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解答 ✨
1949接受臺灣後,戰後要重建,所以有一連串的改革(包含幣制、土地等等),而藉此臺灣的農業逐漸發展起來了,1950年代於是就有「以農業培養工業」的口號,內涵就是透過出口農產品賺取外匯,再用賺來的錢投資工業發展,但是要培養國內新興產業自然不能讓太多國外的產品進來,所以這段期間也就會實施保護措施(包含進口管制、高關稅等等),這就是第一次進口替代。而隨著工業發展起來了,1960年代開始可以拿出去賣了,進入出口擴張階段,所以因此開始蓋了加工出口區,但是同時美援也在這段時間停止,所以缺少了資金、技術資源,也就出現了B選項的概念。
再來就是到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促使蔣經國先生推動十大建設,進入第二次進口替代(或者重工業時期)。然而隨著全球進步意識的擴張,1980年代的臺灣掀起一股環保意識的風潮,所以從原本的重工業進入高科技,也就是所謂的產業升級。再後面就是隨著全球化,因此發展出自由化、國際化等等趨勢。
原來如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