國都可以,但這題更強調【碰撞過度到融合】,所以(B)更好。而(A)更強調【各學派行一家之言,準備正要碰撞】。

--------------------
針對上面27.29題,我建議你看圖片、圖表為優先,不然你很容易被題目文字帶著走就選答案了。

The._.none

好的感謝😭😭

The._.none

這題的C跟D怎麼選?😭

The._.none

這種題組我真的很弱
資料一二應該是啟蒙吧?
但是三我真的看不出來

安ㄉ啦

6.事實上,新帝國主義的最高峰是【瓜分非洲】的時候,才有題目所謂的「統治地球一半的區域和人口」,而瓜分非洲,在1876年從由比利時開了第一槍(瓜分非洲剛果),各帝國競爭爭奪,衝突不斷,差點因此打起來,其後1884年由自稱誠實的經紀人【俾斯麥】召開的【柏林會議】,瞬間【加速瓜分非洲】。

這場會議大家拿著尺筆直接在地圖上畫畫,導致忽視民族、自然環境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場會議,你會看到像下面這張圖(圖源:Wiki),有些線異常的工整...不像其他歐亞國家的分界線。

安ㄉ啦

瓜分非洲的時間,最早在1876年,高峰在1884年,所以(D)是對的。(C)的時間點,還沒開始瓜分非洲。

安ㄉ啦

另一題,等我下課...我要先去上課ㄌ!

安ㄉ啦

21.22.23.全部都是同一個概念,資料一,【順從理性】、資料二,【永無止境的進步觀】→可知這兩個都是「啟蒙運動時期」。資料三,【自然才是寶藏,規矩破壞自然】→可知這是屬於「浪漫主義時期」。故21選(A)。

22.(A)(C)(D)皆為理性主義者,(B)浪漫主義者,正確。
23.(A)(B)(C)皆為盛行理性時期,(D)感性時期,正確。

其實要解釋就是這麼簡短...因為這算是較為容易得基本題,判斷不出來,很可能是你對「該時代的表徵」不清楚,且這也是最典型的考題。以下補充兩時期區別。
--------------------------------------------
簡單的說,如果你知道人類有兩個型態,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那就很好理解了。

啟蒙運動(理性)(17~18世紀)【先】
●背景:受科學革命影響,人們重視理性,又中產階級的出現,知識普及...以下千字論文省略。
●原因:【法國】因沙龍在此時其極為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法國成為啟蒙的中心。
●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人物絕對不只這些,不要死背)
●表徵:很簡單,我自己的口訣,就只有四個字【天理不容】,影響【自然科學】深遠。

1.天(自然)→相信【自然】律→人們相信萬物都有規律,這個規律就是自然律,需要去不斷找出規律。EX:(經濟)供需理論、(物理)萬有引力。
2.理(理)→崇尚【理】性→人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理性的,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最大效益而行動的,不會被感性所束縛。
3.不(步)→進【步】的信念→人們相信這個世界是不斷進步的,但他們無法解釋中世紀的落後,因此討厭中世紀的歷史。
4.容(容)→寬【容】精神、人道主義→人們相信只有寬容、人道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發展出平等、自由、人權的概念,【開明專制】也是由此而出現的。

●補充:啟蒙運動對宗教的看法:他們「承認」神的存在,神創造了世界,但認為「神創造完世界後就不再插手」,也就是牛頓所謂的「大機宇宙觀」,鐘錶師傅完成鐘錶後,就不再追蹤鐘錶的狀況了。
-----------
浪漫主義(感性)(18~19世紀)【後】
●背景:在【啟蒙運動過後】,此時的人們認為啟蒙運動時理性過度,而忽略了感性,需要重視情感才對。
●原因:【日耳曼地區】狂飆運動、盧梭的影響,狂飆運動可以說就是浪漫主義的前身。
●代表人物:歌德、貝多芬、蕭邦、★盧梭(不要死背)
●表徵:顛覆啟蒙運動時期的想法,幾乎相反,口訣...我沒有,但可以用一個詞概括【自然便是美】,影響【文化→音樂最多】深遠。

把啟蒙運動相反過來
1.人們開始相信人是【感性】的,不需要過度理性思考,自然就好。
2.相信直覺、不經思考、不需修飾,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還是自然就好。
3.啟蒙運動討厭中世紀?那我浪漫主義就喜歡中世紀。
因此,感性、情感、直覺、自然、崇拜中世紀是這個時期的表徵,但更表現在音樂、文學、藝術領域。

●補充:浪漫主義對民族主義的影響:因為在音樂、文學、藝術領域呈現強調自然,強調情感的訴求,在作品中都加入了感情因素,特別是傳統的在地情感,而民族主義是浪漫主義很好的題材,音樂很澎湃(莫札特),文學很寫實(歌德),藝術很愛國(自由領導人民)

懶人包:
啟蒙運動=理性→(反對過於理性)浪漫主義=感性
前者主要表現在【自然領域】,後者是【文化領域】。
表徵簡單看一下,前者【天理不容】,後者【自然、直覺、不做修飾】。

對某些考試只想靠直覺猜答案的同學..我都會歷史中毒的告訴他,你是浪漫主義的吧,然後我就被無視ㄌ==
--------------------------------------------
如果你看過一遍我上面打的,應該就稍微【理解】,這兩個最大的本質其實就是差在【理性】和【感性】。這題考的是表徵的部分,萬一下次出時代判讀應該也要會了,可以馬上看出答案才是正常的,因為這題不像上面你問的其他題目需要轉彎,是可以很直接的判斷。

錯這題是因為你這部分基本功沒有打好,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重點整理的講義,還是有但背不起來...但這題目可以說是一定要拿到的,不然連錯3題很傷,概念上懂了,那是真的不用背的。加油!

安ㄉ啦

有了概念後,換我出個題目考你(網路上抓的)。

1.西方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有很大的成分是擷取了下列何者內涵?(桃園縣98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專門科目:美術】試題#1143)
(A)中世紀的歌德情懷
(B)希臘、羅馬精神
(C)文藝復興精神
(D)東方的中國風格 .

2.構成法國大革命的思想主體為啟蒙運動以來提倡的理性主義,但法國大革命以來理性主義卻逐漸為人忽略,人們轉而以何種思想取代?(95年桃園國中教甄歷史#4748)
(A)自由主義
(B)平等主義
(C)浪漫主義
(D)古典主義

3.「他們對基督教歷史上的許多傳統,均以理性批判的眼光加以批評,同時主張人應寬容任何形式的宗教,甚至不信教也沒有關係。因為一個人是否有道德,和他的宗教信仰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文中的「他們」,是指哪一時代的人?(改100學年度新北市教師甄選歷史科#5078)
(A)啟蒙運動
(B)宗教改革
(C)科學革命
(D)浪漫主義

4.思考:上面我有留個星星記號,那個人很特別,是少數更可以稱得上課本唯一認證,是啟蒙運動(理性)又是浪漫主義(感性)的代表人物,可以說唯一要背的人物只有他,他是誰?

The._.none

ACA?
盧梭(他蠻妙的 既是啟蒙也是浪漫。
謝謝指教🙏

安ㄉ啦

沒錯哦,三題都對ㄌ。盧梭早年很理性,著有《社會契約論》,等到中晚年就變得很感性,著有《懺悔錄》,個性能突然反過來,能說他是怪人嗎..只能說是可能遇到什麼事情或挫折吧。

我會講這個是因為,其實啟蒙運動最難的應該是人物題,就是某人著有XXX書或遇到了什麼而最後又如何,雖然這是最無聊的題目,偏偏以前考模擬考的時候最愛考...

The._.none

謝謝指教😭😭😭

The._.none

大大不知道你還在不在?
想問問第14題🙏

安ㄉ啦

...這是高中的題目嗎,法律史這更像大學才會教到的題目。雖然「儒家」思想在「漢代」成形並達到最高峰,但制定法律的時候最初採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至漢武帝時承襲前朝「秦代」的嚴酷法律,制法尚為嚴格,後逐漸腐敗。直至「唐代」時,以儒家精神為本,制定「科舉」、「唐律法」,可以說唐代的律法是首個以儒家寬容精神所制定的一部法典,如貞觀四年(630年)全年死刑犯僅29人,影響中國歷史深遠。

漢代法律→道家、法家、儒家混用。
唐代法律→儒家為要。

The._.none

這是警專39期的題目
哈哈
謝謝大大🙏

The._.none

大大可以問一下這題嗎?

安ㄉ啦

其實我覺得這題出的不太好,嚴格來說(A)(C)(D)都是正解。
(A)屬文化背景(C)屬政治背景(D)屬社會背景。(B)的話,他們反而推崇古典文學,進而發展出全人教育。

大考不會出這麼刁鑽啦...題目太爛ㄌ

The._.none

好的謝謝大大(;´༎ຶД༎ຶ`)

留言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