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
高中
已解決
指考全模
想請問34題的C 題目中的情況為什麼不適用「責任能力」而是用「權利能力」判斷
附上有看沒有懂的詳解
元网群
愿圈里减少對人民使用刑罰,而以其他手段替代
34. ~36.題為題組
17歲的甲與乙因感情不睦,兩人在乙滿18歲生日的前一日分手。憤恨不平的乙為了報復
甲,立即在分手當日於網路上散布兩人在一個月前發生性行為之時,自己以針孔攝影機偷
偷拍攝的甲的裸照。甲知道此事後,決定對乙提出刑事與民事告訴。請問:
♡
34.甲對乙提出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關於此一賠償的請求,下列敘述何者最
為正確?
(A)若乙的刑事犯罪不成立,則其侵權行為亦不成立
(B)甲未受到身體或財產上的損害,判賠可能性很低
(C)因乙未成年,甲無法要求乙負擔全部的賠償責任
(D)甲亦能以乙的法定代理人為被告,提告民事訴訟
國刑事法律,從「構成要件」來看,下列犯罪何者最不可能成立?
可口可
果不須撤銷假釋就能同樣達成
目的,那就不應撤銷假釋。
34. D)
難易度:中
出處:選修公民與社會(上),私法自治的民法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與探討社
會現實議題
內容:了解《民法》中關於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的相關
解析:(A)《刑法》犯罪的構成要件,與《民法》侵權
行為的構成要件,兩者並不相同;就算犯罪不
成立,侵權行為也可以單獨成立。(B)侵害被害
人隱私、名譽等無形的權利,亦可構成侵權行
為。(C)《民法》上的「權利能力,是指行使權
利、負擔義務的能力,且其始於出生、終於死
亡,乙為自然人,也是完整的權利主體、擁有
完整的權利能力,故也能為其行為負起完全的
責任。 DD在2023年《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
以前,未滿20歲的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
與其負擔「連帶賠償責任」,故受害人甲可選
擇對乙、或對乙的法定代理人主張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的責任。
易度:中
處:選修公民與社會(上),現代刑法新趨勢
票: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與探討社
會現實議題
:了解與青少年及網路相關之犯罪型態
r: (A)對於未滿16歲者为
解答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
看了這個問題的人
也有瀏覽這些問題喔😉
推薦筆記
[106學測]公民最強完整重點整理
2954
35
[公民]學測總整理
2403
10
(107學測)字草不專業《快速讀通公民1-4冊全》
1191
18
【107指考】【公民】B1-4指考前最後總複習
1180
5
感謝解答
(答案是D 抱歉我寫太醜ㄌ)