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高中
各位大大您好!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就是...為什麼G不能填在魏晉~隋唐
(因為課本有寫到「蕃」是東晉跟南朝時的拉攏對象)
A
以下為中國三個時期的人群移動概略圖,請在空格中填入造成人群移動的因素代號。
代號
因素
代號
因素
代號
因素
閩粵遷界禁海
B
闖關東走西口 C
靖康之禍
永嘉之禍
蒙古西征
五胡亂華
G
蕃族內遷
改土歸流
I
粟特人東來
J
湖廣居民填四川、陕南
K
黃河決溢
L
安史之亂
M
百濟、高句麗敗亡
N 猛安、謀克移入 0 華人移居南洋
D
E
F
H
o
長安
洛陽
0
北京
回
山西山東
0
建康
湖廣
福建
廣東
雲貴
呂宋回
(1)魏晉隋唐時期:
D G
HI
Fri)
和林
0
金
巴達維亞
回
大都
西夏
(3)明清時期:
AJ
0汴京
b Ho
0
臨安
(2)宋元時期:
M. EK NC
近代以前的
差地區
了恢复
興、寧波)
交戰方式
管理。
人才换
東晉初期,晉室及僑姓士族(王、謝、袁、蕭等姓為代
表),為了穩定江東政局,極力籠絡原居江南的吳姓士族
(朱、張、顧、陸四姓為最大)。例如僑姓還選在會稽(今浙江紹
沿海一帶置產,避開吳姓的勢力範圍;權臣王
導(276~339)除與吳姓陸氏聯姻,並積極學習吳語,冀望
士族和諧,穩固東晉政權。
另外,隨著北方移民進入南方,中原至上的文化思維
便隨處可見,如稱當地土著為「變」最為顯著,這類只要
偏離首都的文化核心區居民,都會被視為落後、野蠻的象
徵。然而,隨著北方移民的增加,族群間則愈有互動與交
流,如陶侃(259~334)雖為溪族出身,憑軍功而
位列晉朝
名將;到了南朝,各地的「蠻」族豪強成為軍閥拉攏的對
象,如陳朝陳寶應(?~564)更以通婚等方式大幅接納對方
的文化習俗,都顯示原與南方文化間的互動。
月人或
在與前
一能盤
除体
其中
0
0
圖3.1.3
東漢末年至東晉之間分合示意圖
“府
五胡十六國
鮮卑
匈奴
之
蜀
五胡入侵
策
匈揭羌氏
八王之亂
(300)
則
東漢
赤壁之戰
(208)
XH
魏
西晉
肥了
吳
永嘉之禍
( (311)
東晉(317-
司馬睿(元三
東北亞的政局與人群移動
唐先
)
現
重考
人
五至七世紀,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與新羅常與
中國、日本結盟,互相攻戰,也造成人群之間的移動。
七世紀中期,朝鮮半島三國紛亂,隨著新羅與唐朝結
盟,百濟、高句麗先後向日本求援。663年,日本海軍在白
江口敗於唐軍,失利後撤出朝鮮半島,百濟也宣布投降,史
稱「白江口之役」。
代
3.
1
納
吞
(一)朝鮮半島的人群移動
1. 百濟與高句麗的敗亡
白江口之役後,百濟王室、文武重臣與百姓,共約一
萬餘人西遷入唐,部分親日的貴族則是東逃
日本,而多數的
人民仍居故地,歸附新羅。668年,唐與新羅再次聯軍攻滅
高句麗,導致大批高句麗亡國難民遷徙四處,或流入突厥、
新羅以及後來的渤海國的轄境,或安置於唐帝國境內(京
師、隴西、遼東),其中遷入中原的人口約達十餘萬人。
石亂
向令
9
該城為日本百大名城,亦為桃
太郎傳說的發源地
1唐朝軍隊
新羅軍隊
日木、百濟軍隊
言句麗
解答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
看了這個問題的人
也有瀏覽這些問題喔😉
推薦筆記
超重點整理學測歷史1~2冊
5192
110
[107學測]歷史總整理(上)
4499
22
高中歷史第一冊
4112
74
高中歷史第二冊
3003
37
高中歷史第三冊
2826
29
[107學測]歷史總整理(下)
2801
11
🎈學測/指考歷史-重要事件年表
2585
16
超重點整理學測歷史3~4冊(~二戰結束)
2552
66
[世界歷史]學測總整理
2229
21
專攻學測 - 臺灣史重點精簡
2016
72
歐歐歐原來!!!不好意思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